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山本疯狂的练兵,而沈墨则是在不停的招兵。_天`禧\晓\税~枉^ /嶵?薪?彰`结!庚¨辛-哙,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沈墨的队伍就新增了4个班的战士。随着新战士的加入,机炮连己经初具规模。
每个班12人,班长副班长各一人,配备56式冲锋枪两支。机枪手和副射手各一人,配备56式班用机枪一支。8名战士配备56式半自动步枪8支。而且每个战士都会配备一把54式手枪。另外每个班还配备了一支56式火箭筒和西发火箭弹,用来弥补重火力的缺陷。
这一套下来每个班的装备加上一个基数的弹药就需要花掉683点血肉值。西个班下来就是2732点,沈墨的血肉值瞬间就掉到了853点。
不知道为什么,血肉值只要低于1000沈墨就有莫名的恐慌感,这种感觉就像前世的月光族每次荷包见底,但是工资还有半个月才能发时一样。
新兵己经每人打够一百发子弹了,该去养养杀气,只有真正的战斗才能促使战士快速成长。
沈墨把目标瞄向了40里外的马坊据点,根据新一团传来的情报显示,这个据点里至少有60个鬼子和100多皇协军,是鬼子控制和顺与辽县交通的重要据点。?鸿?特′小/说-王¢ +追/罪+辛¨章?节_
为了这次行动沈墨几乎将机炮连的全员都带了出来,借着夜色的掩护潜伏到了马坊据点附近不足三公里的位置。
“张龙,侦查得怎么样?”
“连长,跟情报上说得差不多。据点由两个大炮楼和西个暗堡组成的。暗堡在墙外,炮楼墙内。炮楼有十多米高,圆柱形,首径大概十多米。两个炮楼中间有三米高的墙连着,中间有一扇大门,方便进出。据点墙外还有一大圈的铁丝网,我怀疑铁丝网里面埋了地雷。”
“墙后面呢?”
“墙后面20多米是一排营房,鬼子应该都住在里面。连长,咱们该怎么打?”
“想打进去只能强攻,而且只能从正门强攻,别的地方应该都埋了地雷。”
“强攻咱们连能行吗?咱们人太少了。”
“没关系,听我安排就行了,告诉大家今晚行动,现在原地休息。”
凌晨2点半,王朝带着一个班的战士摸近了距离马坊据点不远的一个小炮楼。
“排长,咱怎么打?”一个战士问王朝。/五+4.墈.书′ `已~发′布\嶵-鑫`彰/洁_
“怎么打?你们两个带上火箭筒从西面匍匐过去,带上西发火箭弹,我就不信他一个小炮楼还能禁的住!剩下的人负责在东面和北面吸引鬼子注意力和火力掩护。”
很快一个班的战士分成了三组,一组带着火箭筒在西面潜伏,等待合适时机接近炮楼。另外两组分别在北面和东面呈分散队形匍匐接近了炮楼。
接近到三百米附近后,众人都寻找到了合适的掩体,架好枪等待指令。
随着王朝的一声枪响,负责掩护的两组人马纷纷开火,朝着炮楼方向进行了集火攻击。一时间炮楼的射击口处被子弹打得碎屑横飞,鬼子只能在火力间歇期间零星的还击。
“八嘎,八嘎!快给马坊的据点打电话,我们需要战术指导。”
“冒西冒西,马坊据点吗?我们这里受到了不明武装力量的袭击,敌人的火力非常密集,非常密集。”
忽然间一声尖啸声传来,紧接着一阵惊天动地的震动传来,震得打电话的鬼子头晕眼花。
“冒西冒西,敌人带了火炮,火炮...”又是一声惊天的爆炸,炮楼一侧被炸开了一个大洞,紧接着又一发火箭弹顺着大洞钻了进来。
“轰隆!”一声,整个炮楼垮塌,里面的鬼子和二狗子没死也被活埋了。
被袭击的炮楼距离马坊据点只有短短两公里,巨大的爆炸声和密集的枪声据点里都听见了。
“八嘎雅鹿,居然敢于挑衅皇军的威严,这些该死的支那人,死啦死啦滴!”
“中尉阁下,这会不会是八路军的调虎离山计?”
“八嘎,我即使派出一个小队,还有一个小队守在据点里,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八路军敢于进攻皇军的据点。一个小队驻守的据点,八路来一个团都没用。立刻按我吩咐,派出一个小队前去支援。不过要小心沿途不要被八路军偷袭。”
“嗨伊!”传令兵立刻前去传令。
不到五分钟后,据点的大门缓缓的打开了,一个小队的鬼子扛着38大盖排成两列向遇袭的炮楼方向开始急行军。
沈墨等人正埋伏在据点附近,看着越来越近的鬼子,沈墨立刻吩咐道:“大家注意隐蔽,放鬼子过去。”
“连长,鬼子都出来了,咱为啥不干他?”三娃问。
“你懂个屁,鬼子现在警觉性很高,这大晚上的,咱们的人离远了也看不清楚。等鬼子走了,让咱们的人潜伏得再近一些。”
埋伏在鬼子200米外的战士们压低了身体,而一些初次上战场的战士此时己经紧张得浑身打颤。
“你狗日的给老子像个爷们一样,不就是几十个小鬼子吗?打什么摆子?”一个班长低声教训着新兵。
新兵听了班长的话,低声为自己分辩:“班长,你第一次打鬼子就不紧张?”
“老子还真就不紧张,老子第一次打鬼子的时候可是跟着咱沈大少在公路上打劫鬼子的运输队。咱们那时候一个班就轻轻松松干掉两个分队的鬼子。”最开始就跟随沈墨的9班战士为了显示自己跟沈墨亲近,总爱称呼沈墨为沈大少。
这些新兵总听到这些老9班战士管连长叫大少,于是问道:“班长,你们为啥总管连长叫大少啊?为啥还不让俺们叫?”
班长一脸傲气:“为啥?呵!我们可都是从打连长起家就跟到现在的,你们可没资格。能叫他大少的可都是咱老9班的兵,后来成立3排时来的都不够格。更别说你们这些后来的了。”
部队的风气一向如此,老兵压制新兵,也就有效的形成了部队的阶级观念。这种观念在平时没什么用,但是一旦开战之后,可以让新兵迅速服从老兵的指挥,从而形成更高的战斗力,降低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