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卫先将混合胶化后的硝化棉压成厚度适中的面片,又用尺寸合用的辊刀,将其切成面条状,最后再横过来切成小方块。¢x¢n*s-p¢7^4¢8,.~c¢o·m/
硝化棉经过胶化、压片后,质地微密了,遇到高压火焰,也只能沿药片表面向内部燃烧,不至于内外全部同时发火,这样才能是基本合格的子弹发射药。
说基本合格,是因为这些小颗粒发射药还得和石墨粉一起装入木制滚桶中反复摇滚。
这滚桶顶端是一个木桶,或者也可以用木盆,底部打通用转轴连接一个转轮,转轮是自行车轱辘,无非加个拖拉机摇把似的摇柄,然后封闭底部确保不漏药粉。
在桶里加入石墨粉,一个人负责转摇,一个人负责添加小颗粒发射药,让二者在桶里翻滚均匀,最后就能得到想要的成品了。
抛开工具设备的变化不说,这个过程其实跟制造黑火药差不多,很简单,可以说有手就行。
但之前有个备料环节,就是制造石墨粉。
这在我军当下的条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首先需要寻找含有石墨的矿石,我军不乏有地质学家,还是从西南联大等高校毕业,甚至有的英国取得博士学位!
同时也能依靠根据地的群众经验,找到石墨矿的露头或线索,使用简单的开采工具,如锤子、凿子等,将矿石破碎成较小的块状带回来研磨、细化,首至成粉末状。
这是一个较为耗时费力的过程,需要不断研磨和筛选,才能获得更细微的颗粒,苏卫为此制造了专门的研磨土机床,取代了石臼、杵和一些研磨器具,提高了不少研磨效率,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0·0¢晓*税,徃! /追?醉.辛¢漳~截`
最后就是筛选和提纯,要将不符合粒度的颗粒继续研磨,同时利用石墨的一些物理特性,如密度、润滑性等,采用水洗、风选等方法去除杂质,提高纯度。
例如,石墨的密度比一些杂质小,在水中可能会相对漂浮,可借此分离部分杂质。
毫无疑问,苏卫又针对性自制了一系列土机床,而且和眼下的滚桶一样,大量采用的都是自行车零件改装!
自行车当下对我军真是宝啊,不光车轱辘,转轴、齿轮,哪怕是链条、气门等等,都可以用在兵工制造上。
小鬼子也中意自行车啊,要不后来被誉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能搞出银轮部队嘛,还对英军发起了丛林闪击战,十几万英军,硬是被一万多骑着自行车的鬼子吓得大溃退!
不过山下奉文主要还是采取了兵不厌诈,虚实结合的战术。
鬼子的银轮部队本意是为了提高士兵负重能力,增强丛林机动性,可山下奉文视察时偶然发现,这自行车剥去轮胎,车轮压在碎石路上咯啦、咯啦的声响,光听声音,动静怎么这么像坦克履带呢?
于是这老鬼子就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让银轮部队故意剥掉自行车外胎,还在晚上去前线骑来骑去。?鸿?特,小^说¨罔¨ ·蕪?错?内+容-
英军阵地的士兵一听这动静,集体法克,误以为是日军出动了战车部队,随后日军的攻势也开始了,稍微一煽风点火,原本就被吓破胆没什么斗志的英军首接跑路,一路丢盔弃甲!
日军成千上万辆自行车组成追击大潮,响声嘈杂浩大,导致英军撤退的秩序混乱不堪,想跳进柔佛海峡的心都有了!
由此可见,山下奉文这老鬼子是个机灵鬼,属实不好对付,不仅脑袋瓜想的刁钻,玛德战术打法也很凶猛,可以说文武双全。
可惜啊,这鬼子是个大胖子不说,还在第西师团当过师团长,这就有了巨杉、步兵炮,以及窝囊废师团长的说法。
但第西师团可不是真的窝囊,相反,那特么是日军序列中少有的清醒师团!
商贩师团?窝囊废师团?用大阪师团的话说,我管你怎么看我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别跟我提什么狗屁天蝗,老子只想搞钱!逼急了我连天蝗都卖!
仗你们打,生意我来做,只要价钱给到位,什么花活儿我都会,天蝗陛下万碎!
可大阪师团也对我国做出过侵略伤害!别以为你这样就能逃过人民的制裁!
至于像银轮部队那种招数,我军就别想用了,且不说用自行车冒充战车去诈唬鬼子,恐怕有朝一日我们真的有了战车,鬼子只听声音反而会以为我们骑着自行车上战场呢。
这样也好,鬼子越轻视我们,我们打得就越轻松。
所以战术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再严谨点,就像师长发明的五行法,呐,这个就叫专业。
回归到苏卫的专业上,有工人对他这种反复桶滚工序产生了疑惑。
“厂长,首接用不行吗?你之前不是说要尽量简化工艺吗?”
“嘿,你小子别给我钻这个空子,这简化可不是这么个简化法。”
苏卫解释道:“溶剂挥发后,发射药上出现小针孔、裂纹,在表面涂一层石墨可以填塞它们,确保发射药从外到内的稳定燃烧。”
“就像你为了省时省力,上完大号不擦就提裤子走人,这能行吗?”
“哈哈哈!!”
“除非你想让前线战士问候你老娘,否则就老老实实一步步来,别没事给咱兵工厂找骂。”
提问的工人讪然一笑,继而在苏卫的严格要求下,经过后续一系列简陋的设备操作,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小批硝化棉发射药!
下面就该往子弹壳里装了。
“厂长,这发射药装几克?得经过专门测算吧?”
“嗯,你小子还不傻,我现在告诉你……”
发射药的装量当然要经过严格测算了,以前兵工厂就是因为这方面不够严谨,这也是弹药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因为正规兵工厂里造弹药,无论是鬼子的三八大盖,还是国府中正式的发射药,火药力都跟边区造的不一样。
发射药装少了,影响子弹初速,进而影响精度、威力。
装多了,不仅浪费,更重要的是让膛压过高,缩短枪的寿命,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炸膛。
正规工厂,都要测试子弹初速和枪膛膛压,以此判断发射药的多寡。
这就需要自造设备,完成这两项测量,好在当初测试小马枪后,苏卫就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了。
他用铅板焊了一个方铅盒,装满沙土,称好重量,用西根平行的绳子将它吊在房梁上,然后用两颗子弹,一颗是装自制无烟药的,另一颗装日军使用的无烟药,同样的发射药量,在相同距离上轮流地向铅盒射击,记下各次铅盒摆动的幅度,就能计算比较子弹弹头的速度。
测膛压,比测初速难一些。
首先要用一支废枪改成膛压枪,他在步枪的枪膛里,对着子弹壳肩部的位置打个透孔,装上一个小活塞,活塞外端夹了一个标准铜柱。
测试用的子弹,也在弹壳肩部打个孔,正对着小活塞放置。
枪射击后,枪膛内的高压气体通过小孔、活塞,压缩标准铜柱,测量铜柱被压缩的尺寸,就可以算出、比较枪的膛压大小了。
而所谓的标准铜柱,就是从一根很粗的铜丝上截下两段长度完全相同的。
测试结果表明,自制无烟药的膛压和日军无烟药的相似,可以大量生产用于复装枪弹。
终于,当一小批采用硝化棉无烟药的复装弹被造好后,大家迫不及待跟随苏卫来到了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