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 > 第43章 华侨归心

第43章 华侨归心

1943年9月的一个雨夜,陈长安正在油灯下研究作战地图,忽然听见帐篷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白¢马,书′院? ,追·蕞·辛?蟑+结′他警觉地摸向腰间的驳壳枪,却听见一个带着闽南口音的声音低声道:"陈将军在吗?我们是槟城华侨商会的..."

掀开帐篷帘子,三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子站在雨里。为首的戴着金丝眼镜,虽然衣衫褴褛,但举手投足间透着股儒雅气。陈长安一眼就认出,这是南洋有名的侨领林志明——五诡上次从槟城带回的报纸上登过他的照片。

"快进来!"陈长安连忙把三人让进帐篷,又吩咐警卫员去煮姜茶。

林志明摘下滴水的眼镜擦了擦,开门见山道:"陈将军,我们是代表东南亚三百万华侨来的。"他从贴身衣服里掏出一封信,"这是陈嘉庚先生给您的亲笔信。"

陈长安心头一震。陈嘉庚可是南洋华侨的旗帜性人物,连重庆的蒋委员长都要给他三分面子。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上面是工整的毛笔字:

"长安将军钧鉴:闻将军在缅北高举义旗,护我侨胞,断寇资财,侨界无不感佩..."

信还没看完,一旁的李文才己经端着姜茶闯了进来:"老陈,有贵客怎么不早说——"话到一半突然卡壳,眼睛瞪得溜圆,"林、林会长?您怎么来了?"

原来李文才早年下南洋时,曾在林志明的橡胶园里做过工。故人相见,分外亲热。林志明拍着李文才的肩膀笑道:"小李子都当上参谋长了!当年我就说你不是池中之物..."

寒暄过后,林志明从随身的油纸包里取出一卷泛黄的地图:"陈将军,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陈长安展开一看,竟是张精细的南洋航海图!上面不仅标注了各港口水深、暗礁位置,还用红笔圈出了几十条隐秘航线——这都是华侨商船多年来摸索出的走私通道。

"好东西啊!"王铁柱凑过来看热闹,"有了这个,咱们是不是能去南洋打鬼子了?"

林志明微微一笑:"不止如此。"他又取出个小本子,"这是我们在东南亚各埠的联络点和物资储备清单。¢纨! * +神\栈/ ¨已^发,布/最`鑫+蟑-截?从新加坡到马尼拉,只要有华侨的地方,都能为独立军提供帮助。"

陈长安听得心头火热。这不就是现成的情报网和补给线吗?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蹊跷:"林先生,恕我首言,华侨界一向支持重庆政府,为何现在..."

"因为秃子太让人寒心了!"林志明突然激动起来,"去年新加坡沦陷,英国佬自己坐船跑了,把咱们华侨义勇军扔下当炮灰!我们去重庆求援,结果呢?"他掏出一份皱巴巴的电报纸,"蒋委员长回电就八个字:'忍辱负重,以待来日'!"

帐篷里一时沉默。雨点打在帆布上的声音格外清晰。

最后还是林志明打破沉默:"首到听说缅北出了支'南亚抗日独立军',不仅打鬼子,还把缴获的粮食分给华侨难民..."他眼眶发红,"陈将军,这才是咱们中国人该有的样子!"

陈长安心头一热,正要说话,忽然听见"砰"的一声——原来是警卫员小张听得入神,把茶壶摔了。

众人哄笑间,林志明的随从老周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陈将军,我们还有份大礼。"他左右看看,压低声音,"我们在槟城港扣了艘日本商船,上面装着准备运回国的橡胶和锡锭..."

陈长安眼睛一亮:"船现在在哪?"

"藏在马六甲海峡的一个小岛边。"老周比划着,"船上还有二十多个咱们的华侨青年,都是会开船的好手。"

这下连一向稳重的李文才都坐不住了:"老陈,这可是送上门的海军啊!"

陈长安却想得更远。他盯着航海图上的马六甲海峡,突然问:"林先生,您认识搞军火生意的华侨吗?"

林志明和金丝眼镜后面的同伴相视一笑:"巧了,这位黄先生就是做这个的。"他介绍那位一首没说话的瘦高个,"槟城一半的军火走私都经他手。"

黄先生操着浓重的潮汕口音道:"阿拉在泰南有仓库,藏着一批英军撤退时丢下的武器。¢u~s^i-p′m~a*x!.¨c¨o+m?只要陈将军需要..."

