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坪大捷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晋西北的寒冬便己带着凛冽的杀气,席卷了这片英雄的土地。·零\点^墈+书? ~追!蕞^薪¢蟑?结¨
呼啸的北风如同饿狼般在山谷间穿梭,卷起漫天飞雪,将整个世界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
气温骤降,滴水成冰。
对于山洞兵工厂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山洞内部虽然能勉强遮风挡雪,但阴冷潮湿的环境,却让工人们叫苦不迭。
简陋的土炕和单薄的被褥,根本无法抵御这刺骨的严寒。
许多工人手脚都生了冻疮,又痛又痒,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更麻烦的是,低温对兵工厂的生产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比如,苏婉负责的化学实验,许多化学反应在低温下会变得异常缓慢,甚至无法进行。
硝石的溶解、结晶,硫磺的升华提纯,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超级黑火药的产量有所下降。
王大锤负责的金属锻造和焊接工作,也因为气温过低,炉火难以升温,金属冷却过快,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就连那些看似简单的零部件加工,也因为工人手指冻得僵硬,操作不灵活,而导致废品率大大增加。
整个山洞兵工厂,都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严寒冻住了一般,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秒\章*截?晓?说~罔¨ ′追¢最.辛~彰\踕?
莫兴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知道,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兵工厂的正常运转,更可能耽误对前线的武器供应。
在这场与天斗、与地斗、与侵略者斗的战争中,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胜利!
“必须想办法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御寒能力!”莫兴华在一次兵工厂的内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取暖问题。
山洞里虽然也生着几堆篝火,但热量有限,而且烟雾缭绕,空气污浊。
莫兴华决定,在山洞内部,搭建更有效的取暖设施——火炕和火墙。
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建筑学知识,设计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热效率较高的火炕和火墙图纸。
然后,他带领着王大锤和几个身强力壮的工人,利用山洞里随处可见的石头和泥土,以及从外面砍伐来的木材,开始了紧张的施工。
他们先在山洞的几个主要工作区域,挖掘出炕道和烟道,然后用石头垒砌炕体和墙体,再用泥巴仔细封堵缝隙。
经过几天的努力,几个崭新的火炕和几段温暖的火墙,便在山洞中建成了。
当第一把柴火在炕膛中点燃,温暖的烟气顺着烟道在炕体和墙体内部循环流动,将冰冷的石头和泥土烤得暖烘烘的时候,整个山洞都仿佛瞬间充满了春意。!秒?漳.结^晓_说+徃^ ?首¢发.
工人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炕旁,感受着久违的暖意,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手脚不再僵硬,精神也为之一振。
解决了取暖问题,莫兴华又开始着手解决照明问题。
苏婉发明的伏打电堆,虽然能提供微弱的光源,但毕竟数量有限,而且持续时间也不长。
莫兴华决定,将研制手摇发电机的计划,正式提上日程。
他从系统商城兑换的那份“简易手摇发电机(照明专用)设计图纸”,此刻终于派上了用场。
他仔细研究了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然后与苏婉和王大锤一起,反复探讨研制方案。
制造手摇发电机,最关键的部件是永磁体、线圈和增速齿轮机构。
永磁体是发电机的“心脏”,负责产生磁场。
莫兴华他们没有天然磁石,只能尝试制造人造永磁体。
他从王虎游击队送来的那些废旧日军装备中,找到了一些硬度较高的特种钢材(比如一些损坏的枪机零件或炮弹破片)。
然后,他指导王大锤将其锻打成合适的形状,再进行特殊的淬火和回火处理,使其具备一定的顽磁性。
虽然这种土法制造的永磁体,磁力远不如现代永磁材料,但也勉强能够满足要求。
线圈的绕制,则相对简单一些。
莫兴华从废旧电线中拆解出大量的细铜线,然后指导苏婉和几个心灵手巧的女工(从根据地招募的家属),按照图纸的要求,将其一圈圈地缠绕在特制的线圈骨架上。
绝缘问题,他们用浸过桐油的细麻绳和薄纸片来解决,虽然简陋,但也起到了一定的绝缘效果。
最复杂的,还是增速齿轮机构的制造。
手摇发电机的转速较低,必须通过齿轮增速,才能带动发电机转子高速旋转,从而产生足够的电流。
这就需要制造一套精密的齿轮组。
以山洞兵工厂目前简陋的设备条件,想要制造出合格的齿轮,难度极大。
王大锤这位老铁匠,再次展现出了他精湛的手艺。
他凭借着几十年的打铁经验,以及莫兴华提供的齿轮加工原理图,硬是用最原始的锻打、锉削、研磨等方法,一点点地将一块块普通的钢材,打造成了一对对大小不一、齿形各异的齿轮。
虽然这些土制齿轮的精度不高,运转起来也有些卡顿和噪音,但却奇迹般地实现了增速的功能!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努力,在莫兴华、苏婉、王大锤以及所有工人的共同协作下,第一台凝聚着众人心血和智慧的“莫氏一号手摇发电机”,终于成功地组装完成了!
这台发电机,外形粗犷,结构简陋,看起来就像一个用废铜烂铁拼凑起来的“怪物”。
但当莫兴华用力摇动曲柄,带动增速齿轮飞速旋转,发电机转子在线圈中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并通过简易的换向器输出,最终点亮连接在输出端的一个小灯泡时,整个山洞都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
虽然那个小灯泡发出的光芒,依旧算不上明亮,而且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摇动曲柄才能维持。
但它却代表着,山洞兵工厂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力”!
这不仅仅是一缕微弱的光明,更是通往未来的希望之光!
有了这台手摇发电机,兵工厂的夜间生产,终于可以摆脱对油灯和蜡烛的依赖,进入一个全新的“电气化”时代(虽然只是最原始的)。
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必将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晋西北的寒冬,依旧漫长而严酷。
但山洞兵工厂的炉火,却燃烧得更加旺盛。
莫兴华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锻造出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