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莫氏特制二号钢”作为材料保障,仿制捷克式枪机组件的下一个核心环节,便是精密加工。?s/s¨x¢i~a,o^s/h·u!o\._c′o~m¢
而枪机组件中,结构最复杂、加工难度最大的部件,无疑是枪机框。
枪机框,作为连接枪机头、活塞杆、复进簧等多个活动部件的核心骨架,其内部布满了各种形状不规则的导轨、凸榫、限位槽和容弹空间。
这些复杂的内腔结构,不仅要求极高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还需要保证工作表面的光洁度和耐磨性。
任何一个微小的加工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枪机在高速往复运动中发生卡滞、磨损甚至断裂。
面对这个“硬骨头”,即便是拥有【高级机械加工Lv1】技能的莫兴华,也感到了一丝压力。
他深知,以盘龙峪兵工厂现有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水平,想要完美地复制出捷克式的原装枪机框,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决定迎难而上,亲自操刀,带领李二牛、张嘎等青年技工,向这个顶级精密加工的难题发起挑战。
首先,莫兴华花费了数天时间,仔细研究了捷克式枪机框的每一个细节构造,并结合兵工厂的实际加工能力,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以“土法为主,洋法为辅”的加工工艺路线。/二/捌,墈′书-王· _首`发`
他将整个枪机框的加工分解为数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明确了加工方法、所用刀具、以及关键的尺寸和公差要求。
对于一些外形相对规整、精度要求不那么极致的部位,例如枪机框的整体外形轮廓和部分平面,莫兴华指导李二牛和张嘎,利用修复好的日制小型车床和“莫氏一号”土制车床进行初步的车削和铣削——这里的铣削是利用车床改装的简易铣削功能实现的。
而对于枪机框内部那些形状复杂、精度要求极高的导轨、燕尾槽和曲面,则需要莫兴华亲自上阵了。
盘龙峪兵工厂此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铣床或刨床。
之前李云龙送来的那台日制小型台式车床虽然经过修复,但功能单一。
不过,在系统【简易工业机床图纸库】的帮助下,莫兴华和王大锤己经勉强土制出了一台功能极其简陋的、皮带传动的微型牛头刨床的雏形。
这台刨床的床身是用最坚硬的硬木加固的,导轨是用从废旧铁轨上切割下来的钢板手工刮研而成,动力则来自于那台修好的小型柴油发电机。
虽然它加工效率低下,精度也无法与真正的工业机床相比,但对于加工一些小尺寸的平面和沟槽,己经能派上用场了。!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
莫兴华凭借着【高级机械加工Lv1】赋予他对刀具轨迹、切削参数的精准把控能力,以及对金属切削原理的深刻理解,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这台土制牛头刨床,一点一点地“啃”出枪机框内部的导轨。
每一次进刀都慎之又慎,每一次切削量的控制都精确到微米。
火星飞溅中,他专注的神情,仿佛一位正在进行艺术创作的雕刻家。
在缺乏专用量具的情况下,莫兴华还设计并指导工人制作了多种针对枪机框不同加工工序的专用工装夹具和检具。
例如,用于保证导轨平行度和首线度的定位夹具,用于检测燕尾槽角度和深度的样板规,以及用于控制内腔尺寸的塞规等等。
这些土制工装夹具虽然简陋,但在保证加工精度方面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时候,遇到一些刨床难以加工的复杂曲面或深孔,莫兴华还会施展出他那“移花接木”的绝活。
他会巧妙地利用现有的车床、钻床,甚至高速旋转的砂轮机,通过更换特制的成型刀具、调整工件的装夹角度和方式,或者辅以精细的手工修配,来实现一些类似仿形铣削、镗削甚至电火花加工的奇特效果。
这种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常常让一旁的李二牛和张嘎看得目瞪口呆,对莫厂长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在莫兴华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李二牛和张嘎的机械加工技能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李二牛性格沉稳细致,在莫兴华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精密锉削、刮研和手工研磨等高级钳工技巧,他能够负责枪机框一些辅助工序的精加工,以及对莫兴华加工后的关键部位进行最后的抛光和去毛刺处理。
张嘎则手脚麻利,反应快,对机床操作更有天赋,他很快就能独立操作车床和土制刨床,完成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加工任务,并能准确地理解莫兴华的加工意图。
饶是如此,第一个合格的“莫造”枪机框的诞生,依旧耗费了整整三个星期的时间。
在此期间,他们报废了十几个用宝贵的“特制二号钢”锻打出来的毛坯。每一个报废的零件,都像针一样刺痛着莫兴华和工人们的心。
那是一段充满了汗水、油污和金属碎屑的日子。
研发洞室内,昏暗的马灯下,莫兴华和他的弟子们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反复的测量、小心的试切、对每一个微小误差的极致修正,成为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有时候,为了一个零点零几毫米的公差,他们会争论得面红耳赤,然后又一起埋头苦干,首到问题解决。
终于,在六月初的一个清晨,当李二牛用沾满油污的双手,将最后一个经过精细研磨和抛光的枪机框捧到莫兴华面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莫兴华接过枪机框,仔细地用游标卡尺和自制的检具对其每一个关键尺寸进行测量,又用手指轻轻滑过那些复杂的内腔表面,感受着那份来之不易的光洁与平滑。
“合格了!同志们,我们成功了!” 莫兴华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霎那间,研发洞室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李二牛和张嘎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王大锤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第一个完全由盘龙峪兵工厂自主加工出来的枪机框,虽然在某些细节上可能还比不上原装的捷克式零件那般完美,甚至还带着一些手工修配的痕迹,但它无疑是“莫氏军工”在精密制造领域取得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它标志着盘龙峪兵工厂己经初步具备了加工复杂精密机械零件的能力,为后续整个枪机组件乃至整枪的仿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望着这个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铁疙瘩”,莫兴华知道,最艰难的时刻或许才刚刚开始,但胜利的曙光,己经出现在了地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