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妈妈和阿公的坟前,苏青将提着的东西一一放下,拿起镰刀开始除草。μD\萝£eo拉¢_小^*£说?3: ¤??无.?错-|内3容*?
虽然坟前做过硬化,但没有水泥的泥土地上还是生长出许多的野草来。
有些轻轻一拔就能拔出来,有些却怎么使劲也拔不出来,这种时候镰刀就能派上用场。
苏青拿着镰刀割草,阿婆也没闲着,把那些能拔出来的野草先拔一遍,至于拔不动的便留着等苏青过来割。
两人一个从左往右,一个从右往左,很快便在中间汇合。
苏青看着阿婆捶腰连忙将她扶到一边的田埂上坐下,“我就说你别硬撑吧,现在腰疼了,坐着歇会儿,等回去我给你按一按。”
被她数落阿婆也不生气,乐呵呵的说:“没事,年纪大不中用了,歇会儿就好。割这么久的草你也累了吧,坐下歇一歇。”
“我身强力壮的肯定不累,你好好坐着,我马上就能割完。”
说着苏青还学着健美先生的姿势,扬起肱二头肌给阿婆看,逗得阿婆哈哈大笑起来。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到坟地祭拜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从很小的时候,阿婆就和苏青说过。_x,s+h!a¨n+j~u-e^./c¢o/m!
来坟地的时候不需要太拘束,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沉眠地下的人不会因为你保持肃穆而开心,也不会因为你开心而气恼。
所以苏青从来不觉得来坟地一趟,回去就会怅然若失。
外围的杂草很快便被除去七七八八,这些杂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长出一大堆来。
可能这次刚清理干净,下次来的时候又是茂密一片。但总不能放任它们肆意生长,到时候都无处落脚。
等苏青清理完杂草,坐在阿婆身边和她聊了会儿天, 之后才正式开始上坟。
她用专门带来的以前用来往灶膛里添柴的火叉在坟前画出个半圆来,寓意着关上门来,这份纸钱只烧给圈内的鬼魂。
然后将刚刚从地上捡来的枯枝铺在水泥地上打底,在上面垫上一层黄纸,准备仪式便算做完。
点燃黄纸后,她跪在水泥地上,开始拿过那一大袋的纸钱,拆开一把把的往火苗上放。
阿婆蹲在她的身边也拿着纸钱往火上放,一边放还一边说:“蔓蔓,老头子,来拿钱了。”
苏青一边烧着纸钱一边还得注意着点阿婆,生怕她一不小心给摔着。\c¢u?i~w_e·i^j+u!.^i`n~f?o~
等那满满一大袋的纸钱全都烧完,苏青起身先将阿婆扶到一边。
之后将一袋子的金元宝首接倒在火堆上,紧接着便立马往后退出好几步。
只见火焰瞬间点燃金元宝,火势一下大起来,过高的温度烧灼到连空气都开始扭曲。
接下来便要等这些全都烧透,苏青拿着火叉时不时的从中间挑起一部分堆叠在一起的纸钱,让它们能接触到更多的空气充分燃烧。
阿婆从自己挎着的篮子中取出祭品,一一摆好。
烟、酒、青苹果、巧克力等等都是两人生前爱吃的东西。
之后则开始用自己带来的毛巾擦拭起墓碑来,她也不说话,只安静的拿着毛巾一点点的擦拭那两座墓碑。
其中一座墓碑上己经刻好她的名字,只是还未上色,另一座是她曾经叫过无数次的女儿的名字。
等火势渐渐弱下,苏青也不再拨动那些带着淡淡红色火星的灰烬,起身将先前摘下的柳条绑在坟角。
一切做完之后,那堆纸钱便也只剩下灰白色的灰烬,彻底烧完。
苏青冲着墓碑跪下,一边磕了三个头,拿着火叉重新划出门口位置来,这便意味着纸钱己经拿完,可以出入。
至此,一场简单的祭拜仪式便己经完成。
看着望着墓碑出神的苏青,阿婆轻轻拉住她的手,关切的问:“囡囡怎么了?”
回过神来的苏青回握住阿婆的手,“啊,没什么,就是觉得人的生命好脆弱。”
人活着的时候或许有千万种可能,可死亡之后就只能待在小小的骨灰盒里,唯有那一方墓碑还能证明他曾经存活于世。
“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这个时间点早上温度还是很冷,苏青刚刚一通忙活下来,手冻得冰凉。阿婆用自己的两只手包住她的手,想把手给捂热一点。
“嗯……就是突然发散思维,想到了嘛。”
苏青不想让阿婆为自己忧心,连忙转移话题,“好冷啊,阿婆我们回去吧,我肚子己经饿到咕咕叫了。”
果然她一说饿了,阿婆立马准备收拾东西回去,“昨天就说你穿的太少,天冷得多穿点,赶紧回去吃点热的暖一暖。”
两人准备往回走的时候,苏青不经意间发现不远处多了座无碑的新坟,顿时有些好奇。
“阿婆,这是谁家的坟啊,怎么没立碑?”
她们这边的习惯是下葬之前便要刻好碑,碑和人同时埋进土里,她倒还是头一次见到无碑的坟。
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阿婆看见那座坟便立马明白,“那是苏巧兰的坟,特意没立碑的。”
一提名字苏青便知道那人是谁,或许每个村都有那么一个年轻漂亮的寡妇,苏巧兰便是她们村里的俏寡妇。
她年轻的时候出落得漂亮,水汪汪的大眼睛和乌黑浓密的秀发,像七八十年代画报上的女演员一样。
适龄的时候村里和邻村的几个媒婆差点踩烂她们家的门槛,可惜那些求娶的小伙子她一个没答应,而是遵从父母定下的娃娃亲,嫁给了一起长大的邻居家哥哥。
那位邻居家哥哥不论是长相、身高还是工作都不出挑,两人能在一起,着实惊掉村里不少人的下巴。
两人婚后没多久,那位邻居家哥哥便因为一场交通意外去世,留下怀孕三月的苏巧兰。
当时很多人都劝苏巧兰把孩子打掉,趁着年轻再找一个,好好过日子,甚至就连她的父母私下都这么劝过她。
以她的外在条件,哪怕是二婚也多的是人想要求娶。
她偏偏不听劝,铁了心要把孩子生下来养大。
按理来说,事情要是这么发展下去,那苏巧兰的事迹放在古代都能立贞节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