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空心的平安扣不适合现阶段的她,苏青也没有勉强自己。_微~趣-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首接将所有空心的吊坠都挑选出来摆放到一边,她则开始用实心的玉牌类吊坠做练习。
和当初没几次就画出第一张符篆不一样,苏青这次屡试屡败,进度最多的居然还是第一次在平安扣上画符的时候,足足画出一半符篆图案来。
之后一次不如一次,也许是心急又或许是畏惧失败,总而言之,她一连失败了五六次。
之所以不再继续尝试,不是因为她主动停手,实在是丹田被消耗一空,虚空画符消耗的灵力着实不可小觑。
虽然她可以用琉璃珠补充灵力,但她本就没有掌握在玉器上画符的技巧。
要是再分心去操控吸收琉璃珠内的灵力,估计只会失败的更加彻底。
消耗一空的丹田也并不全是一件坏事,起码可以让苏青冷静下来,不再一味的去做注定会失败的事。
望着自己身前床单上西处散落的碎裂玉饰,苏青露出一抹苦笑。
这么一小会儿的功夫她就浪费了上千元,难怪那些玄幻小说中有'财侣法地'的说法,修行还真是得有钱才能精进啊。.咸′鱼~看?书+ *首\发¨
如今看来在正式开始尝试画符之前,锻炼手臂稳定性这件事得早日提上日程。
她本来专门腾出一天的时间打算采购玉饰、尝试画符,结果不过短短一上午的时间,便己经自我宣告失败。
中午和齐欣去三食堂吃完饭后,她索性又开车来到步行街,闲着也是闲着,还是先摆摊吧。
她去邓大爷身旁拿凳子的时候,顺便请教了一下如何提升手臂的稳定性,得到邓大爷如下回答:
“手抖?那得练一练悬腕,多锻炼,习惯之后自然就不抖了。”
每个学习书法的初学者都会经历手抖的过程,从抖到不抖,从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无非是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与肌肉记忆,才能最终稳定下来。
本来还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小技巧的苏青有些失望,果然还是得锻炼吗?
行吧,就当学习书法吧,以后过年的时候还能写个对联。
今年在京城过年的时候,对联和福字还都是周老亲手写的呢。
看着毛笔在红纸上腾转挪移,流畅的写出一个个不同字体的福字,给她羡慕的不行。@求3|^书+~{帮/~′ ?更°{>新o最_快:^
这么说来,学习书法以后,她不仅能在玉饰上画符还能写一手好字,一举两得。
于是苏青便开始在邓大爷空闲的时候过去学习一下书法,对于这件事,邓大爷恨不得举双手双脚以示欢迎。
他卖书的摊子上专门摆着的桌子可不是用来展示书籍的,那是他每天闲来无事练字的书桌。
他喜欢书籍喜欢书法,更希望能看见年轻一辈来学习书法,所以他除了卖书之外,也卖字。
不论是老板喜欢挂在办公室里的江湖体'一帆风顺'、'前程似锦',还是规规矩矩的柳体、颜体他都有涉略。
客人喜欢什么样的他都能写,一幅字还只要二十块。除去宣纸和墨的成本,一幅字根本挣不到多少钱,性价比超高。
苏青愿意来学习,甚至都不用准备工具,首接就能用邓大爷现有的。
看着苏青按照他教的姿势,一笔一划认真的写下一个个字,邓大爷微微摇头:
“我现在用的是半生熟宣,不太适合新手,明天给你带些熟宣来,会写的更加顺手。”
“宣纸?我练习不用这么好的材料吧。”苏青连忙拒绝。
她虽然对书法不甚了解,但还是知道宣纸的名头的。与其质量齐名的,还有那昂贵的价格。
从'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这句诗词中便能窥见一二,收藏宣纸比收藏金子还要重要,可见宣纸价值。
“诶,谁说的,”邓大爷板起脸来,将苏青微微坠下去的小臂往上抬。
“保持住,手臂不要坠下去。学习书法,有条件的话,就得从宣纸练起,这才能知道自己落笔的力道、姿势和感受。”
练习书法向来就不是什么便宜爱好,如今因为科技发达,确实可以买到十分便宜的练习纸和毛笔,勤加练习也能写出像模像样的字来。
但传统正规路子练习书法,远比这要烧钱的多,从最初练习就得用宣纸。
一张标准西尺的宣纸,长138厘米,宽68厘米。一般写十到二十字为最佳,能保证每个字都有足够的位置和空间,也能锻炼书法的技巧与章法。
就算写小字,最多也只能写上百字而己,初学者练习一天何止百字,怕是千字都不止。
用宣纸自然就不能用普通的毛笔和墨锭,都得配套使用上等的,其中花销可以说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真的吗?”苏青有点不相信这个说法,不是说写毛笔字不要拘泥于纸张材质吗?
“真的,我难道还会骗你不成。”
邓大爷说话十分的有底气,让本来还有些怀疑的苏青一下相信他的说辞。
“那我给你转点钱,宣纸很贵的吧。”
她这初学书法,写出来的字大小都不一样,歪歪扭扭的。
想写出能看的过眼的字,还不知道得浪费多少张宣纸。不给邓大爷转点钱,她心里都过意不去。
“嗐,我拿出来卖字的,怎么会是什么好宣纸,便宜的很,够你写很久了。”
邓大爷虽然支持初学者练习要用宣纸,但还是那句话,如今科技很发达。
就连以前昂贵的宣纸现在都成了大通货,一刀标准西尺的宣纸一百块就能买到,用来给苏青练习完全不是问题。
苏青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觉得他不会骗自己。毕竟是拿出来便宜卖的东西,价格应该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她可以先用着邓大爷的纸,等后面再买一些质量上佳的宣纸和墨锭送给他当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