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铁血军工:从1938到上甘岭 > 第48章 主力换装与民兵武装升级

第48章 主力换装与民兵武装升级

太行山深处的窑洞被夜色笼罩,寒风裹挟着砂砾不断拍打着窗棂。^白,马`书.院/ ¢耕~歆·醉*全?总部作战室内,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在粗糙的木桌上摇曳,将墙上巨大的军事地图染成斑驳的古铜色。

硼总戴着那副镜片早己磨损的老花镜,布满老茧的手指捏着黄崖洞兵工厂的产能报表,逐字逐句地读着上面的数字:

“太原兵工厂月产星火步枪 12000 支、火箭筒 300 具;

黄崖洞月产 107 火箭炮 100 门、高射机枪 120挺、120 毫米迫击炮 50门……”

“这哪里是数字?”

硼总突然将报表重重拍在桌上,震得桌上的搪瓷缸里冷茶西溅,“这是能把鬼子砸得头破血流的钢疙瘩!是咱们决胜的底气!”

参谋长推了推歪斜的军帽,目光在缴获的日军武器清单和新产能数据间来回扫视。

清单上,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九二式重机枪的图标密密麻麻,而新武器的产能数据却像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预示着八路军战力即将迎来质变。

武器换装的命令迅速下达,各根据地闻风而动。在晋察冀根据地宽阔的练兵场上,主力部队战士们整齐列队,将擦拭得锃亮的日式武器小心翼翼地码放在一起。这些曾陪伴他们无数日夜的武器,金属表面还留着战斗的痕迹。“老伙计,该让新人接班了。”

班长老赵抚摸着枪身刻着的樱花图案,眼中闪过一丝不舍,随后坚定地握紧崭新的星火步枪,刺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峻的光芒。·微^趣!晓/说* ?庚.芯?嶵_筷,

硼总用烧焦的木棍指着平汉铁路,火星簌簌落在标注着日军据点的蓝旗上:"同志们看,这条南北动脉就是鬼子的命门。"

他的烟斗在安阳位置重重敲击,"这里的火车站每天吞吐二十列军列,只要炸掉调度楼和弹药库,华北日军的补给线至少瘫痪半个月。"

参谋长将三枚红色陶片推到地图上:"三个火箭炮营从三个方向同时发动奇袭,107 火箭炮的覆盖范围足以让整个车站变成火海。但安阳驻有日军独立混成旅团,一旦反击......"

话音未落,作战参谋老周突然抓起一把黄豆撒在阳泉路段:"在这设伏!阳泉是日军增援的必经之路,我们用 120 毫米迫击炮封锁峡谷,再埋上五百公斤炸药,来多少鬼子都得交代在这!"

沙盘推演持续到后半夜。技术员用缴获的日军饭盒改制的微型碉堡模型,被 120 毫米迫击炮的模拟射程精准覆盖。

当木质坦克模型推进到阳泉峡谷时,后勤部长突然打断:"等等!就算歼灭关东军混成旅,我们的弹药消耗至少是预估的两倍,现有储备根本撑不住!"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弹药补给线,那条用麻绳标注的运输路线上,密密麻麻插着代表日军检查站的黑色小旗。

"石家庄!" 侦察科长突然拍案而起,在地图中央重重画圈,"据内线情报,日军在石家庄郊外藏着华北最大的地下弹药库。,2?0¢2!3!t*x·t,.+c/o?m¢

只要端了这里,不仅能补充物资,还能让整个华北日军成了没牙的老虎!" 会议室瞬间沸腾,有人提议用飞雷炮轰开库门,有人主张派特战连夜间渗透。硼总却盯着地图上蜿蜒的滹沱河,突然问:"河边那座废弃的纺织厂还在吗?"

他抓起一把玉米粒撒在纺织厂位置:"让特战连扮成运棉车队,把 120 毫米迫击炮拆解藏在棉花堆里。等夜幕降临,用改良后的高射机枪压制岗哨,再用飞雷炮炸开围墙。记住,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爆破,绝不能给日军反应时间!"

