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抗战军工:开局手搓八一枪 > 第114章 卵形手榴弹

第114章 卵形手榴弹

要说巩式手榴弹,那就不得不提m24手榴弹,因为巩式就是仿制它而来。¨c¨m/s^x′s′.¢n_e*t~

24型柄状手榴弹是德国陆军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所使用之手榴弹。

它非常独特的外表使它被称作"柄状榴弹",或是英国陆军俚语中的"马铃薯捣碎器",且为20世纪步兵武器中最易辨识者之一。

柄状手榴弹在1915年首次推出,而它的设计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同演进,后续多种仿制品更是源远流长。

此手榴弹使用摩擦点燃装置,这当时在其他国家的手榴弹相当罕见,但在德制手榴弹却相当常见。

M24手榴弹属于进攻型远距离杀伤手榴弹,主要用于杀伤有生力量,手榴弹由装药弹体、引爆装置和木柄组成,服役期间为1915年~1945年,弹重0.61kg,战斗部重0.17kg,全长365mm,首径70mm,装药类型是TNT,引爆时间通常5秒。

因其设计合理、制造简单、成本较低且投掷距离远,在二战中被德军大量使用。

我国早在1930年前后,便将仿制的m24手榴弹作为单兵制式武器。

抗战前,国府曾批量购买德国M24手榴弹,之后汉阳、济南、山西、巩县等地的兵工厂纷纷推出仿制版。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就是巩造手榴弹。

它的外形与M24型相似,木柄设计,全弹总长约310毫米,弹体由铸铁铸造,全重800余克,内装70至100克钾梯炸药,后改进型装药改为60%TNT与40%硝酸钾压装的混合炸药,装药量减为50克。-0′0¨小.税?惘~ .埂?欣,嶵¨快_

但这是早期的巩造手榴弹。

正是因为前期的重量、爆炸破片大小不一,散布不合理,后来进行了改进,杀伤半径也增至10至15米,借助木柄杠杆作用,可提高出手初速和投掷精度,且木柄设计更适合我国士兵臂力和体力,在山地仰投时,也不容易顺山坡滚下来。

去年国府便针对巩式手榴弹体形大而笨重的缺点,兵工署对其进行改进,将木柄缩短约80毫米,弹体由瓶形改为圆筒式,首径缩小至42毫米。

现在许多工厂都在制造这种改进后的小型木柄手榴弹,包括我军,而且我们现在具备了比原来更好的制造条件。

材料上,我们己经有了较黑火药性能搞很多的卫华炸药和无烟药,且生产规模越发可观,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是无法大量制造的,因为手榴弹的药量比子弹多得多。

影响手榴弹威力大小的原因一是火炸药,二就是弹壳。

手榴弹杀敌就靠破片高速飞行,破片足够多,杀伤效果才好。

如香瓜手雷、菠萝手雷,就是采用了预制破片结构,弹壳上的那些凹槽,不仅有防滑、防脱手作用,更能帮助产生更多合适碎片。

近期老陆己完成一系列生铁韧化处理的工艺升级,原先我军就是用白口铁铸造手榴弹壳,其性脆硬难以加工,随着现在通过试验掌握了白口生铁焖火技术,使白口铁铸件经韧化处理变为灰口铁,铸造的弹壳可进行切削加工,能提高弹壳质量和生产效率。

有了这两项材料性能的升级,接下来的就好办多了。?x,k¢s·w~x¨.`c~o!m¢

得知苏卫要改良手榴弹,雷王等人纷纷来帮忙,根本都不用李云龙插手,这种小事儿苏卫都不用动手,只需指导一下。

首先在原料准备上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钢材,如铁轨钢经过高炉熔炼提纯,还会加入一些少量的废钢或铜屑等微量元素,包括缴获的弹壳碎片、日军汽车装甲、废旧枪管等。

除了柳沟,如今水窑的冶炼工艺也提升了,改进了化铁炉,扩大方炉、坩埚容量,改善通风条件,这样能让出铁量大幅增长且铁质提高,严格控制生产流程各环节,提高生产质量,降低成本,实现批量生产。

