佐佐木的命令一下,日军的行动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且恶毒。\w!z~s+b,o.o*k*.^c¢o_m/他们在根据地外围的主要交通要道和山口设立了密集的据点和碉堡,挖掘了深长的封锁沟,并派遣大量巡逻队日夜巡查。一时间,根据地仿佛成了一座孤岛,与外界的联系几乎被完全切断。
影响立竿见影。
粮食、布匹、盐、药品……这些维持生命和战争的基本物资,来源骤然枯竭。兵工厂这边,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制造枪炮弹药所需的铜、硝石、硫磺等关键原材料,本就依赖外部秘密输送,如今更是捉襟见肘。
会议室里,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压抑。
“同志们,小鬼子的这一招釜底抽薪,够狠!”一位军区领导用力捶了一下桌子,声音沙哑,“再不想办法,别说打了,弟兄们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药品也快见底了。”卫生部的负责人满面愁容,“伤员们要是没有药,后果不堪设想。”
陆沉静静地听着,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是比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更为阴险的敌人。经济封锁,意图从根本上瓦解根据地的抵抗意志和能力。
“我们必须自救。”陆沉开口,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而且,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
“我之前提过的‘煤铁复合体’计划,现在看来,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陆沉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根据地内几处己探明的煤矿和铁矿点,“我们有煤,有铁,虽然品位不高,储量也未必巨大,但只要我们能自己炼出钢铁,能从煤炭中提取出基础的化工原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敌人的封锁,为我们争取喘息和发展的空间。+咸*鱼?看.书/ -唔?错′内`容,”
“煤铁复合体?”一位领导同志沉吟道,“陆厂长,这个想法很大胆,也很有远见。但是,炼铁炼钢,谈何容易?我们既没有设备,也没有懂行的技术人才啊。”
“设备,我们可以自己造简易的。技术,我们可以摸索,可以培养。”陆沉的目光扫过众人,“系统,我需要支持。”他在心中默念。
【叮!检测到宿主面临重大发展瓶颈,符合工业体系升级条件。消耗1000点工业体系升级点,解锁【小型平炉炼钢技术图纸】及【简易煤焦油回收装置图纸】。】
脑海中,两份详细的技术图纸清晰浮现。平炉炼钢,可以用铁水、废钢、铁矿石等多种原料炼钢,对原料的要求相对高炉转炉宽松些,适合根据地目前废钢较多、铁矿石品位不一的情况。而煤焦油回收装置,则意味着他们可以从炼焦的副产品中提取苯、甲苯、酚类等宝贵的化工原料,这对方晴的RDX研究以及磺胺类药物的合成,简首是雪中送炭!
陆沉心中大定,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领导,同志们,关于技术和设备,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们可以先从改造现有的高炉开始,提高生铁产量和质量。同时,着手建造一座小型平炉,用于炼钢。至于化工原料,我们可以建造带有煤焦油回收装置的焦化炉,这样不仅能得到优质焦炭用于冶炼,还能获得宝贵的煤焦油。!幻/想′姬\ !更¢歆^醉!快′”
他简要地将平炉和煤焦油回收的原理和优势介绍了一下。
众人听得眼前一亮。如果真能实现,那根据地的工业基础将发生质的飞跃。
“好!陆厂长,就按你说的办!”军区最高首长当即拍板,“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虽然现在物也缺),根据地上下,全力支持‘煤铁复合体’的建设!”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工业建设高潮,在根据地内部迅速掀起。
为了应对粮食危机,军民齐心协力,开垦荒地,见缝插针地种植一切能种的作物。妇女们则在后方纺纱织布,制作军鞋。
而“煤铁复合体”的建设,则成了重中之重。
在陆沉的亲自规划和老齐等人的组织下,一支特殊的建设队伍开赴了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的煤矿和铁矿区。这里相对隐蔽,不易被日军发现。
工人们热情高涨,虽然工具简陋,伙食也差,但一想到这是在为打鬼子、为根据地的生存打造“铁脊梁”,浑身就充满了干劲。兵工厂也抽调了大部分技术骨干,一边指导施工,一边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
陆沉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他亲自带着人勘探,选择厂址,修改图纸。高炉的改造相对顺利,主要是优化了炉型,改进了送风系统。新建平炉和焦化炉则困难重重。耐火砖是最大的难题,只能依靠本地土窑烧制,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反复试验挑选。
方晴也带领着她的化学小组,将临时实验室搬到了焦化炉建设工地附近。她对煤焦油回收装置充满了期待,这将为她的炸药和药品研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日军的封锁越来越紧,根据地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但奇怪的是,根据地内部却呈现出一种异样的亢奋和忙碌。每个人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小乙则带着他的爆破小组,负责矿石的开采和山路的修整。这小子如今对各种炸药的运用己经颇有心得,常常能想出一些土办法解决难题。比如运输矿石,山路崎岖,骡马也运不了多少。陆沉便参照后世的一些简易做法,设计了木轨矿车,利用山势的坡度,或者辅以畜力、人力牵引,大大提高了短途运输效率。
“陆厂长,您看这轨道铺得还行不?”小乙满头大汗,脸上却笑开了花,指着一段刚铺设好的木轨,“咱们试过了,一头驴子拉的矿石,比以前多三倍!”
陆沉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干得不错!不过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下坡路段,制动一定要可靠。”
“放心吧陆厂长,都装了双重刹车!”
建设过程中,日军的袭扰也从未停止。小股的日伪军经常会渗透进来,企图破坏。但根据地军民早有防备,依托有利地形和地道网络,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图谋。只是这种袭扰,也给建设带来不小的麻烦和损失。
在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浇灌下,数月之后,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第一座带有煤焦油回收装置的焦化炉,点火成功了!
当第一股焦黄色的煤气被点燃,在烟囱口熊熊燃烧,紧接着,黑褐色的粘稠液体——粗煤焦油,从冷凝管中缓缓流出时,整个工地都沸腾了!
“出油了!出油了!”工人们欢呼雀跃,相互拥抱。
方晴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小心翼翼地用玻璃瓶接取了一些样品,那刺鼻的气味在她闻来,却是如此的芬芳。有了这些,她不仅能分离出苯、甲苯用于合成RDX,还能提取出苯酚等用于生产消毒剂和磺胺药的中间体。
陆沉站在人群中,看着那跳动的火焰和流淌的煤焦油,心中百感交集。这是根据地工业的星星之火,虽然微弱,却蕴含着燎原的希望。
“老齐,”陆沉的声音有些沙哑,“焦炭质量怎么样?”
老齐抓起一块刚冷却的焦炭,用力一掰,发出清脆的响声:“好!陆厂长,您瞧这焦炭,又黑又亮,气孔均匀,比咱们以前用的土焦强太多了!有了这好焦炭,高炉的铁水质量肯定能上去!”
陆沉重重地点了点头。焦化炉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攻克平炉炼钢的难关。根据地的命运,就系在这炉火与钢铁之上了。
他深知,人才的培养同样重要。他将兵工厂里一些有文化基础、肯钻研的青年工人,以及一些通过各种渠道来到根据地的知识青年,都组织起来,成立了技术学习班,由他亲自授课,结合工地实践,边干边学。他要为根据地培养出自己的工业血液。
然而,就在根据地内部工业建设初见曙光之时,日军似乎也察觉到了一些异常。天空中,日军侦察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像秃鹫一样盘旋在根据地上空,试图窥探这片被封锁土地下的秘密。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