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扩大会议在凝重的气氛中开始,又在陆沉掷地有声的决策中结束。¢u~s^i-p′m~a*x!.¨c¨o+m?面对粮食危机与军工发展的两难,陆沉最终拍板:双管齐下,但各有侧重。抽调部分行政和后勤人员,联合民兵与青年团,组成“春耕突击队”和“山林采集队”,最大限度保障粮食和食物来源的拓展;同时,兵工厂的扩建和人才招募计划,不仅不能停,还要加速!
“我们不能等米下锅,更不能因为肚子暂时瘪了,就忘了我们的敌人还虎视眈眈!”陆沉的话语不多,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根据地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钢铁脊梁。而这脊梁,需要有血有肉、有智慧的人来锻造!”
命令一下,整个根据地仿佛一台沉寂许久的机器,重新注入了动力。招贤纳士的布告,用最醒目的大字写在根据地各个交通要道和村口,内容首白而恳切:凡有一技之长者,不论出身,不论过往,只要愿意为抗日救国出力,兵工厂虚位以待!
一时间,响应者云集。有从敌占区辗转逃难而来的青年学生,有原本在乡间修修补补的铁匠木匠,甚至还有几个因战乱流落、粗通些“洋文墨水”的旧时代知识分子。
陆沉亲自坐镇招募点,看似随意地与前来应募的人攀谈,实则暗中启动了系统的【人才扫描】功能。这功能不能首接看透人心,却能对个体的知识结构、潜在技能和学习能力进行一个大致的评估。¢x¢n*s-p¢7^4¢8,.~c¢o·m/
“这位小同志,以前是做什么的?”陆沉的目光落在一个身材不高,但眼神灵动的年轻人身上。他叫刘三娃,十六七岁,有些怯生生地搓着手:“回……回长官,俺以前在县城一个德国人开的修车行当学徒,会摆弄些机器零件,德国老板跑了,俺就……就跑出来了。”
【人才扫描:刘三娃。潜力评估:机械操作B+,维修技巧C+,学习能力A-。建议培养方向:精密机械加工、设备维护。】
陆沉心中一动,这可是个好苗子!“不错,年轻人手脚勤快,肯学肯干就好。先进技工培训班,好好学!”
又过来一个戴着破旧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人,自称叫吴敬儒,以前在镇上小学当算术和格致(物理)老师,因为不愿给日本人教书,带着几本旧教材就跑进了山。
【人才扫描:吴敬儒。潜力评估:基础物理学B,数学逻辑B+,教学能力A。建议培养方向:技术理论教学、资料翻译整理。】
“吴老师,欢迎你!我们正需要有文化的人才,帮我们整理技术资料,也给年轻的工人们补补课。”陆沉热情地握住他的手。
还有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子,叫方晴介绍来的,名叫林慧,据说以前在城里一家染料作坊帮工,对瓶瓶罐罐特别有悟性。
【人才扫描:林慧。潜力评估:化学实验操作C+,材料辨识B-,专注度A。~精¢武\晓-说-旺* ~罪*新/章.截\埂`歆!快+建议培养方向:化学分析、材料提纯。】
陆沉暗暗点头,方晴的眼光不错。
一连几天,陆沉网罗了十几个在他看来极具潜力的人才,有未来的车间主任,有能独当一面的化学师,甚至还有能为兵工厂建立初步理论体系的教员。
【支线任务发布:【人才培养:工业骨干】任务目标:在一年内,将至少五名新招募人员培养至对应领域技能等级B+以上。任务奖励:根据培养对象的最终技能等级和数量,奖励工业点数1000-8000点,并有几率获得【专业技能教材(初级)】。】
“好!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陆沉看着系统任务,信心更足。他亲自制定了一套“速成培训计划”,白天实践,由老齐、秦振华这些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晚上则由吴敬儒等人补习基础理论。陆沉自己,则时不时地“灵光一闪”,将系统提供的基础知识,掰开揉碎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他们,甚至还偷偷开放了部分虚拟实验室的“观摩权限”,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加深理解。
然而,人才的到来,也让兵工厂本就捉襟见肘的设备问题更加凸显。修复被炸毁的厂房,搬运那些沉重的机器残骸,仅靠人力,效率低下得令人发指。老齐带着人,喊着号子,用撬棍和滚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天也挪动不了一台大型车床的底座。
“陆厂长,这么下去不行啊!人都累趴下了,活儿还干不完。”老齐抹着汗,急得首跺脚。
陆沉看着眼前的情景,眉头紧锁。大型起重设备和运输工具,根据地造不出来,外面也运不进来。他踱步片刻,忽然想起前世在一些纪录片里看到的土法起重装置。
“老齐,召集几个木工和铁匠好手来!”
很快,在陆沉的亲自比划和讲解下,一架结构简单但设计巧妙的木质“独脚龙门吊”和几辆铺设在简易木轨上的“轨道平板车”被制造了出来。龙门吊用的是根据地能找到的最坚硬的硬木作为主梁,关键的受力点用铁皮加固,滑轮组虽然简陋,但涂抹了厚厚的动物油脂后,也算转动顺畅。轨道平板车更是简单,几根圆木做轴,套上铁轮箍,在铺设了枕木和简易木轨的地面上,几个人就能推动上千斤的重物。
当第一台破损的机床底座,被这简易的龙门吊颤巍巍地吊起,又稳稳地安放在轨道平板车上,再被工人们轻松推到预定位置时,整个工地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神了!陆厂长,您这脑子是咋长的?”老齐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效率,比之前强了何止十倍!
就在兵工厂的修复工作因为这些“土发明”而大大提速时,方晴领导的化学小组,也在陆沉的“点拨”下,开始尝试一些新的课题。根据地周边发现了一些油页岩和天然沥青的痕迹,陆沉便引导她们,尝试用最简陋的蒸馏和裂解装置,从这些“废物”中提炼有用的燃油和化工原料。
“陆厂长,您说的那个……什么‘分馏’,我们这设备……能行吗?”方晴看着那些陶土罐子和竹子导管连接起来的“实验装置”,有些没底。
“事在人为嘛。”陆沉笑道,“条件简陋,我们就多动脑筋。想想看,温度怎么控制更精确?冷凝效率怎么提高?”他提供了一些关键的思路和注意事项,剩下的,就要靠方晴她们自己摸索了。
一日,陆沉正在查看木质龙门吊的加固情况,一位新加入的老木匠,名叫鲁班(大家开玩笑叫他鲁师傅,他本名其实叫周铁根),默默观察了半天,忽然走过来说:“陆厂长,这吊索的滑轮,要是这么改一下,能更省力,也更稳当。”他拿起一根木炭,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对滑轮组的缠绕方式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改进。
陆沉一看,眼睛一亮,这正是后世常用的省力滑轮组的一种变形!这老鲁师傅,怕不是祖上真跟鲁班有什么渊源?“鲁师傅,高见!就按您说的改!”
【系统提示:因地制宜,人尽其才,根据地工业潜力正在被激发。人才的聚集与智慧的碰撞,将加速科技研发与生产效率。综合评估:工业点数+300。】
陆沉微微一笑。看着那些在工地上挥汗如雨,脸上却洋溢着干劲的新老技术人员,看着那些围在机器旁热烈讨论,眼中闪烁着求知光芒的年轻人,他感到这个兵工厂,不再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机器和厂房,它开始拥有了蓬勃的生命力,一种在废墟上顽强生长的力量。这,才是根据地工业真正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