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赤胆军魂:亮剑之工业救国 > 第一百三十二章:水电站建设全面铺开

第一百三十二章:水电站建设全面铺开

一九西三年的新年,盘龙峪兵工厂便迅速从年终总结大会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中,投入到了一场更为艰苦、也更为宏伟的“新年大会战”之中——全力以赴地推进盘龙峪小型水电站一期工程的建设!

莫兴华深知,电力,是现代工业的命脉。*咸′鱼!看_书!枉* .蕪_错.内^容.没有充足而稳定的电力供应,兵工厂的许多先进设备难以发挥其真正的威力;兵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因此,他将水电站的建设,列为了一九西三年兵工厂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亲自担任了水电站建设工程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

在正式动工之前,莫兴华花费了数周的时间,将他从系统中获得的【小型水力发电机设计原理(初级)】和【水利工程基础(入门)】等相关知识,与盘龙峪溪流的实际水文条件以及兵工厂的现有技术和材料储备,进行了反复的消化、吸收和本土化的“再设计”。

他最终确定的一期工程方案是:在距离兵工厂下游约一公里处,利用溪流天然的落差和一处相对狭窄的河谷地形,修建一座高度约为八到十米的、以浆砌块石为主体结构的简易重力坝。

通过拦河坝将溪水拦截抬高,形成一个小型的蓄水库。然后在坝体的一侧,修建一条长度约为三百米的引水渠,将水库中的水引至下游一处地势较低的开阔地带,再通过压力钢管将水流导入水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x.i^a,n¢y¢u?b+o¢o·k+.·c\o?m·

整个水电站一期工程的设计发电容量,初步设定在五十到八十千瓦左右。

这个发电量虽然在后世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缺电如油的根据地,却足以让整个盘龙峪兵工厂的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设计方案确定之后,便是艰苦卓绝的施工阶段。

整个盘龙峪兵工厂,除了保留少数核心技术骨干继续维持军火生产和技术攻关外,其余绝大部分的工人和后勤人员,都被动员起来,投入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水电站建设“大会战”之中。

王大锤这位经验丰富的老铁匠,再次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

他不仅要负责指导锻造车间的工人,为水电站工程锻造各种所需的铁件,还主动请缨,承担起了整个水电站土木工程的技术指导工作。

他带领着一批身强力壮的青年工人,冒着严寒,开山采石,修筑道路,平整场地,挖掘引水渠的基槽。

李二牛和张嘎这两位在机械加工领域己经崭露头角的青年技术骨干,则被莫兴华委以重任,负责水轮机和发电机的制造或改造工作。

水轮机的制造,是整个水电站工程中最具技术含量的环节之一。^天`禧′暁^税¨罔` /最~薪^漳/截-庚¨新?筷?

莫兴华根据盘龙峪溪流的水头和流量特点,选择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制造难度也相对较低的冲击式水轮机作为一期工程的水轮机型。

他亲自绘制了水轮机转轮、喷嘴、导水机构等关键部件的图纸,并对材料选择、加工精度和装配工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李二牛带领着车工和钳工小组,利用兵工厂现有的机床设备,对这些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水轮机部件,进行精心的加工和修配。

发电机的来源,则更为棘手一些。以盘龙峪兵工厂目前的技术水平,想要完全自主制造一台几十千瓦的发电机,几乎是不可能的。

莫兴华的初步设想是,一方面,尝试利用兵工厂之前修复和缴获的几台小型日制柴油发电机,将其柴油机部分拆除,保留其发电机部分,然后通过改造其励磁系统和转速匹配机构,使其能够与水轮机配合使用。

另一方面,他也指示情报部门和物资采购部门,想尽一切办法,从敌占区或国统区,搜集更大功率的废旧发电机或其关键部件,哪怕是损坏的,只要有修复的可能,都要不惜代价搞到手。

苏婉则再次展现了她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后勤保障才能。

她不仅要负责整个水电站工程所需的大量物资的采购、运输和调配,还要负责整个工程队数百名工人的食宿、医疗和思想政治工作。

她每天都奔波在工地的各个角落,解决各种突发问题,鼓舞大家的士气,确保整个工程能够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

水电站的建设,是一项极其艰苦和繁重的体力劳动。

在那个缺乏现代化施工机械的年代,所有的土石方开挖、材料运输、以及坝体砌筑等工作,几乎都要依靠人力和简陋的畜力来完成。

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

工人们挥舞着铁镐和钢钎,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引水渠的基槽;他们肩挑背扛,将一块块沉重的石料从采石场运到坝址;他们用简陋的独轮车和骡马大车,将一车车的砂石和水泥运往工地;他们站在冰冷刺骨的溪水中,修筑拦河坝的围堰和导流渠……

刺骨的寒风,吹裂了他们的皮肤;沉重的劳动,压弯了他们的腰身;简陋的伙食,难以补充他们巨大的体力消耗。

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退缩。

他们的脸上,虽然沾满了汗水和尘土,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光明的执着追求。

莫兴华也身先士卒,每天都和工人们一起奋战在工地上。

他既是总指挥,又是总设计师,还是技术总监。

他一会儿在坝址上指导工人如何选择和砌筑石料,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密实性;一会儿又跑到引水渠的工地上,检查基槽的开挖深度和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会儿又钻进简陋的机修车间,与李二牛、张嘎他们一起研究水轮机叶片的最佳角度和发电机的线圈绕制方法。

苏婉也常常带着慰问品来到工地,为工人们加油鼓劲,并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大家学习文化知识,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文娱活动,以缓解他们繁重的劳动压力,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就这样,在整个盘龙峪兵工厂上下一心、军民同舟共济的艰苦奋斗下,水电站的建设工程,如同在荒原上播下的一粒种子,开始顽强地生根发芽,一天天地向上生长。

拦河坝的雏形,在冰封的溪流中逐渐显现;引水渠的轮廓,在崎岖的山坡上蜿蜒向前;水轮机和发电机的关键部件,也在机修车间的灯火下,一点点地被打磨成型……

虽然距离最终的发电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盘龙峪的每一个人都坚信,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光明奇迹”!

这场盘龙峪的“新年大会战”,不仅是在建设一座水电站,更是在锤炼一支队伍,锻造一种精神!

一种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敢于胜利的“盘龙峪精神”!

而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着根据地的军民,在未来的抗战征程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