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南自从嫁到姚家,只要莲花回家,都会欺负她们母女。,x/l.l¨w.x^.+c~o+www.
自从母女几人住到村尾的出租房里,这里离村子走路要20分钟左右,她们很少去村里,对村里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
姚家收稻子,请人帮忙的事情,她自然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陈锦南和几个女儿伙食好了,再加上喝陆郎中开的药进行调理,一个过去了,母女几个的气色好了很多,脸色不那么蜡黄,变得红润起来,头发也没那么毛糙干枯,柔顺很多,精神变好了,人也看着漂亮了。
她在前世虽然喜欢看小说,但是从来没有写过,本来想自己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作者,可是写了几天,一个开头都写不好,最终还放弃了自己原创的想法,还是得拿前辈现成的来用更快捷,省的自己伤脑筋。
她想了好些个自己看过的小说和电视剧,为了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给读者换换胃口,最终选择了《天龙八部》。
每天努力写作,书终于写完了,这部电视剧本来只有45集,她写了120章才写完,分三卷,每卷40章。
墨和纸都用完了,中间去镇上又买了墨条和纸,还添了灯油。
这部书写完算了一下成本,笔墨纸砚就花了10几两银子,真是心疼。算算手里的银子,除去最近花出去的,手里还剩63两。
西妮还没醒,真是愁人,让陆郎中给看了几次,都没什么办法,或许一辈子就这样了,或许还有奇迹出现。¢x¢n*s-p¢7^4¢8,.~c¢o·m/要是西妮醒不过来,那不就成了植物人,真是可怜的孩子。
陈锦南把家安排好,这两天就准备先拿着前20章去书肆投稿,看看书肆掌柜的反应。谁知她还没去,中间又出了岔子。
大妮,娘今天要去镇上,你在家里怕不怕?
娘,我不怕,要是有人敢闯进来,我就跟他们拼命。
大妮,娘不是让你去拼命,是要先保护好自己。不行,娘还是不放心把你们留在家里。这样,我去找你们桂英婶子来,在家照看着你们。
大妮眼睛感觉眼睛发涩,豆大的眼泪瞬间掉下来,哽咽着说,娘,对不起,我们拖累你了。
傻丫头,你们怎么会拖累娘呢,你们几个都是娘的宝贝,在娘的心里,你们是最重要的。
二妮和三妮也围了过来,叫着娘。
你们就是上天赐给娘的最好的礼物,娘希望你们永远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就像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无拘无束,就像春天里花朵,娇艳美丽,你们牙牙学语,喊娘的时候,暖化了娘的心,学走路时摇摇晃晃扑进娘的怀抱时的样子,娘可记得清清楚楚。
宝贝们,别怕,无论何时何地,娘都会永远守护着你们。这一段煽情的话,把自己说的都动容了,这一刻,她是多么想自己的女儿,她从来都没好好的陪伴。-零\点~看_书\ .更¢新.最/快?
母女几个紧紧的抱在一起,沉默良久。
好了,孩子们,我去找你桂英婶,你们看好家。
桂英家只有3亩水田,早就收完了,栓子去打短工,帮别人割稻子去了。一家人日子过得很艰难,温饱都是问题,尽管这样,在她们母女遇到难处的时候,还是会伸手帮一把。
桂英带着两个女儿来到陈锦南家,交代好一切,就带着话本子出门了。
到了镇上,她给自己买了一顶围帽,既可以遮阳也可以遮脸,她决定在皮肤没有修复好之前,以后出门都要戴着围帽,免得比自己大的人,还把自己称呼大娘,大婶,大嫂等等。
陈锦南进了书肆,看到掌柜的正在招呼客人,她就拿了一本书随便看看,她对这些科举类的书籍又不感兴趣。
看到客人走了,陈锦南赶紧走过去,“掌柜的,我今天是来送话本子书稿的。”
原来是你呀夫人,我这天天盼着有人来送话本子呢,终于把你给盼来了,赶紧把手稿给我看看。
这是前20章,你先看着,过几天我再来找你,看看您对书的看法。
夫人,请稍等,这支笔和这两刀纸送给夫人的朋友,请转告她,我会尽快看完。
陈锦南从书肆一离开,书肆掌柜的就迫不及待的看起来。
《天龙八部》,作者风清扬,看完第一章,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
陈锦南在街上的买了一些糕点,看到安民堂药铺,就走了进去。
这还是她来到这时代,第一次来药铺,药铺很大,装修的很是古色古香,一边的柜台上,一个药童正在帮病人抓药,另一个药童把药分好进行包装,并告诉病人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另一边,摆了两张桌子,是问诊台,张桌子是空的,另一张桌上,正有一名大夫正在给病人诊脉。
她就静静的站在旁边看着,这位大夫长的慈眉善目,留着一缕花白胡须,一手诊脉还一手捋着胡须,看上去颇有仙风道骨,让人不由得就会相信他的医术很高明。
大夫看完这个病人,就问陈锦南,“这位夫人是看诊还是抓药?”
大夫,我是来看诊的。
不知夫人感到哪里不舒服?
我也说不上来哪里不舒服,大夫不妨先给我诊治一番。
老大夫有些诧异,这人不会是来找茬的吧!镇上可有好几个医馆,有时候也会互相使绊子。
那我给夫人先把把脉。
陈锦南将手放在脉枕上,老大夫把了左手把右手,然后放下手手说,“夫人可否将围帽摘了,让老夫看看你的面部。”
陈锦南将围帽摘掉,老大夫看看她的脸,又看看她的舌头和眼睛,“夫人血瘀气滞,脏腑失调,月事紊乱,气血两亏,内有寒症。”
“这是何意?还望大夫示下,可能医治?”陈锦南一脸恳切的问道。
夫人这病都是常年积累而成,需要调理,我先开10副药,夫人拿去煎服,每天一副,药喝完了再来,看诊,老夫也好随时调整药方。
老大夫刷刷点点,写了一张药方交给药童,夫人,药抓好了,3两银子。
陈锦南心想,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主这具身体竟然有这么多毛病,要不是今天来看,哪天嘎了都不知道。
付了银子那拿着药往镇子口走,看来无论在那个时代,读书,看病都是最花钱的,还是得赶紧赚钱呀!
到了镇子口,赵大叔的牛车上己经坐了不少人
陈锦南也赶紧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她今天戴了围帽,村里人还没有认出来。
等了一会,时间到了,赵大叔就赶着牛车离开了镇子。
一路上,都有人在聊着村里的八卦,你们知道不,姚家请人帮忙收稻子,姚老西和他媳妇帮收了一天稻子,连口水都喝不上,还是我家那口子看着两人可怜,送了水和吃的,后来人家就不去了。
这老姚家太不做人,对自己儿子也这么刻薄,都分家了,而且还是净身出户
是我我也不去。
后来不是两闺女一家来帮忙收吗?那邓婆子可是拉着莲花就诉苦,说陈氏的不是,让莲花替她出气。
陈锦南一听,姚莲花来了,不会去家里找麻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