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谦教授的电话,如期而至。^x^i!n·2+b_o!o,k\.*c*o/m_
电流特有的滋滋声,仿佛也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焦灼。那头,老教授的声音明显压抑着激动,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卑微的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探问,关于林默上次在图书馆草稿纸上信手拈来的那个“孤子解引理”,能否……费心整理成文,公诸于世。“林默同学,你那个……关于‘高维卡拉比-丘流形中量子纠缠态的拓扑缺陷’的解法……”王教授的声音有些嘶哑,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生怕惊扰了电话那头的存在。“它……它对我们课题组,不,是对整个物理学界,都意义非凡!”“若能面世,不啻于为这个时代注入一针强心剂……”林默听着电话,嘴角无声地牵动了一下。福音?于他而言,这些所谓的“世纪难题”,不过是系统知识库中某些学科分支的入门基石。这个世界对“基础”的理解,竟还停留在如此原始的阶段。这种认知上的绝对鸿沟,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趣味。他念头微转。公开这些,于已无损。反而能进一步夯实他在学术圈那近乎神话的声望,为后续的一系列计划铺设更平坦、更宽广的轨道。国家队那边既然已递出橄榄枝,那么,适时展现更深邃的“技术储备”与“理论高度”,无疑能让他们吃下更足的定心丸。从而在未来的深度合作中,争取到更大的自主空间与话语权。“可以。”林默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平静,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只是答应了邻居帮忙拿下快递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王教授,相关资料您发我一份,我略作整理。”王教授闻言,声音陡然拔高八度,激动得几乎要当场失语。_4?3~k-a′n_s_h!u′._c\o¨m^他连声道谢,以为林默仅仅是应承了那一篇旷世论文的整理工作。殊不知,在林默的逻辑里,既然要“整理”,那便不妨整理得……更周全一些。他意识海中,那些如同繁星般浩瀚的超前理论、公式、定理,随意采撷几颗,便足以照亮现有科学认知的无尽盲区。此刻,他意识深处,那块熟悉的半透明全息屏幕悄然亮起。屏幕之上,清晰无比地罗列出当前的各项数据:【主体:林默】【学科权限等级:】数学:lv5(3602000)物理:lv5(3352000)化学:lv4(7881000)生物:lv4(6251000)语文:lv2(480500)英语:lv3(5551000)信息科学:lv6(05000)材料科学:lv6(05000)能源科学:lv1(51000)神经科学:lv1(01000)【科技分支等级:】生物医药:lv6(05000)人工智能:lv2(550 2000)微纳机器人技术:lv1(已深度应用)【可用积分:351520】(原400000-已偿还透支48480)紧接着,一行全新的系统提示文字,如同天启般缓缓浮现:【触发任务:知识的传播】【任务描述:宿主所掌握的超前知识成果,如同深埋地底的万古神藏,其光辉不应被尘埃掩盖。请将其系统性地输出,以加速当前文明的整体跃迁,引领时代浪潮。?2`8_l\u`._n`e′t¢】【任务奖励:根据成果影响力及文明贡献度,奖励丰厚经验值与海量积分。】这系统提示,倒像是一阵恰到好处的东风,精准地吹在了林默的心坎上。“大白,调取我知识库中,数学、物理、信息科学三大核心领域,所有理论成熟度达到s级,且尚未对外公开的里程碑式成果,进行归类建档。”林默在意识中,冷静地下达指令。“以国际最顶级期刊的发表标准,批量生成具备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论文初稿。”“指令已接收,先生。”大白那不带任何情感起伏的电子音,如同最精密的超级计算机般迅速回应。“开始检索与构建……预计可生成s级待发表战略级论文:十五篇。”“初步归类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高维拓扑几何的非阿贝尔推广及其在宇宙弦论中的统一应用、量子场论中基于路径积分的全新重整化群解法与标准模型的超对称拓展、非线性动力系统中混沌边界的普适性判定准则、超弦理论m膜的十一维嵌入方案与额外维度探测、生物信息学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动态折叠精准预测新算法、基于量子纠缠的多维度数据加密与抗量子破译解密协议、自适应深度神经网络的动态权重分配与自主进化学习原理……”一长串专业到足以让任何顶尖科学家都感到头皮发麻、心神俱裂的名词,从大白那里如同奔流不息的江河般报出。