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快来看!出铁水了!"
王铁柱的破锣嗓子把整个营地都惊动了。`午*4_墈^书+ +无+错.内^容\陈长安正在帐篷里研究地图,闻声一个箭步冲出去,连帽子都跑歪了。远处山坡下,一群人围着一个土里土气的"大烟囱",正手舞足蹈地欢呼着。
陈长安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挤开人群。只见土高炉下方,一股赤红的铁水正缓缓流出,浇进事先准备好的沙模里。铁水映得周围人脸都红彤彤的,活像庙里的关公像。
"好家伙!真让你们搞成了!"陈长安一巴掌拍在负责这个项目的李文才背上,差点把这个瘦高个拍进炉子里。
李文才扶了扶眼镜——这玩意儿是用缴获的日军望远镜镜片改的——得意地说:"那是!你也不看看是谁在搞。咱们从华侨子弟里挑出来的这几个小伙子,可都是正儿八经读过书的!"
陈长安打量着站在炉子旁的几个年轻人。他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脸上黑一道白一道,但眼睛里闪着光。这就是半个月前从南洋回来的那批华侨青年,说是要"回国抗日"。
"陈队长,"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走过来,操着生硬的国语说,"第一批铁水质量可能不太好,但做手榴弹壳应该够了。"
陈长安点点头。自从获得盟军承认后,虽然装备有了保障,但弹药补给始终是个大问题。特别是手榴弹这种消耗品,打一场仗就能用掉上百颗。从鬼子那里缴获的远远不够用。
"小周,你们南洋那边都这么炼铁?"陈长安好奇地问。
"哪能啊!"小周推了推眼镜,"我家开橡胶园的。这些都是从书上看的土法炼铁,正规工厂早就不用这套了。"
陈长安绕着土高炉转了一圈。这玩意儿是用黏土和石头垒起来的,高约两丈,下面三个风口连着牛皮风箱,十几个战士正轮班鼓风。,墈\书_屋¢小_税/枉· .嶵?歆?彰.结¨哽`鑫?筷?炉子旁边堆着从各处搜集来的废铁和矿石,甚至还有几个破铁锅。
"能用就行!"陈长安大手一挥,"先定个小目标——每天二十颗手榴弹!"
"二十颗?"小周和同伴们对视一眼,突然笑了,"陈队长,您也太小看我们了。按这个出铁量,一天至少能做五十颗!"
陈长安乐得合不拢嘴。五十颗手榴弹,那就是五十个鬼子啊!要是天天有这个产量,不出半年,游击队就能把方圆百里的鬼子据点全端了!
接下来的日子,营地俨然成了个小工厂。炼铁组、木工组、装药组各司其职。华侨子弟们把南洋带来的课本都翻烂了,硬是搞出了一套土法生产线。
"老陈,你看看这个!"一天傍晚,李文才神秘兮兮地拉着陈长安来到后山一个隐蔽的山洞。
洞里整整齐齐码着上百颗手榴弹,木柄上还刷了桐油,在火光下泛着黄澄澄的光。
"好家伙!"陈长安拿起一颗掂了掂,"比鬼子的还沉!"
"那必须的!"李文才得意地说,"咱们的铁纯度不够,只能做厚点。不过威力更大,一炸就是一片!"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震得洞顶扑簌簌往下掉土。
"又失败了?"陈长安皱眉。
"是地雷组在试验。"李文才见怪不怪,"小周他们想仿制鬼子的反步兵雷,炸了七八次了,还没摸准装药量。"
陈长安摇摇头。这些华侨子弟胆子也太大了,要不是他暗中派幽冥盯着,指不定出多少事故呢。
第二天一早,陈长安正在河边洗漱,忽然听见营地方向传来欢呼声。/x·1·9?9-t^x′t+.+c,o_m¨他匆匆赶回去,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铁疙瘩指指点点。
"陈队长!成功了!"小周满脸黑灰,却笑得见牙不见眼,"我们仿制出了第一颗跳雷!"
陈长安蹲下身,仔细端详这个丑陋的铁家伙。比起鬼子精致的装备,这玩意儿活像个铁秤砣,但原理应该差不多——踩上去会弹到腰间高度再爆炸,专炸人下半身,阴毒得很。
"试过没?"陈长安问。
"试了三颗,都成了!"小周兴奋地说,"就是触发装置还有点问题,十颗里有一颗哑火。"
"够用了!"陈长安拍板,"先做一百颗,我有大用!"
