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铁血军工:从1938到上甘岭 > 第97章 重炮迷局

第97章 重炮迷局

1948 年的深冬,沈阳仿佛被一座巨大的冰窖笼罩。?k,s·w·x*s_./o?r.g^呼啸的北风裹挟着冰碴子,如同无数细小的钢针,无情地扎在人们脸上,即便裹紧棉衣,寒意仍顺着领口袖口疯狂渗入。沈阳兵工厂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声、金属敲击声交织成一片嘈杂,却掩盖不住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

贵华润伫立在刚收到的苏联 203 毫米榴弹炮图纸前,煤油灯昏黄而摇曳的光晕下,图纸上的线条和数据仿佛都扭曲成了嘲笑的面孔。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图纸边缘泛黄的纸页,指甲缝里还沾着前几日调试设备时留下的黑色油渍。

“厂长,这图纸简首就是废纸!” 技术员老周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怀里紧紧抱着一摞厚实的测量报告,棉鞋上还沾着从厂区外带来的积雪。他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在寒冷的车间里竟蒸腾起薄薄的雾气,“炮管的壁厚数据前后矛盾,最关键的膛线缠度标注居然是一片空白!按照这图纸造炮,开第一炮就得炸膛!”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将报告重重地拍在桌上,震得桌上的墨水瓶剧烈晃动,墨汁在瓶中不安地翻涌。

贵华润伸手接过报告,逐行查看,每看一行,脸色便阴沉一分。自上次识破 T-34 坦克图纸的阴谋后,他本以为苏联顾问团会有所收敛,可眼前这漏洞百出的重炮图纸,昭示着对方的手段愈发狠辣。“走,去找安德烈!” 他的话语冰冷如铁,抓起挂在墙上磨得发亮的军大衣,大步流星地朝苏联顾问团的驻地走去,身后跟着几个脸色凝重、同样怒火中烧的技术骨干。

雪夜中的沈阳,街道上积着厚厚的雪,一脚踩下去,积雪几乎能没到小腿,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即将爆发的对峙哀鸣。-0′0¨小.税?惘~ .埂?欣,嶵¨快_苏联顾问团的小楼却与这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比,灯火通明,暖气从门缝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来,隐约还能听见留声机里飘出的悠扬古典音乐。

贵华润等人推门而入时,安德烈正翘着二郎腿,手中端着一杯琥珀色的伏特加,悠然自得地摇晃着,脸上挂着傲慢的笑容。见到来人,他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安德烈同志,这 203 毫米榴弹炮的图纸,到底怎么回事?” 贵华润将图纸和报告狠狠扔在桌上,声音冷得能让空气结冰。

安德烈慢悠悠地放下酒杯,扫了一眼桌上的东西,脸上露出虚伪至极的惊讶表情:“贵先生,这可是苏联最先进的重炮图纸,能有什么问题?”“关键数据缺失,你让我们怎么造炮?” 老周再也按捺不住,大声质问,拳头因为愤怒而紧紧攥起。

安德烈耸耸肩,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有些数据涉及技术保密,不能透露。你们中国人只要按照现有资料仿制就行,苏联的技术,难道还信不过?”“信不过!” 贵华润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酒杯应声而倒,琥珀色的伏特加在桌面上肆意流淌,浸湿了桌布,“没有完整数据,造出来的重炮就是一堆废铁!你们到底安的什么心?”

安德烈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盯着贵华润,眼中满是轻蔑:“贵先生,不要不识好歹。没有苏联的帮助,你们中国人永远造不出像样的重炮!”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争吵声在房间里回荡,气氛剑拔弩张,仿佛下一秒就会爆发一场激烈冲突。′求¢书~帮` !蕪-错.内_容_最终,谈判不欢而散。贵华润等人离开时,安德烈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眼神中的算计,让人不寒而栗。

回到兵工厂,贵华润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寒风拍打着玻璃,发出呜呜的声响,可他心中却燃起一团熊熊烈火:“既然他们不提供数据,我们就自己想办法!” 他立刻召集全厂最顶尖的专家团队,临时搭建的会议室里,墙上挂满了缴获的德军重炮照片、零件结构图,还有国内现有工艺流程图,密密麻麻,让人眼花缭乱。

“同志们,苏联人想卡我们脖子,但我们绝不能认输!” 贵华润的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人,“我们参考德军重炮的设计理念,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炮管锻造工艺和炮闩结构!” 他的话语坚定有力,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点燃了众人的斗志。

研发工作正式开始,可摆在面前的困难远超想象。锻造炮管需要特殊的高铬合金钢,可国内根本没有这种材料。贵华润带着团队几乎踏遍了沈阳的大街小巷,走访了大大小小的钢厂。在一个破旧、堆满锈迹斑斑废料的私营小钢厂里,他们发现了一批废弃的火车轮轴。“就用这个!” 贵华润眼睛一亮,指着轮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把轮轴回炉重炼,加入锰和硅,说不定能替代高铬合金钢!”

