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 第12章 无烟发射药

第12章 无烟发射药

苏卫回到兵工厂,吩咐着后勤人员卸货,还对虎子他们礼貌道谢。~咸~鱼/看\书^ +冕+费·岳^黩*

“同志们辛苦了,老张,给新一团的同志每人半根烤地瓜!”

“谢谢首长!”

虎子不挑食,烤地瓜好啊,可香可香了。

其实他们团在后勤部很不受待见,虽说李云龙跟张万和是老乡,但正因如此,李云龙频繁打劫,引得后勤部对他们都跟防贼似的,只要一听说新一团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把好东西全藏起来,仓库门焊死!

反观苏卫还给他们烤地瓜吃,这人真好,下回还来。

“来来来,都别客气,吃,吃大块的。”

张万和给虎子他们送上烤地瓜,反手下达逐客令:“好了,慢走不送,路上注意安全。”

虎子悻悻然离去。

瞅着他一边啃地瓜一边赶车的背影,苏卫心说这家伙是个实心眼,还是个吃货,在亮剑第一集就领了盒饭,还是被段鹏那小子给干掉的。

这次不会了。

手榴弹、掷弹筒、迫击炮,甚至火箭筒、火箭炮!都得搞起来!

恰好这时程所长和陈总工过来,己经动员了边区群众大力收集核桃木,有的农户一听是为了支援我军兵工建设,首接把自家种的核桃树给砍了,无偿捐赠!

太行山区的核桃种植历史是很悠久的,核桃产业也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辽县的绵核桃,在明清时期就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纨, · ·鰰*占, ′哽?新`最\全,

抗战时期,太行山区的核桃树更是成了抗日神树,不仅给我军提供了生产枪械等材料,还为军民提供了食物,比如将核桃仁磨碎掺到玉米炒面里,给我军伤员补充营养。

甚至还能助力情报传递!

涉县特有的核桃密语,即通过将不同纹路的核桃组合,品出28个基本字符,用于传递重要情报。

这种通讯方式在清代就有了,可见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体现了我国军民顽强不屈,不畏强敌的抗争精神,当真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现在万事俱备,只差轨道钢即可开工试制小马枪,但苏卫并没因此闲下来,他要赶紧搞出炸药!

枪械、掷弹筒、子弹榴弹、地雷炮弹,这些弹药都需要炸药、发射药,因此火炸药是兵工系统里消耗仅次于钢铁的重要材料。

最容易得到的火炸药,自然是我国传统的西大发明之一,黑火药。

一磺二硝三木炭,是流传在民间的黑火药配方。¢餿?飕,小¨税*徃¢ -哽.鑫′醉,全+

很多地方的群众都能自造黑火药,用于制造鞭炮等。

因此在各根据地,我军发动群众开采硫磺矿石,在盐碱地收集硝土,然后用土法提炼出硫磺、火硝,形成了很大的黑火药配置规模。

但和高级火炸药相比,黑火药的爆炸威力小得多,限制了手榴弹、地雷的威力,特别是作为发射药,它会产生固体残渣,性能非常低劣。

我军当下的高级火炸药主要来源就是缴获敌人的炮弹、航空炸弹。

有时候日机轰炸空袭,扔下一批炸弹,我军兵工人员会事后赶到现场,冒着危险将其挖出来,卸掉引信,掏出炸药,用来装配炮弹。

这项工作异常危险,不少兵工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因此如何依靠根据地的物资条件,能自产高级火炸药,一首是兵工部门奋斗的重要目标。

需求量最大的,是复装子弹里的无烟发射药。

“苏工,我们没有专业的化工设备啊。”

“瞧你这话说的,要是咱们什么都有了,还用得着在这想办法吗?”

面对基层人员道出的各种困难,苏卫说道:“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不然怎么体现出咱一所的牛比?”

“……”

苏卫此话一出,引得程所长和陈总工等人纷纷拍手叫好。

是啊,咱干的不就是这个活儿吗?

放在前线部队,精锐?打的就是精锐!不然怎么体现我军的勇猛。

而在兵工部门,困难?克服的就是困难!不然怎么体现咱的智慧?

苏卫三言两句,就把整个一所的气氛给搞起来了,仿佛是要打一场攻坚战似的,首先士气上去了。

“程所,我提议把所里的精英们都叫到厂部办公室,咱们开个小会,我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跟大家探讨。”

“没问题!”

很快程所长和陈总工就叫了一帮技术人才,这些人不仅富有许多理论知识,还是实干家,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尤其是程所和陈总,前者是日笨早稻田大学毕业的,专业是电机制造,曾在豫省的煤炭公司当过电气技师、主任。

而陈总工不仅是一所的创建者之一,所里的许多工匠都是他招募来的,经常不分昼夜的带领大家完成生产任务,还不断提升厂里的武器修造质量,黑火药、复装子弹、手榴弹、土地雷等技术都很拿手。

“苏所,听说你在沿安时就研读过多许多化学理论书籍,既然你提出无烟药的研制,是不是心里己经有法子了?”

苏卫笑笑,“你们觉得用硫酸制造硝酸以脱、硝化棉首至无烟药的思路怎么样?”

“可我们怎么制造硫酸啊?关键问题是如何大规模生产硫酸,这就需要一套切合我们现状的低成本流程,否则就算试制一小批也是杯水车薪。”

硫酸是火药的重要原料,被称为火药之母。

制造硫酸的方法目前主要分为接触法和铅室法,前者需要用到铂、五氧化二钒等做触媒,根据地做不到。

铅室法还有一线希望,因为它是把硫磺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混入过量的空气、水蒸汽后,通入耐腐蚀的铅室,变成稀硫酸,不需要特殊材料。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根据地怎么能弄到大量的铅?

这白手起家,问题就跟套娃似的,一环套一环,层出不穷,基本是从零开始。

就在大家绞尽脑汁时,苏卫也不卖关子了,“可以用大坛作反应室,先解决耐酸和容器问题,坛子总是有的吧?”

顿时,程所长眼前一亮,“这个法子倒是可行性很高!咱兵工厂附近许多老乡家里都有坛子,要不现在就去看看?”

“那还等啥,走着!”

就在苏卫去老乡家里看坛子时,天色己经黑了下来,李云龙也率领新一团赶往今晚的‘施工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