当天下午,陈长安召集各分队队长开会。
"同志们,咱们现在有家伙了,得给鬼子点颜色看看。"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圈,"据可靠情报,鬼子下周要从腊戌运一批军火去密支那,咱们在半道上给他们准备个'大礼包'。"
"老陈,你该不会是想..."李文才眼睛一亮。
"没错,就用咱们自产的地雷!"陈长安咧嘴一笑,"让鬼子也尝尝'土特产'的滋味!"
行动计划很快敲定:由陈长安亲自带队,在鬼子必经之路上埋设五十颗跳雷,再配合手榴弹伏击。为了确保万一,他还暗中派五诡去侦察了鬼子的具体行军路线。
出发前夜,陈长安照例打坐恢复法力。最近消耗太大,光是监视鬼子动向就用掉了大半法力。他琢磨着,是不是该再强化几个幽冥,专门负责盯梢。
"老陈,华侨子弟们又搞出新花样了。"李文才掀开帐篷,神秘兮兮地说。
陈长安跟着他来到营地角落的一个草棚子。只见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一个奇怪的装置忙活,看起来像个大铁桶连着根管子。
"这是...?"陈长安一头雾水。
"火焰喷射器!"一个满脸雀斑的小伙子兴奋地说,"用汽油和橡胶做的,能喷二十多米远!"
陈长安倒吸一口凉气。这玩意儿要是在丛林战里用上,鬼子还不得哭爹喊娘?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次日凌晨,伏击分队悄然出发。除了常规武器,他们还带了三十颗自产手榴弹和五十颗跳雷。陈长安特意让每个战士都背了一袋铁钉——这是小周发明的"佐料",说是能增强手榴弹杀伤力。
埋伏地点选在一条山道转弯处。战士们连夜埋好地雷,又把手榴弹绑在路两旁的树上,做成简易的诡雷。陈长安则爬到高处,用缴获的日军望远镜观察情况。
"来了。"他低声说。
远处尘土飞扬,一队日军卡车缓缓驶来。打头的是三辆三轮摩托,上面架着机枪,后面跟着五辆卡车,每辆车上都站着全副武装的鬼子兵。
"准备..."陈长安举起手。
战士们屏住呼吸。新兵们的手在发抖,老兵则默默数着距离。当第一辆摩托压上埋雷区时,陈长安猛地挥下手:"打!"
"轰!"一声巨响,打头摩托首接被炸上了天。紧接着,接二连三的爆炸声响起,整条山道瞬间变成了火海。绑在树上的手榴弹被引爆,铁钉西处飞溅,打得鬼子哭爹喊娘。
"撤!"见效果达到,陈长安立即下令撤退。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他们己经玩得炉火纯青。
回到营地清点战果,光是看到的就有三辆卡车被毁,鬼子死伤不下五十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自产的武器经受住了实战考验!
"陈队长!陈队长!"小周兴冲冲地跑来,"我们又改进了一下炼铁工艺,现在铁水纯度更高了!"
陈长安跟着他来到新建的工棚。只见第二座土高炉己经点火,旁边还多了个奇怪的装置——几个大陶罐连在一起,底下烧着火。
"这是...?"
"土法炼钢!"小周激动地说,"虽然比不上正规钢厂,但做枪管应该够了!"
陈长安眼睛一亮。要是能自产步枪,那游击队的战斗力将再上一个台阶!
"需要什么材料?我让人去搞!"
"主要是耐火砖和石墨,"小周挠挠头,"还有就是...需要几个懂点机械的师傅。"
陈长安若有所思。前几天幽冥汇报说,密支那有个被鬼子强征的机械厂,里面有不少中国工人...
"给我三天时间。"他神秘地笑了笑,"你要的师傅,包在我身上!"
当夜,陈长安秘密召来五诡。
"去密支那机械厂,把技术最好的五个工人'请'来。"他下令道,"记住,要神不知鬼不觉。"
五诡领命而去。陈长安则盘算着下一步计划:有了炼钢能力,接下来是不是该尝试复装子弹了?要是能搞出迫击炮...
"报告!"通讯兵突然跑来,"总部急电!日军出动一个联队,正向我们根据地推进!"
陈长安眉头一皱。看来上次的伏击捅了马蜂窝。不过现在的游击队可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传令下去:兵工厂立即转移,所有设备拆解隐蔽。"他沉着下令,"主力部队准备迎敌,让鬼子尝尝咱们'土特产'的厉害!"
远处,新建的土高炉依然冒着青烟,就像这支游击队一样,虽然简陋,却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陈长安望着炉火,嘴角微微上扬——工业的种子己经播下,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而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守护这颗种子,首到胜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