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51D野马战斗机
P - 51D“野马”战斗机是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主力军用战斗机之一,由北美航空公司研发 。+咸^鱼/看`书¨枉? `已¢发`布¨最^欣*璋`洁?
1.研发背景与历程:
原型机于1940年10月26日首飞,最初使用艾利森发动机,但高空性能有限。后来换装劳斯莱斯梅林发动机,性能得到大幅提升。1943年初,北美公司着手改造P - 51B的机身,1944年,采用泪滴形座舱罩且机身更洗练的P - 51D加入服役 ,P - 51K是其变种机型 。
2.性能参数:
a.动力:配备1台12缸双纵列(V12)液冷活塞发动机,二级增压 。不同高度功率不同,例如海平面静功率1447马力,海平面加力功率1581马力 。增压器各级最适海拔在2400 - 6400米 ;
b.飞行性能:海平面巡航速度569千米/小时 ,海平面最大速度587千米/小时 ,固有最大速度696千米/小时(7620米) ,实用升限10746米 。爬升能力方面,2000 - 爬升率为13.77米/秒等 ;
c.尺寸重量:机长9.84米 ,翼展11.29米 ,机高4.08米 ,机翼面积21.90平方米 ,空重3.694吨 ,外挂量1.500吨 ,最大实用重量5.928吨 。^1,7?n′o·v~e?l+.\c^o/m,
3.武器装备:
标配武器为6挺12.7毫米勃朗宁M2型机枪 ,分两级武器组,单管射速750发/分钟 。还可挂载多种航弹和火箭弹 ,如AN - M65A1型航弹、HVAR型空射火箭弹等 ,挂点总数10个(都在机翼 )。
4.实战应用:
a.欧洲战场 :从1943年末起,P - 51B和1944年中期起的P - 51D被美国第八航空军用于护送轰炸机空袭德国 。英美军队还用其作为战斗轰炸机 ,助力盟军在1944年掌握制空权 ,同时也活跃于北非、地中海和意大利战区 ;
b.太平洋战场 :在太平洋战争中也有少量服役 ,参与对日军作战;
c.朝鲜战争 :战争初期是联合国军的主要战斗机 ,后随着F - 86等喷气式战斗机登场,转变为专用战斗轰炸机 。
5.战后情况:
二战和朝鲜战争结束后,许多P - 51D被改装为民用,尤其用于航空竞赛 。部分仍在一些空军服役,首至20世纪80年代初才逐步退役。
二,B-17飞行堡垒轰炸机
B - 17“飞行堡垒”轰炸机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重型轰炸机,在二战中扮演重要角色。
1,研发历程:
1935年,美国陆军航空军招标新型轰炸机,波音公司的Model 299参与竞争胜出。+l/a+n\l_a¨n^w\e¨n+x!u^e^.\c¨o~m¢1936年,首架样机完成并开始测试,后来逐步改进发展出多个型号。
2.性能参数:
a.外形尺寸:机长22.7米,翼展31.6米,高5.8米 ,翼面积131.92平方米;
b.重量:空重249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2720千克;
c.动力系统:采用4台莱特GR - 1820 - 97发动机;
d.飞行性能:最大航速438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0700米,最大航程2980千米 。
3.武器装备:
a.首次在轰炸机中设置机炮炮塔,在机头、机腹、机背、机尾和机身两侧都设有水滴形机枪炮塔,部分型号最多可配备13挺机枪 ,可对空中各个方向射击,空中火力突出;
b.内部弹舱可挂载炸弹,不同型号载弹量有差异,能对目标区域进行大面积轰炸。
4.实战应用:
a.欧洲战场:是美军对德战略轰炸的主力机型之一,深入德国本土执行轰炸任务,对德国工业、交通等目标进行打击 。但在行动中也面临德军战斗机和高射炮的威胁,不过凭借出色的抗打击能力,很多受伤的B - 17仍能坚持返回基地;
b.其他战场:在太平洋等战区也有参与作战,对日军目标实施轰炸 。
5.型号发展:
陆续推出B - 17E、B - 17F和B - 17G等改进型号 。如B - 17F生产了3405架 ;B - 17G型生产数量最多,达8680架,加强了防御武器等方面性能。
6.历史意义:
a.B - 17是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属机身的4发轰炸机,在设计上有诸多开创性,如首次采用装配4台螺旋桨发动机的设计方案、全金属结构和流线型外形、设置机炮炮塔等 ,对后续轰炸机发展影响深远;
b.其大量的投弹量对二战战局产生重要影响,各型B - 17在二战中的投弹量高达64万吨,占美军全部投弹总数的40%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轴心国的战争潜力 。
三,P-82双野马战斗机
P-82双野马战斗机是美国空军的双座战斗机,原称P-82,由北美航空于1943年末开始研制。
1.研制背景:
二战后期,美军逼近日本本岛,需要远程战斗机为B-29超级堡垒战略轰炸机护航,同时单座战斗机远程飞行时飞行员易疲劳,双座设计可解决这一问题。
2.设计特点:
基本动力装置为两台1600马力Allison V - 1710 - 143/145活塞发动机,采用双构架布局。它并非简单将两架P - 51合在单翼上,而是全新设计,机身加长1.45米,外翼段内部重新设计,中翼段后缘有全翼展襟翼,翼下有多个加强型挂架,副翼分为两段。武器装备为中翼段内的6挺12.7毫米勃朗宁MG53 - 2机枪,还可在中翼段下挂载8挺机枪的机枪吊舱。
3.性能参数:
翼展15.62米,全长12.93米,机高4.22米,机翼面积37.9平方米。空重7256.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1608.1千克。最大速度741.9千米/小时,正常航程2237千米,最大航程4183千米,实用升限11857米。
4.衍生型号:
包括P - 82B、P - 82C、P - 82D、P - 82E、P - 82F、P - 82G、P - 82H等,涵盖白天护航战斗机、夜间战斗机、寒区型等多种类型。
5.服役动态:
首架P - 82于1948年装备部队,当年6月美国陆军航空军改组为美国空军后,P - 82成为F - 82。F - 82E在战略空军司令部担负远程轰炸机护航任务,F - 82F和F - 82G在防空司令部服役,取代诺斯罗普F - 61黑寡妇。朝鲜战争爆发后,部署在日本的F - 82投入战斗,为运输机护航,还取得了朝鲜战争的第一空战猎杀纪录。但随着喷气式战斗机服役,F - 82逐渐撤出一线,1953年从空军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