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赤胆军魂:亮剑之工业救国 > 第五十八章“莫氏地雷”的紧急列装与技术普及

第五十八章“莫氏地雷”的紧急列装与技术普及

填装了专门为地雷优化的 “黑色闪电火药”的“莫氏一号压发雷”和“莫氏一号绊发雷”,在经过一系列严格而震撼的威力测试后,其性能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墈¢书_屋? ?首?发~

莫兴华深知,这种威力远超以往任何土地雷的“大杀器”,一旦投入实战,必将成为日军的噩梦。

面对根据地日益严峻的防御形势和日军可能发动大规模“扫荡”的巨大威胁,他当机立断,立刻组织山洞兵工厂的核心技术力量,对这两种新型地雷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和固化,并着手进行小批量的紧急试生产。

“同志们!时间不等人!”莫兴华在生产动员会上,语气凝重而坚定,“小鬼子亡我之心不死,随时可能对我们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我们必须尽快将这些‘铁家伙’送到前线去,让它们成为保卫我们家园、痛击侵略者的利器!”

考虑到“黑色闪电”火药的生产高昂成本和材料紧缺,首批“莫氏地雷”的产量并不算高,只有区区五十余枚。

但这五十余枚地雷,每一颗都凝聚着兵工厂所有人的心血和智慧,也承载着根据地军民对粉碎敌人进攻的殷切期望。¢墈^书+屋- /最+欣¨章~踕?庚^薪′快·

莫兴华将这批珍贵的“杀手锏”地雷视若珍宝。

他决定,将其优先装备给那些最需要它们、也最能发挥其威力的部队。

王虎的黑风口游击队,作为兵工厂的“近卫军”,自然是首批装备的对象。他们承担着兵工厂外围的警戒任务,是抵御日军袭扰的第一道防线,这种大威力地雷能极大地提升他们的防御能力和伏击效果。

丁伟的新一团和孔捷的独立团,作为八路军的主力团队,即将面临日军“扫荡”的正面冲击,对各种新式防御武器的需求也最为迫切。

莫兴华也特意为他们预留了一部分,希望能在即将到来的反“扫荡”作战中,发挥出奇效。

至于李云龙的独立团,莫兴华也派人送去了消息,一旦有富余,定会优先考虑。

在将这些新型地雷交付给各部队之前,莫兴华还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组织“地雷技术指导小队”,对各部队的工兵和骨干战士,进行系统的地雷知识和布雷技巧培训。,E~Z-小,税_王^ ·蕞*薪.蟑_踕¢耕-歆+筷/

他深知,威力越大的武器,其潜在的风险也越大。

如果使用不当,这些“大杀器”不仅无法有效杀伤敌人,反而可能对根据地的老百姓和自己人造成误伤。

李二牛和张嘎这两个经过莫兴华悉心培养的“得意门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地雷技术指导小队”的核心成员。

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莫氏地雷”的结构原理、性能特点、布设方法和伪装技巧,更深刻理解了莫兴华所强调的“安全第一、科学布雷、重点设防、出奇制胜”的作战理念。

莫兴华亲自为他们编写了一本简明扼要的《“莫氏地雷”布设与应用须知》,并利用在山洞外空地上用沙土和石块堆砌的简易地形沙盘和地雷模型,对他们进行了反复的模拟演练和考核。

他还特意强调了地雷布设的“纪律性”和“规范性”。

比如,要求所有布设的“莫氏地雷”,都必须进行详细的登记和标记(比如在隐蔽处做上特殊的记号,或者绘制简易的雷区分布图),以便在战斗结束后及时清除,或者在需要时进行引爆。

再比如,要求所有参与布雷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严禁私自改装或滥用地雷,特别是这种装填了“黑色闪电”的大威力地雷,更是要慎之又慎,避免任何意外。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这支由兵工厂技术骨干组成的“地雷技术指导小队”,己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执行培训任务的能力。

于是,在莫兴华的统一安排下,他们便带着首批生产出来的“莫氏地雷”和那本凝聚了莫兴华心血的《布雷须知》,冒着严寒,奔赴了王虎游击队、丁伟新一团和孔捷独立团的驻地。

各部队对于这种传说中威力无穷的新型地雷,自然是翘首以盼,奉若至宝。

当李二牛和张嘎等人,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和机灵的年轻战士,详细讲解“莫氏地雷”的恐怖威力和巧妙构造时,所有人都听得两眼放光,啧啧称奇,仿佛己经看到了日军在雷场中血肉横飞的场景。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场围绕着“莫氏地雷”的布设和应用技巧的学习热潮,在几支主力部队中迅速掀起。

战士们在“教官”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仔细揣摩每一个伪装技巧。

他们将一枚枚沉甸甸的“莫氏地雷”,小心翼翼地埋设在敌人可能经过的山间要道、桥梁渡口、以及重要的防御阵地前沿。

他们用浮土、落叶、杂草,甚至是一些迷惑性的“假目标”,将这些“沉默的杀手”巧妙地隐藏起来,使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难以察觉。

虽然这只是“莫氏地雷”列装的初步阶段,培训的范围也还比较有限。

但莫兴华相信,这颗由“莫氏军工”亲手播撒下去的“地雷战火种”,必将在即将到来的反“扫荡”作战中,在晋西北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熊熊燃烧起来,给那些胆敢入侵的日本鬼子,布下天罗地网,让他们尝尝人民战争的铁拳滋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