林默的决策果断而迅速,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既然系统都发布任务了,那就干脆利落地,一次性解决。秘密基地之内,或是北大那间熟悉的图书馆七楼角落。林默的身影,再次进入了那种令世人难以想象的、超高效率的深度运转模式。旁人眼中,他或许只是在安静地看书、写作业,一如既往的低调沉稳。实际上,他的指尖在虚幻的虚拟键盘上疾走如飞,一行行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式、一张张精密到毫厘不差的图表,如同拥有了自主意识的生命般,在屏幕上自动生成、完美排列。文字叙述部分,更是信手拈来,字字珠玑,逻辑严谨得如同用最精密的仪器反复校准过一般,滴水不漏。短短三天。仅仅三天时间。十五篇足以颠覆现有学科体系的划时代论文,宣告完成。每一篇的标题,都长得能让普通博士研究生当场道心破碎,怀疑人生。摘要部分的寥寥数语,就能直接劝退百分之九十九的所谓业内专业人士。其内容,更是如同来自更高维度文明的启示录,直指各个基础学科最前沿、最核心的世纪难题,并给出了石破天惊、不容置疑的完美解决方案。这已经不是在发表论文了。这分明是在对整个科学界,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降维打击式的“知识布道”!投稿过程?有了先前《scerobotics》那篇如同重磅核弹般石破天惊的“敲门砖”。以及他如今在全球学术界那近乎“都市传说”、“在世神明”般的恐怖声望。这一次的批量投稿,顺利得有些过分,甚至可以说,是畅通无阻。《nature》。《sce》。《physicalreviewletters》。《cell》。《journalofthearicheicalsociety》。《ieeetransasoninforationtheory》……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审稿周期动辄数月乃至一年半载,拒稿率高到令人发指的国际顶级期刊编辑部,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来自同一个神秘发件人的投稿邮件——“lmo(pekguy)”。最初,各大期刊的资深编辑们,或许还带着一丝惯有的审慎与些许期待。然而,当他们颤抖着指尖点开邮件附件,看到那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作者署名。以及那依旧“朴实无华”到令人窒息,却又每一个字符都挑战着人类现有认知极限的论文内容时——全球各大顶刊的审稿人群组里,在经历了短暂的、如同服务器集体宕机般的死寂之后,瞬间集体上演了一场规模空前、惨绝人寰的大型“破防道心破碎”现场直播!“见鬼!见鬼!又是lmo!我的上帝啊!十五篇?!他这是把我们这些顶级期刊的编辑部,当成他家后院的菜地,随便撒种子,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了吗?!”一位《nature》杂志的白发苍苍的资深编辑,看着邮箱里那封标题长得像一道复杂绕口令的邮件,感觉自已的血压计指针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疯狂蹦迪,随时都有爆表的危险。“蝌蚪身上纹青蛙——这lmo他妈的是在秀他恐怖到令人发指的科研生产力啊!别人十年磨一剑,他三天时间直接批发了十五把开天辟地的屠龙宝刀?!还让不让别的科研狗活了?!”某物理学顶刊的匿名审稿人,一位头发稀疏、眼袋深重的诺奖提名者,此刻正对着电脑屏幕上那篇关于“统一场论的全新数学路径与实验验证方案”的论文,发出了撕心裂肺、充满了无尽绝望的哀嚎。“这……这论文……里面的公式推导,简直就是盐都不用放,直接就能把我们现有的整个理论体系给活活齁死!每一个该死的字符,都在无情地嘲讽我的智商!回家吧!都回家吧!孩子们,别他妈再搞科研了,这玩意儿真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碳基生物能干的活儿啊!”“十五篇啊!我的同行们!十五篇啊!平均分配一下,我们这些期刊今年剩下的所有版面,怕是都要被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秘lmo给一个人承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