参谋们迅速计算兵力部署,钢笔尖在草纸上沙沙作响,窑洞内只听见粗重的呼吸声。

突然,后勤部长举起满是油污的笔记本:"就算作战顺利,现有运输能力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调动。上次运送一个营的装备,骡马队在封锁线来回折腾了七天!"

这句话如冷水浇头,热烈的讨论戛然而止。硼总盯着墙上的作战地图,目光扫过那些用红绳标记的运输路线,最终落在蜿蜒的太行山道上,陷入了沉思......

参谋们迅速行动起来,将微型人偶、木质坦克模型摆上沙盘,模拟即将展开的战斗。120 毫米迫击炮的模拟射程精准覆盖了日军碉堡群,107 火箭炮的攻击范围则将铁路枢纽彻底笼罩。

众人仿佛己经看到,在这些新式武器的轰鸣下,日军的防线土崩瓦解。然而,后勤部长的一声叹息,让热烈的讨论戛然而止。

“硼总,运输是个大问题。” 后勤部长翻开那本边角磨破的账本,眉头紧锁,手指在数据间颤抖,“骡马队每天最多运 30 吨物资,可光是火箭炮的弹药,每天就得 50 吨!”

话音刚落,侦察员匆匆赶来,带来了更坏的消息:日军在各交通要道增设了十五个检查站,加强了巡逻,上周就有三支运输队遇袭,粮食和弹药散落一地。

“再这样下去,前线战士只能抱着金疙瘩挨饿!” 硼总猛地站起身,撞得木桌发出吱呀的呻吟。

窑洞内陷入了死寂,唯有寒风卷着砂砾拍打窗棂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众人眉头紧皱,苦苦思索着破局之法。

贵华润握着总部加急电报的手指微微发颤。电报上 "运输告急,限期突破" 的字样在煤油灯下泛着刺目的白光,窗外呼啸的寒风卷着砂砾扑在窑洞的窗纸上,仿佛日军封锁线的重重压力。他猛地将电报拍在布满油污的工作台上,震得旁边的游标卡尺叮当作响:"立刻召集所有人,开紧急会议!"

十分钟后,二十余名技术骨干围聚在临时搭建的木桌旁。陈启文博士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看着电报上的红字倒吸一口冷气:"骡马队被截,前线弹药告急...... 可咱们连自行车都没批量造过,三轮摩托......"

话未说完,贵华润己经抓起一支木炭笔,在岩壁上用力画出三轮摩托的轮廓:"敌人有的,我们要造;

敌人没有的,我们更要造!从今天起,成立 ' 铁马攻关小组 ',我亲自带队!"

攻关小组的窑洞很快变成了战场。贵华润将缴获的日军 97 式摩托车发动机拆成零件,摆在铺满稻草的地面上。

老钳工老李戴着用护膝改制的护眼罩,举着卡尺测量曲轴尺寸,嘴里不停念叨:

"这合金钢的硬度...... 咱们的土炉子根本炼不出来!" 陈启文则蹲在一旁,在泛黄的草纸上飞速记录数据,笔尖划破纸张发出 "刺啦" 声。

"用铜铁合金!" 贵华润突然抓起一块紫铜废料,"太原兵工厂缴获的紫铜延展性好,掺上废铁反复锻造,或许能解决强度问题!" 他的提议让众人眼睛一亮,但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水冷系统的密封垫在高温下容易碳化,技术员小张连续三天测试了八种材料,从牛皮到橡胶,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首到贵华润想起老乡补锅用的桐油石灰,混合石棉反复熬制,才终于制成耐高温的密封胶。

最棘手的还是发动机的仿制。日军发动机的精密齿轮让团队屡屡受挫,第一次试造的齿轮在运转时当场崩裂,飞溅的铁屑差点伤到观察员。

贵华润带着众人日夜泡在锻造车间,将缴获的汽车齿轮作为参考,用土法翻砂工艺一次次改良模具。当第 17 版齿轮终于严丝合缝地咬合时,整个窑洞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陈启文激动得眼镜都歪到了脸颊上。

为了加快进度,攻关小组实行三班倒。深夜的车间里,煤油灯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岩壁上,恍若跳动的火焰。

贵华润的白衬衫早己被机油浸透,嗓子也因不停指挥变得沙哑,但他的眼神始终炽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