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抗战:完辣,是第九战区! > 第309章 人丁兴旺,风流人物!

第309章 人丁兴旺,风流人物!

钱家这样的大家族,外人总以为他们的祖宅肯定在城里最繁华的地段。·捖* - ′鰰~颤¨ .勉/费-阅,黩′

其实不然,钱家的祖宅坐落在魔都城外的西郊,是一座十进十出的大宅院。

一个家族能混到这份上,那可不是靠哪一代人突然踩了狗屎运发迹的,那是祖祖辈辈,一砖一瓦,一代接一代地往上垒。

钱家祖上就是穿红袍、戴乌纱的大官儿,攒了一百多年的家底儿、人脉和名声,才攒出今天这份泼天的富贵和排场。

钱家人口众多,单说钱新之这一辈:他本人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老二钱兴元和老三钱兴普。

外加一个姐姐、两个妹妹。

当然了,按老规矩,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这姐姐妹妹们年节是回不了钱家祖宅的。

钱兴元和钱兴普,也都是五十好几的人了,各自儿女成行,掌管着钱家的产业。

往上数,钱新之的老爹十多年前就过世了。

他还有个二叔,名叫钱昌甫,今年七十多了。

钱昌甫不是什么出名人物,他爹就俩儿子,特别宠这个小儿子,结果宠过头了,成了个十足的纨绔子弟。

他娶了清末一位道台的女儿,但不知为何,两人没有一儿半女。^咸/鱼_墈/书/ ¢嶵¢新,蟑/結?耕-新¢哙`

【书里关于钱昌甫的记载很少,就两段话,只提了他娶亲,至于为啥没孩子,只字未提。】

再往下,是钱新之的儿子辈。

他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三个女儿早就出嫁多年,估摸着她们的儿女都快成亲了。

六个儿子分别是:

老大钱德晟(41岁):钱新之原配所生,钱家的继承人,现在是钱家对外的头号话事人。

钱新之只管大事,日常事务都交给钱德晟打理。

老二钱大光(41岁):侧室所生,年纪和老大钱德晟差不了几个月,现在帮着老大钱德晟处理家族事务。

老三钱大明:妾室所生,在家族里地位不算高,负责管理钱家在广州的生意。

老西钱德闵:原配所生的嫡次子,也就是钱诗瑶的父亲,张元初未来的老丈人。能力有限,平时就帮着钱德晟管管杂事。

老五钱大訫:三十来岁,宁京大学毕业,己经接手了不少家族生意,主要管湖北那块儿的买卖。

老六钱大覃【qin】:学历最高,米字国首都大学出来的。前几年欧陆打仗才回国,现在正开始熟悉家族事务。+m_i!j+i~a_s~h,e`._c+o!m/

至于孙子辈,那就更多了,有些己经自立门户出去闯荡了。

饶是如此,整个钱家宅子里的人丁,依然相当兴旺。

张元初跟着父亲张兴忠,在钱新之的引领下走进钱家大院。

这宅子可比张元初自己住的那处气派多了,也热闹得多。

说起来,老张家是张兴忠这代才发迹起来的,靠他在政坛的威望成了有影响力的家族。

但要论人口根基,张家真没法跟钱家这种绵延百年的大家族比。

进了大厅,只见上首坐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

钱新之赶紧引荐:“元初,这是我二叔钱昌甫。”

“老太爷安好!小子张元初给您老拜年了!”张元初笑着拱了拱手。

对着这么大年纪的长辈,行个礼是应该的。

接着,钱新之又把他兄弟、儿子、孙子辈的人一一叫来见张元初。

对钱新之的兄弟们,张元初还保持着晚辈的礼数。

至于钱新之的儿子和孙子辈,他就只是微笑着点头致意了。

虽说今天是除夕,他也是以私人身份来参加钱家的家宴,但谁敢真把他当普通客人看?

就算他给钱新之的兄弟们行礼,那几个老家伙心里也发虚,不敢坦然受着。

张元初也不想让他们为难,点到即止。

那些孙子辈的小年轻们,看张元初的眼神里则带着点怯意。

他们早知道钱诗瑶找了这么个厉害的未婚夫,今天算是见着真人了。

钱新之大概也明白自家人有点放不开,没让他们多待,只叫上两个弟弟钱兴元、钱兴普,一起陪着张元初父子说话。

五个人聊了些家常闲话,刻意避开了政治话题。

这几个老家伙都是政坛老手,心里门儿,现在的天朝跟五年前早就是两码事了,钱家也早就不掺和政坛的事了。

话题更多是围着生意转:纺织业行情怎么样,餐饮业好不好做……聊得倒也算热络。

刚开始钱兴元和钱兴普还有些拘谨,后来看张元初父子俩一点架子都没有,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唯一让张元初有点哭笑不得的是,聊着聊着,这西个老家伙就把话题拐到当年的风月场上去了。

张元初这才知道,原来这几位年轻时,个个都是欢场常客,是那些老鸨子眼里响当当的大客户。

张元初听着这些峥嵘岁月,只能端着茶杯默默喝水。

偶尔扯扯嘴角应和一下,心里却首嘀咕:敢情这几位年轻时,都是城里响当当的风流人物啊!

聊了一阵,钱新之看张元初不怎么接这茬儿,觉得该说说正事了。

他搓着手,笑呵呵地问:“元初啊,你看你和诗瑶这亲事,打算啥时候办呐?说起来,你们俩年纪都不小喽。”

按理说,这种事儿该他和张兴忠两个当爹的商量着定。

但张元初不是一般人啊,你说成亲就成亲?在他这儿行不通。

人家身居高位,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时间安排上,他们根本插不上手。

张元初当然明白钱新之的意思,钱诗瑶一晃都22岁了,过了年就二十三。

要搁他上辈子那会儿,23岁?急什么!大好年华呢!可眼下这年头,23岁还没嫁人的姑娘,都被人叫老姑娘了。

寻常人家,姑娘十六七岁,顶多二十出头就该嫁了。

想想自己,也确实该成家了,都28了。

他略一沉吟,心里飞快地盘算了一下日程:“就过年后吧!等过完元宵节,开春之前,把婚礼办了。”

时间虽然有点紧,但这段时间反而是他相对能抽出身的时候。

一旦开春,事情就堆成山了。

尤其是北方大军一动,远东、高丽那边肯定要打起来。

上百万大军在那儿可不是摆着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