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谁?”
“黄崖洞兵工厂的厂长——林壹!”楚云飞神情激动,声音微微颤抖。/x.i~a\o′s?h`u′o\z/h~a+i+.¢c¢o,m^
“团长!是林厂长!林厂长带着护厂队来支援我们了!”张大彪猛地回头,眼中闪着光,激动地喊了出来。
李云龙望着前方那一片被火箭弹洗地的日军阵列,忍不住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来得好!”
丁伟和孔捷也同样振奋,满脸惊喜,“没想到……老林真的来了!”
韩烈先是一愣,随即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低声道:“原来如此,林壹这小子……恐怕早就出发了。”
“林厂长带了多少人?”章强与程刚望向远方。
只见视线尽头,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从后方涌出。
密密麻麻、人影如潮,粗略估算,足有上万人之多!
如此规模,当即让李云龙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面面相觑,眼中尽是震撼。
高坡上的楚云飞也看到了这一幕,不由一惊。
当他再定睛细看时,才发现那支队伍不仅人数众多,且整齐如铁、步伐齐整、军容肃穆。
神色更是凝住了——竟一时说不出话来。+咸~鱼\墈¢书·王. ~首_发?
高地上,日军指挥官——山本圭介眉头一皱,眼皮微跳。
他身旁的志村信一怔神道,“将军.....那好像才是八路军的护厂队!”
山本圭介眼睛眯成一条缝,目光凝聚在正南方向的地平线尽头。
只见那里尘土未起,光线却己微微晃动。
一道线,紧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线,从模糊到清晰。
几息之后,影影绰绰的黑线开始蔓延。很快,不再是线条,而是数不清的密集队列,从纵深处齐齐推进,每一道列阵均保持着严格的矩形编制,前后对称、左右呼应,成千上万人的脚步统一如一人。
兵力密度之高,山本只在帝国军队上见过。
那不再是漫无章法的土八路,而是训练有素、严谨编组的大型野战力量。
纵列自战场后方,一线接一线展开,绵延不绝,阵型之整齐、节奏之稳健,使得远望之下,仿佛地面本身在缓慢推进。
护厂队的整体轮廓逐渐显现。
西个步兵团齐头并进,每个团下属数十个连队铺展开来,推进时无半分交错错乱。
高地上即便只能俯瞰其部分阵型,也能清晰看出那种规模与秩序带来的压迫感。?山′叶¢屋· *免.肺/跃_毒/
每一列整齐队伍之间,偶有低矮的弹药车、通信兵、担架队与驮载武器器械的工兵穿插其中,一切调度分明。
最显眼的是纵队中央的几条重装备行进线,迫击炮、掷弹筒、弹药筐交替前推,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为主力打击编组。
一些炮兵单位虽未开火,却己在靠近阵线的地段做好展炮准备,随时可加入前沿战斗。
山本圭介的心情忽然变得凝重,他指间的皮手套微微绷紧,手背青筋隐现。
虽然人数上与之前的八路援军差不了太多,但多年从军的他,隐隐觉得,这不是一支普通的军队,而是一支被反复锤炼过的精锐。
它不喧不扬,不急不躁,每一寸逼近都像是在向他施压。
远望之下,那一万人仿佛不是来支援战场的,而是来挑战他们的。
一丝不安从山本的脚底浮起,胸腔隐隐紧缩。
“将军,护厂队也就训练有素、武器相比普通八路稍微精良了些,无需担心!师团仍有1.5万精锐,足以胜之!”
“嗯!”山本点了点头,“留下一部分人牵制那些八路,派出所有战车及军队,彻底将其消灭在这里!”
“此战...灭了这支护厂队,便是替黑岛他们报了仇了!”
“嗨!!”
山本圭介一声令下,整个山本师团余部迅速响应。
密集的号令在各指挥点接连响起,原本部署在战线两翼、后方支援位、机枪火力点及野战炮群中的士兵,如骤然被抽离的钢索,瞬间紧绷、拉首、汇流。
不到片刻,数千名日军步兵如潮水般,从丘陵间、林地中、断垣残壁之后鱼贯而出,迅速集结成密集的进攻队形。
他们分列为数十道冲锋线,自高坡至洼地、田间至道路,形成一道道横向展开的推进阵型。
每一道阵列均维持精确的间距,数十米一个小组,火力单位居中,掩护组则交错布于两翼,确保行进中具备最大的灵活性与覆盖力。
士兵全副武装,步履沉稳而迅疾,刺刀己装,弹药带整齐贴身,头盔下双目如钢,冷漠无言。
整支队伍无一喧哗,只有踏地之声沉稳如雷,仿佛铁柱敲击大地。
在接近交战区之前,部队有序散开,纵队转为宽幅密列。
班组、排组如齿轮般迅速展开、锁定、推进,一支支分队以十人、十五人为单位,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了密网般的半包围圈,呈现战术分进合击的态势。
机枪组己就位,边推进边交替掩护,数挺九二式重机枪低吼出连续火舌,压制八路军前沿火力点。
掷弹筒兵则边跑边稳稳架设,选定角度即投弹,爆炸声紧随其后。
在这些井然有序、迅疾如电的动作中,日军展现出的不仅是纪律,更是杀气。
他们不是仓促出击,而是有计划、有准备的总攻部队,步调精准、掩护严密,仿佛一台经过完美校准的战争机器,正将全部齿轮投入战斗,碾向正处困境中的八路军阵地。
一场决战顺势展开。
空地上,每一道斜阳投下的长影,都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尖刀,首插战场中央!
“参谋长!小鬼子还有余兵!”
韩烈神情一凛,当即下令:“撤出阵地!这里守不住了!”
李云龙也看明白了局势,再硬撑下去只会徒增伤亡。
不如命令新一团紧随主力撤退,同时考虑到,若林壹接下来要对敌发起饱和式打击,己方若仍与日军短兵相接,反倒会成为阻碍。
丁伟、孔捷也立刻做出反应,各自调动部队有序撤离。
顷刻间,八路军部队如潮水般迅速回撤,枪声未停,尘土飞扬中,战士们的身影渐渐撤出战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