然而,就在团队日夜奋战,车间里火花西溅、热浪滚滚时,兵工厂里突然出现了奇怪的言论。“别白费力气了,没有苏联的技术支持,咱们根本造不出重炮!”“听说苏联人是故意给我们残缺图纸,就是不想让我们有自己的重炮!” 这些话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不少工人开始动摇,原本热火朝天的研发进度明显慢了下来,车间里的气氛也变得压抑起来。

贵华润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他不动声色地展开暗中调查,通过多方打探、走访,终于发现这些谣言是几个留苏归国的技术人员在散布,而他们背后的主使,正是安德烈。“好啊,玩阴的!” 贵华润咬着牙,眼中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找安德烈理论,但他还是强压下怒火,决定用一场大会,彻底粉碎这些谣言。

第二天清晨,寒风依旧凛冽,仿佛要将人撕碎。兵工厂的操场上却挤满了人,工人们裹着厚厚的棉衣,脸颊被冻得通红,却都满怀期待地看着临时搭建的讲台。贵华润站在讲台上,身上的军大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宛如一面战旗。

“同志们!从黄崖洞兵工厂到现在,哪一次难关不是我们自己咬牙挺过来的?”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穿透寒风,传入每个人耳中,“苏联人想通过谣言动摇我们的信心,我们能让他们得逞吗?”“不能!”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回应,声浪震天,仿佛要将头顶的乌云都冲破。

贵华润让人抬出己经锻造出的炮管毛坯,在冬日的阳光下,毛坯泛着金属特有的光泽,虽然表面还略显粗糙,却承载着众人的心血与希望。“看看这个!这是我们用自己的办法炼出来的钢材,虽然比不上苏联的高铬合金钢,但一样能用!我们中国人,从来就不怕困难!” 工人们看着炮管毛坯,眼神中的迷茫渐渐被坚定取代,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谣言风波平息后,研发工作继续紧张进行。在设计炮闩结构时,团队遇到了新的难题。传统的楔式炮闩在高膛压下容易出现卡滞,而这正是苏联图纸缺失的关键部分。那段时间,贵华润和团队成员们几乎住在了车间和资料室,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甚至翻出了布满灰尘的中国古代火炮设计图。

一天深夜,万籁俱寂,只有车间里的灯光还亮着。贵华润盯着古代火炮的榫卯结构,突然灵感乍现:“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复合式炮闩,用多层咬合的方式,既能保证密封性,又能提高可靠性!” 他兴奋地喊起来,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惊飞了屋顶栖息的几只麻雀。

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成员们废寝忘食。他们在车间里搭建了简易的试验台,反复测试不同的结构设计。有一次,炮闩在试验中突然崩裂,飞溅的金属碎片如雨点般西散,差点击中正在操作的技术员小王。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但这并没有吓退大家,反而让他们更加谨慎和专注,试验、改进,再试验、再改进,循环往复。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新型复合式炮闩终于成型。试炮那天,整个兵工厂的人都围了过来,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大家屏住呼吸,眼神中满是紧张与期待。贵华润亲自操作,他深吸一口气,稳稳地按下发射按钮。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炮弹呼啸而出,炮闩顺利打开、装填、闭锁,整个过程流畅无比,没有丝毫卡顿。

“成功了!” 欢呼声瞬间响彻云霄,工人们抱在一起,喜极而泣,有人激动得泪流满面,泪水在脸颊上很快结成了冰。贵华润站在重炮旁,看着袅袅升起的硝烟,心中感慨万千。这一门重炮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国军工在重重封锁下,独立自主精神的伟大胜利。但他知道,安德烈不会轻易罢休,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不过,只要有这群不畏艰难、团结一心的中国军工战士在,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军工前进的步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