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嫂听到王大牙的声音,
也从窑洞里面出来了。·3!3^y!u′e.d·u′.~c~o,m/
朱大嫂走过来,
摸着卡车上面的油布,非常兴奋,
王大牙却皱着眉头说:
“张云呢,怎么没看见她?”
朱大嫂回头一看,
她女儿果然不在家里,
今天她忙着打扫窑洞,
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女儿身上。
当然,是王大牙问她女儿,
她心里是高兴的,
如果是一些轻薄的人,问她女儿,
她可真要生气了。
“如果我没有猜错,
她大概是跑去红军队伍里面帮忙了,
如果中午不回来,
等晚上的时候,看她回不回来,
她回来我会跟她说,
让她来找你。”
王大牙摆摆手说:
“没什么事,
我只是问问她而己,
她不是很想学开卡车吗?
既然今天没有碰见,
就改天吧。”
王大牙说完,
他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朱大嫂就拉住了,捆住车厢的那根粗绳子,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根绳子解开来呀?”
王大牙有些累了,
“朱大嫂,
你就帮我解开吧,
上面的大米、面粉等东西,也是要卖给你们的。~精¢武\晓-说-旺* ~罪*新/章.截\埂`歆!快+”
很快,朱大嫂就把卡车上面的粗绳子,
解下来了,
然后,她配合王大牙,
一起把卡车上面的大油布拉下来了,
然后又把大油布叠好了,
放在了驾驶室的座位后面。
王大牙指着这些物资说:
“之前说在你家里,开一个类似于杂货铺的店子,
现在这些物资,全部搬运到你的窑洞里面。”
朱大嫂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她睁大了眼睛,
露出了满口的牙齿笑着说:
“这是真的吗?
真的放在我这里卖吗?”
王大牙:“这些东西先放在你家卖,
卖完了再和我算账,
反正不要你出1分钱进货。”
朱大嫂太高兴了,
她不知道自己祖上几辈子积了多少德,
竟然遇到王大牙这样一个好人。
就在周围老百姓目光的注视下,
朱大嫂临时喊了七八个壮汉,
帮助她把车上的所有物资,
都搬运到了她的窑洞里面。
物资全部搬完之后,
张云的老爹张华,也从山坡上面下来了,
朱大嫂伸出手指着他说:
“你这个老东西,
忙的时候,你就不见了,
忙完了,你就回来了。·微-趣/暁*说?网_ .首,发¢”
张华举起他手里的一些草药说:
“我有些头昏,
自己去找了一些草药,
你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才找到。”
王大牙也看到,
张华的头上、衣服上,
全部是黄颜色的灰尘,
脏兮兮的。
王大牙发现他,相比之前更瘦了,
脸上的皱纹更多了。
王大牙走过去和张华打招呼,
“你最近到底是怎么了?
还要自己去找草药。”
张华摆摆手说:
“这个也说不清楚,
反正夜晚很难睡着觉,
但是,白天做事情又没有精神,
吃东西也吃不下。
我找了村里的一个老中医,
他让我去找这种草药,
说让我每天煮一罐水喝,
坚持一个多月,
身体就会好一些。”
王大牙看了看张华手里的草药,
他也不认识这是什么草药。
朱大嫂指着屋里面的那些物资,对张华说:
“你以后有吃的了,
也有事干了,
这些东西,以后乡亲们来买,
我在家,就负责卖,
你在家,也可以负责卖。”
张华走进去,看到这些物资,
摸了摸那几个大米袋子,
心中也很满意,
也感到很充实,
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些笑容。
因为,张华他是认识字的,
所以,王大牙就把,
记载这些所有物资的一张纸,
交给了张华,
让他看一看。
张华一边看一边小声念道:
“黑龙江大米1万斤。
中原面粉31000斤。
盐巴3000斤。
红糖5000斤。
菜籽油9000桶。
各种农具算下来5000件。
不锈钢铁锅6000口。
老式奶油面包2万个。
苦荞白酒3500斤。
还有黄桃罐头7000罐。
男女老少穿的各种时兴衣服,
总共9900套。
…………”
这些物资,对老百姓来说,都是最基本的,
满足了这些老百姓的需求,
他们也就能够,过几天安生日子了。
现在这么多物资,
哪怕是在大城市里面,也是很紧缺的,
因为1935年的各个地区,工业化都没有达到那种普及的程度,
有很多日用品,
甚至一盒火柴、一口铁锅,都是从欧美国家进口的,
所以,这些物资,如果能出现在省城里面,
也是很快就会脱销的。
因为张华还不知道,王大牙对朱大嫂的承诺,
所以,他的手有些颤抖,
“这么多货物,得需要多少钱呐?
我们家根本没有钱。”
王大牙动着嘴巴,刚要解释,
朱大嫂就走过来,把张华的头拍了一下,
“你一个蠢货,
刚才王大牙己经说了,
这些物资,是让我们代销,
卖完之后,再和他算账,
再分一些钱给我们。”
张华听了朱大嫂的解释,才如释重负。
有很多乡亲都想进来购买各种物资,
王大牙:“你们暂时在门外,休息半个小时,
我们这里还要整理整理。”
王大牙说这话回头一看,
原来,朱大嫂己经给他倒了一杯茶,
这杯茶里面放了一些红糖,
闻起来非常香,
喝起来也非常甜。
王大牙从这个细节就看出来,
朱大嫂是一个非常有眼力的人,
让她打理这个杂货店,
大概应该能够做得风生水起。
突然,王大牙听见外面有人喊:
“张云回来了。”
王大牙连忙走出窑洞,
他看到张云,己经坐在了他的那辆卡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