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 第1章 黄崖洞兵工厂

第1章 黄崖洞兵工厂

1939年,晋东南太行山区。,x.i^a,n¢y¢u?b+o¢o·k+.·c\o?m·

两帮八路在崇山峻岭间相聚。

日前,我军军工部正式成立,总部向沿安方面申调一批技术骨干前来支援,因此沿安派遣了一个兵工连。

苏卫就是这个兵工连的带头人。

“报告首长!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技师苏卫,带领兵工连前来报到!”

“苏卫同志,我代表军工部欢迎你们的到来!”

部长紧紧握住苏卫的手,显得非常激动。

苏卫今年二十七岁,但己经是我军一名老干部!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给地主家放过牛、种过地,因不想当牛马,想做人,所以早年跟乡党们一同起义,参加了队伍。

我军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时,他才十五岁。

由于年纪较小,他后来没待在前线,在官田兵工厂,也就是当时的中泱兵工厂枪炮科当工人。

学习实践了几年后,他又先后在沿安的十里铺兵工厂、柳树店兵工厂、茶坊兵工厂任职,可以说一路跟着我军兵工厂迁移,亲眼目睹了我军的兵工发展史。

茶坊兵工厂就是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分东厂和西厂,东厂主要负责枪械修配,西厂则负责枪械制造。

但无论东厂还是西厂,很多事都是他说了算。

东厂修不了的枪他能修,西厂造不出的武器他能造。

虽然他没去国外留过学,却在36年就进入抗大学习,在三科训练班受训。!墈`书¢屋. !首.发\

不仅是抗大一期生,当初抗大选址在瓦窑堡,他还参与了建校工作。

那里的窑洞教室,石块桌椅,石灰泥土糊成的黑板墙,都有他这个粉刷匠、泥瓦工的身影。

三科主要训练班、排干部和老战士,但他跟一科的高级干部,二科的营连级干部,在校期间关系都非常融洽,经常跟许多大人物同吃同住。

就连眼下的部长都是他的老熟人,根本就没把他当下属看待,而是迎来了一块宝贝疙瘩似的。

因为他是兵工部人尽皆知的土专家,常常土洋结合,发明创造,立下过许多奇功,被沿安的首长们赞誉为我军的掌中宝。

“苏卫,脸色不太好啊,生病了?”

“首长,半路上苏工差点死球……差点光荣了。”没等苏卫开口,随行的警卫员就解释起来。

在这个艰苦的年代,活着便是一件幸事。

兵工连来的路上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要面对鬼子的重重封锁,再加上携带的军粮不足,又没有药物,一路走来,众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很疲惫,不少同志还得了疟疾。

因战斗和伤病,兵工连在路上牺牲了起码三分之一的同志。

包括苏卫也在途中感染疟疾,不幸牺牲。

没有人知道,眼下的苏卫己经不是原来的苏卫,而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

部长得知经过悲叹道:“同志们辛苦了!你们都是我军的宝贵财富,那些牺牲的同志都是无私无畏的人民英雄!历史会铭记他们!”

"苏卫,去医院看看吧,虽然咱们医院资源紧张,可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不要硬扛。+小*税/宅/ _耕.辛`醉′全*"

“首长不必担心,我现在好多了,随时可以参加工作。”

对于苏卫起死回生般的表现,兵工连是既觉得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苏卫早就有个铁人的绰号,比卷压机还能卷,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

其实苏卫能摆脱疟疾,并且身体素质变得超乎常人,这都是穿越者的福利。

不过仅此而己。

穿越后他多次尝试着召唤系统,结果没有任何响应,不得不接受了没有系统的现实。

但没有系统又怎样?

在这个年代,最不缺的就是传奇,以及传奇的缔造者!

有些事迹说出来,比开挂还要让人颠覆认知,燕双鹰都拍保守了。

说来也巧,他不光跟原身同名同姓,前世毕业于哈工程,后来也在军工系统工作。

如今专业对口,他要把老前辈的意志传承下去,来的路上就己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二十一世纪的一位教授说过,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国防才是外交真正的后盾!

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一个国家的安全与军工力量密不可分,每一个军工人都是国家的铸剑者!

尤其是我国第一代军工人,他们为后来的从业者铸造了军工魂!

所以,穿越而来的苏卫觉得无上光荣!

哪怕没有系统,这过程充满艰辛,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同志们刚到,工作先不急,我让根据地准备了饭菜,吃好歇好再说。”

"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你就是铁人也得劳逸结合,往后把你那拼命三郎的劲儿稍微收一收吧,我可不想再看见你晕倒在车间。”

“’这次让你来,就是在挖沿安方面的心头肉哟!你要有点事我可担不起。"

"首长言重了,我现在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可能这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可不是嘛,虽然没系统,可苏卫发觉自己身体素质明显异于常人,五官感应都很敏锐,记忆力谈不上过目不忘却也差不多。

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

他想他大概是变异了。

现在我军正是一穷二白的时候,有了变异,再搞科技,面包和牛奶都会有的。

部长对苏卫是既器重又无奈。

他早就认识苏卫了,自从第一眼看到苏卫就很喜欢他,这些年苏卫经常为攻克一些技术难题废寝忘食,曾有一次,他因工作太专注,竟把桌上的墨水当水喝,还有好几次低血糖晕倒,差点死在机床前。

因此才有苏铁人、拼命三郎等绰号,有时首长们考虑到他的身体健康,给他下死命令,逼迫他强制关机,但他的座右铭是,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这句话在沿安时被他贴在床头上用来警醒打气,这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引得我军上下官兵都对他竖大拇指。

部长一边带大家进入根据地,一边谈笑道:"怎么样,这山沟沟里也是别有一番意境吧?"

苏卫望着眼前雄奇景色,感慨道: "太行天下脊,形胜孰能齐?实乃我华夏山河之脊梁,壮哉!美哉!"

"哈哈,不愧是苏大才子,过了前面一线天就到家了,以后这里不仅是我华夏山河的脊梁,也是民族之脊梁!"

在晋东南边区,我军有一个十分隐蔽且重要的机构,那就是黄崖洞兵工厂!

今年七月,日寇侵入榆社,设立在韩庄的总部修械所受到威胁,为了保存力量隐蔽目标,创建长期而稳固的的军工生产基地,兵工部奉大老总和副总参之命,将修械所移到黄崖洞。

随后刘部长、程所长和陈总工,来到黄崖洞水窑丈量面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决定用石头砌墙,石板盖顶建房。

因此,黄崖洞兵工厂又称水窑兵工厂、水腰子兵工厂。

这里的奇景比比皆是,尤以入口处一道一里长的山谷最为引人。

这道山谷两侧均是绝壁,高且狭窄,被俗称为瓮扢廊。

深入其中,仰望天空,只见一线湛蓝天色,遂也被称为一线天!

因这里无法容纳大部队一次性进入,所以在军事角度来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兵工连的同志都对一线天啧啧称奇,苏卫则不由想起了《亮剑》中的情景。

据他所知,这个世界是有李云龙的,不知道李云龙今天来没来‘扫荡’,如果来了,那他的老乡张万和可要遭老罪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