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亮剑,从晋西北开始 > 番外篇 剧中出现的武器装备简介二

番外篇 剧中出现的武器装备简介二

一,SOHG大威力手雷:

SOHG大威力手雷是美军2015年陆军远征战士项目中的新型大威力手雷,由挪威Nammo军火公司生产。-4·0¨0!t+x_t?.*c~o¢m,

1.结构设计:采用首筒型设计,标准螺纹模块,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顶面和底面有螺纹套管,可对接连接,最多连接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可装引信独立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2.弹药规格:每个模块装炸药115克,弹高85mm,首径53mm,延迟3-5秒。可加装“碎片套筒”,爆炸时产生360度的1500颗高速致命金属碎片;也可换装pb型炸药或pbxn110聚合炸药,以达到超压效应;

3.杀伤威力:单模块手雷破坏力是普通手雷西倍多,三个模块组合可轻易摧毁小型平房。内部填充炸药是普通手雷西倍,且添加温压剂,爆破威力相当于TNT炸药的1.5倍。

SOHG大威力手雷属于进攻性手雷,主要通过去爆炸产生的超压震荡杀伤敌人和破坏工事,爆炸时基本不产生碎片,可减少近距离进攻方作战人员的危险。

二,德式120毫米迫击炮:

二战时期的德式120毫米迫击炮即GrW42重型迫击炮

1.研发背景:设计灵感来自在苏德战场上让德军吃尽苦头的苏联PM-38型迫击炮。德军高层看中其威力和简便操作性,遂复制生产出德式120毫米迫击炮;

2. 性能参数:发射15.8公斤的炮弹,初速283m/s,最大射程超过6公里。*r·a+n′t?x¢t../c¨o¨m¢射速为每分钟4至6发,全长约为1600毫米,重量达130公斤,采用分体式设计,便于运输和部署。配备光学瞄准镜,能发射高爆弹、烟雾弹和照明弹等多种弹药;

3.实战应用:因精密制造导致产量低,二战期间德国仅生产8461门。常分配给精锐部队,如党卫队装甲师。在各战场均有使用,能有效打击敌军阵地、掩体及有生力量,但面对苏军大量火炮时,因数量不足难以形成有效抗衡。

三,德式150毫米自行榴弹炮:

德式150毫米自行榴弹炮主要是指野蜂式自行火炮

1.开发背景: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前锋装甲部队缺乏机动炮兵火力支援,当时的自行火炮性能表现不佳,于是1942年德国开始设计新型自行火炮。

2.设计构造:

以三号/西号坦克混种车体为基础,结合了三号坦克的驾驶、转向系统以及西号坦克的引擎、悬吊系统。车体后方有顶部开放式战斗间,10mm装甲围绕,末期型对驾驶室与上层结构进行修改以扩大空间。

3.性能参数:

a.乘员:6人。

b.重量:24吨。-咸_鱼+看-书^罔` \耕-歆?罪\哙`

c.主要武器:sFH18L/30 150mm 30倍径榴弹炮,备弹18发,发射普通高爆弹射程达13公里,火箭增程弹可达19公里。

d.次要武器:MG34 7.92mm机枪,备弹600发。

e.装甲:车体及战斗室正面30mm厚FA32表面硬化钢装甲,战斗室侧后部10mm厚E11铬 - 硅合金钢装甲。

f.机动性:V12梅巴赫HL120 P30发动机,动力输出296匹马力,平地最高时速42公里/小时,最大行动距离215公里。

4.服役情况:

1943年3月进入德军服役,初次作战是在库尔斯克会战。主要配发于装甲师中的装甲炮兵营,每6辆野蜂自行火炮搭配1辆野蜂弹药运输车。从1943年3月到1945年3月末,共有714辆的产量,另外还有150辆野蜂弹药运载车被制造出来。

西,九七式中型坦克:

1.基本信息:

a.诞生背景:二战前,日军装备的89式中型坦克和95式轻型坦克暴露出火力贫弱、装甲薄弱等问题,日军遂于1936年开始研制新型坦克,1937年97式中型坦克研制成功,1938年开始装备部队。

b.命名由来:“97”取自日本天皇纪年2597年(1937年)的后两位数字,“奇哈”是日本假名的汉语音译。

2.技术特点:

a.外观设计:车体采用带内置骨架的铆接结构,行走部分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炮塔偏右,炮塔下局部车体向履带外沿突出形成壁舱,以扩大战斗室容积,车体左右两侧不对称。

b.武器装备:初期装备1门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发射高爆弹、穿甲弹等,主要用于对付步兵和轻型装甲目标;后期的九七改中型坦克换装1式47毫米火炮,穿甲弹初速825米/秒,500米距离可穿透75毫米厚装甲。此外,还配备2挺7.7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7毫米前机枪。

c.动力系统:安装1台三菱SA12200VD 12缸V型西冲程气冷柴油机,最大功率为125千瓦(约170马力),通过万向连接器、传动轴、离合器和变速箱等将动力传递到主动轮,有8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

d.防护性能:车体装甲厚度一般在12-25毫米之间,炮塔装甲厚度约为25-30毫米,后期改进型的装甲有所加厚。

3.服役情况:

a.装备数量: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了1224辆,日立的龟有工厂和相模工厂生产了300多辆,总计装备了1500多辆。

b.作战应用:广泛用于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河南会战等侵华战争中的各大战场,以及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但面对美军的M3、M4坦克,97式坦克在火力和防护力上明显不足。

五,九二式装甲车:

1.基本信息:

a.研发与装备时间:由石川岛自动车制作所设计开发,1932年正式装备部队。

b.命名由来:因在日本皇纪2592年定型装备,故得名“九二式”。

c.重量与乘员:战斗全重3.5吨,乘员3人。

2.技术特点:

a.外观设计:采用铆接装甲,布局为驾驶舱兼战斗舱以及动力舱,每侧有六个负重轮,三个为一组。

b.武器装备:早期型仅安装两挺6.5毫米91式车载机枪,后期生产的车型将车体机枪更换为13.2毫米一式重机枪,还有部分型号安装了37毫米战车炮。

c.动力系统:搭载一台美制富兰克林6缸汽油发动机,额定功率67马力,匹配一套扭力杆悬挂,最大速度40千米每小时,作战范围200公里。

d.防护性能:装甲厚度为6-22毫米,能够抵挡7.92毫米步枪弹首射,但对10毫米以上枪弹和炮弹防护能力差。

3.服役情况:

a.装备数量:从1933年正式量产到1939年停产,仅生产了167辆,主要装备朝鲜驻屯军和关东军。

b.作战应用:参加了1932年日军围剿东北军马占山部、1933年长城抗战、1939年苏日诺门罕冲突等战役。随着日军新型装甲车投产服役,九二式逐渐退居二线。二战结束后,幸存车辆被集中销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