其次是火炸药,以前我军主要用的就是黑火药,把火硝、木炭、硫磺,配比稍微变化一点,能分别配成发射药、炸药,用于枪弹和炸弹。

现在改用卫华炸药,还可混合一定比例的梯恩梯,压装形成混合炸药。

木柄上,由木匠师傅制作,选用合适的木材加工成符合规格的木柄,长度控制在22厘米左右,因为这更适合我国士兵的臂力和体力,要考虑人机功效。

很多国外武器好是好,但不符合我国人的身体条件。

在实战中,德军士兵经常能够把手榴弹准确地投入敌军控制的工事内、房屋窗户或狭窄的散兵坑内。

特别是对于那些作战素养极高的德军老兵,他们甚至可以在站立姿势下将M24手榴弹投掷到50米以外的距离,这一投掷距离在当下是其他手榴弹难以企及的。

但这除了m24手榴弹本身特点外,也跟他们士兵体质有一定关联,如肢体长度优势、力量基础,还有训练技巧等。

我军士兵整天吃的啥,人家吃的啥,拿小日子来说,矮是矮,但敦实啊,所以我军肉搏战时往往几个战士才能弄死一头兽兵。

像王根生那样的天赋型神投手终究是少数,尤其我军战士普遍身材都比较削瘦,要综合考虑。

弹体制造上,通过模具将铁水铸成弹壳,弹壳外表铸有纵横沟槽,帮助爆炸时产生更多碎片。

“苏所,咱们搞多少个凹槽合适?”

“那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李云龙随口道:“就像小鬼子的香瓜手雷,一般都是西五十瓣,以前咱用的马尾手榴弹,弹壳外表还有沟槽呢,不能比以前还少吧?”

“老李,你懂什么,人家小鬼子的香瓜手雷体积在那放着,这是手榴弹,和手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咱这条件跟鬼子又没法比,实际出发。”

孔捷算是说了句公道话,是啊,人家那是什么材质的弹壳,什么炸药,什么设备和工艺水平,工业基础差,就不能一味的对比照搬,那是东施效颦。

苏卫想了下,“弹体不要用圆柱体,改为卵形,沟槽多一点少一点都无所谓,但装药量要多一点,先搞出样品试试看,根据具体表现再适当整改,何况沟槽多了也不是说就能爆发出更多碎片,跟材料也有关联。”

“如果想要碎片多,弹体外可以缠绕铁丝或浸蜡麻绳,这样爆炸时铁丝碎裂会形成细小破片,麻绳纤维能增强破片飞散阻力,使破片分布更均匀,类似集束效应,再说咱们还要搞手雷嘛,所以有些设计不要死搬硬套,灵活生产。”

李云龙眼前一亮,还要搞手雷?

也是,手榴弹终究体型大,而手雷不光在正面战场,敌后特殊任务也能更好使用。

最终沟槽没有固定数量,可为了增强我军武器的辨识度,突出特点,利用模具对弹体铸了一个‘八’字,之前我军的马尾手榴弹还在弹体上搞的有锤子和镰刀标记。

要是具备条件,我国后来的67式、77式手榴弹不香吗,82式无柄手榴弹1600多个钢珠,86式手榴弹爆炸能产生约1500块碎片,可这不是条件不足嘛。

而眼下改造的巩式手榴弹其实更偏向于51式手榴弹。

在苏卫的强调下,装药工艺上增加了一道压装工序,这可以让有限的药室装填更多火药,提升爆炸威力,还在摩擦火帽外增加了防潮帽,降低雨水和受潮导致故障的概率。

并且,效仿日军九一式手榴弹,在延时引火管上增加泄烟导气孔,严格控制缓燃导火索长度,将延时控制在西秒,将引火管首接引燃装药改为引燃雷管,由雷管引爆装药。

我军还自制有手动装药机,可将其放入机内边装入火药边压紧,减少引火管中的空隙,提高发火和延时可靠性,解决了以前引线质量不稳定、瞎火以及延时过短等问题。

再加上无烟药的应用,拉发后烟气比以前会少得多,并外加蜡皮,提高拉发火可靠性和爆炸率。

最终,将铸好的弹壳进行车削等加工,确保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在弹壳上安装引线部位进行精加工,再经过整体装配就完成了。

苏卫检查了一下外观,确认弹体没有缺陷、裂纹,木柄安装牢固,随即前往试爆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