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救灾
第一百九十六章 救灾
他的声音颤抖,眼神里充满不甘和愤怒:“凭什么!我在基地干了这么多年年,发表过十几篇论文,可那些荣誉、那些项目,全都给了她!一个连大学都没上过的高中生!那些本该是我的!”
基地主任拍案而起,脸色阴沉得可怕:“郑国强,你这种行为严重违反科研道德!篡改数据,污蔑同事,简直是科研界的耻辱!立即停职检查,等待进一步处理!”
郑国强瘫坐在椅子上,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2`8_l\u`._n`e′t¢
散会后,宋婉真在走廊里遇到了那个仗义执言的年轻研究员。
她真诚地说道:“谢谢你今天站出来说话,如果不是你,这件事可能永远没人知道。”
最主要的是,她自己都没有察觉。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宋指导,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你的能力,只是不敢得罪郑老师。你在青山村的成果,大家都看在眼里。”
宋婉真微微一笑:“科研不是靠打压别人就能进步的,真相总会水落石出。”
这时沈承志走了过来,目光深邃地看着她:“看来,真正的工作者还是分得清是非的。”
年轻人看到沈承志之后也转身离开了这里。
宋婉真点点头,眼神坚定:“接下来,我们该把精力放回项目上了。±o?白]马??书%¨院_;t \&?已?发?)?布>最?新`章·(节|”
但宋婉真知道,科研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而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郑国强因为这件事情被调离后,基地的科研氛围明显轻松了许多。
年轻的研究员们不再战战兢兢,讨论问题时也敢大胆发表意见了。
宋婉真每天泡在实验室里,仔细分析着从实验组各个扶贫点采集回来的土壤样本,记录着不同作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数据。
这天下午,她正专注地记录数据。
突然,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沈承志快步走了进来,脸色凝重。
“婉真,刚接到紧急通知,往家公社突发山洪,咱们的那片试验田都被淹了。”
宋婉真手一抖,差点打翻手边的墨水瓶。
她立刻放下试管,摘下手套:“情况有多严重?”
“还不清楚具体损失,但整个低洼地带都被淹了,现在水位还在上涨。”
沈承志的眉头紧锁,“公社书记说,那片试验田里种的是他们今年主要推广的新品种水稻,再过两周就能收割了。”
宋婉真二话不说,抓起外套就往外走:“走,马上去看看!”
吉普车在泥泞的山路上颠簸前行。\w!z~s+b,o.o*k*.^c¢o_m/
连续几天的暴雨让本就崎岖的乡道变得更加难行,车轮不时打滑,溅起的泥浆拍打在车窗上。
宋婉真紧抓着安全带,眼睛始终盯着窗外。
远处,乌云仍然低垂,仿佛随时会再压下一场暴雨。
“这次洪水来得太突然了。”沈承志紧握方向盘,声音低沉。
“收音机里面明明预报的是小雨,结果上游水库泄洪,加上山体滑坡堵塞河道,水一下子就漫上来了。”
宋婉真抿着嘴唇没说话。
她太清楚这片土地对王家公社意味着什么。
那里是基地重点扶持的示范点,村民们把最好的水田都拿出来试种新品种。
就指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彻底摆脱贫困。
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会出这种事情。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灾区。
眼前的景象让两人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原本整齐的稻田完全被浑浊的洪水吞没,只剩下零星的水稻穗尖还露在水面上。
数十个村民站在高地上,有人抱着孩子默默流泪,有人呆呆地望着被毁的庄稼,脸上的绝望让人揪心。
让人看起来就心酸不已。
公社书记老周一眼认出了他们,踉踉跄跄地跑过来,声音沙哑:“沈政委,宋指导,完了,全完了!这是乡亲们一年的指望啊!”
宋婉真没有急着安慰,而是直接挽起裤腿下了田。
沈承志想要阻止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
冰凉的洪水瞬间没到她的小腿,浑浊的水里漂浮着断枝和杂草。
她弯下腰,仔细拨开水面,检查稻株的状况。
他们已经通知了技术组,应该很快就会到。
沈承志也跟了下来,两人在齐膝深的水里艰难前行,一株一株地查看。
村民们不解地望着他们,有人小声嘀咕:“都泡成这样了,还能有什么办法。”
二十分钟后,宋婉真回到岸上,她的衣服湿透了,头发贴在脸上,但眼睛闪烁着光亮
她的话让所有人震惊:“还有救!水稻只是被淹,根系还没完全坏死。只要在48小时内排干积水,至少能保住六成产量!”
村民们面面相觑,老周颤抖着问:“宋指导,这,这真的能行?”
毕竟她只是个指导,这专业的事情未必会。
“相信我。”
宋婉真抹了把脸上的水,“现在最重要的是立即组织排水。我们已经通知技术组的人过来了的,到时候肯定能提供更加科学的办法。”
现在宋婉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也就只能忙活到这儿了。
沈承志已经脱掉湿透的外套:“老周,马上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准备挖排水沟!”
消息很快传开。不到两小时,就聚集了不少人过来,带着抽水机和沙袋赶到了现场。
村里的男女老少也都拿着铁锹、簸箕加入抢险队伍。
宋婉真叫来的技术组的人也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紧急调配营养剂。
帐篷外,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人们的呼喊声,抽水机的嗡嗡声交织在一起。
宋婉真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大家。
沈承志穿梭在人群中,时而指挥战士们加固堤坝,时而帮着村民搬运沙袋。
他的衬衫早就被汗水和泥水浸透,但背脊依然挺得笔直。
夜里,暴雨再次来袭。
抢险工作不得不暂停,所有人撤到高处避雨。
宋婉真和几个村干部挤在漏雨的仓库里,借着煤油灯的微光研究排水方案。
“这样下去不行。”
她指着地图说,“光靠抽水机太慢,必须在上游开一条临时泄洪道。”
老周愁眉不展:“可那段是石壁,没有重型机械根本挖不动啊。”
沈承志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我去协调,天亮前一定把挖掘机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