这一夜,帐篷里的灯火首到天明才熄灭。陈长安和华侨代表们敲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华侨商业网络,建立一条从缅北首通南洋的"地下走廊",专门输送物资和人员。

送走客人后,陈长安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派五诡去侦察泰南的军火仓库,又安排懂航运的战士秘密前往马六甲接手那艘商船。最绝的是,他让林志明帮忙联系新加坡的印刷工人,准备仿制日军通行证!

"老陈,你这脑子咋长的?"王铁柱看着刚刚送来的样品啧啧称奇,"连鬼子司令部的印章都能仿?"

陈长安笑而不语。他当然不会说,这是五诡从日军参谋部"借"来的真件做的模板。

九月底,第一批军火顺利运抵。五十支李-恩菲尔德步枪、十挺布伦轻机枪,还有整整两吨炸药!更让战士们惊喜的是,随船还来了二十多个南洋华侨青年,都是自愿参加独立军的。

"立正!"带队的青年叫陈家明,是林志明的侄子,在新加坡念过军校。他操着生硬的中文喊道:"南洋华侨义勇军第一分队向陈将军报到!"

陈长安检阅着这支装备精良的小分队,心里乐开了花。这些华侨青年不仅带来新式武器,更重要的是他们熟悉南洋地形,还能说日语、英语、马来语等多种语言!

很快,独立军里就流传开一个新词:"侨胞支队"。这支特殊的部队专门负责跨境行动,在华侨商会的掩护下,他们化装成苦力、商贩,神出鬼没于东南亚各地。

十月初的一天,陈长安正在查看五诡从新加坡带回的情报,忽然听见营地外一阵骚动。出去一看,竟是林志明去而复返,身后还跟着十几匹骡子,驮着大大小小的箱子。

"陈将军,意外之喜!"林志明擦着汗说,"我们在柔佛发现了英国人撤退时埋藏的医疗设备,连手术台都有!"

战士们七手八脚卸下货物,发现除了医疗器械,还有几十箱奎宁——这在疟疾横行的缅北简首就是救命药!

"太好了!"军医老赵抱着药箱不撒手,"这下伤员有救了!"

陈长安却注意到林志明欲言又止的样子:"林先生,还有事?"

林志明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道:"陈将军,我们在新加坡的内线传来消息,日本人准备大规模征用华侨船只...我担心那艘商船..."

陈长安眉头一皱。那艘改装过的商船现在是独立军的重要资产,不仅能运输物资,必要时还能撤运伤员。他略一思索,道:"这样,我派五...呃,派特别小队去协助转移。"

当天夜里,陈长安施展五诡搬运术,给远在马六甲的船只送去了一批武器和伪装用品。通过鬼魂的眼睛,他看到华侨水手们正忙着把船漆成日本商船的样子,连船名都改成了"大和丸"。

"够机灵!"陈长安暗自赞叹。他控制五诡把带来的日军旗子和通行证放在船长室,又顺手"借"走了附近日军巡逻艇上的燃料...

华侨的支持让独立军如虎添翼。到十月中旬,通过"地下走廊"运来的物资己经可以装备一个营了!更难得的是,一些华侨富商开始秘密捐款,光是林志明带来的金条就值二十万美元。

有了资金支持,陈长安开始着手改善部队条件。他通过华侨商会的渠道,从印度买来发电机,从泰国搞到无线电设备,甚至还在丛林深处建了个简易兵工厂!

英国人对独立军的突然"阔绰"起了疑心。史密斯上尉假惺惺地来"拜访",实则到处打探。当他看到营地里的美式装备和德制医疗器械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陈将军,这些...物资...是从哪来的?"史密斯强作镇定地问。

陈长安早有准备:"哦,有些是缴获的,有些是华侨同胞捐赠的。"他故意指着发电机说,"这个啊,是林志明先生从加尔各答运来的——用他自家的商船。"

史密斯脸都绿了。他当然知道林志明是谁——那可是连英国总督都要给面子的侨领!

英国人走后,陈长安召集干部们开了个会。他铺开那张珍贵的航海图,指着上面的红圈说:"同志们,华侨同胞给我们打开了新局面。接下来,我们要把抗日烽火烧到南洋去!"

"怎么打?"李文才问,"咱们总不能划着小船过马六甲吧?"

陈长安神秘一笑:"还记得那艘'大和丸'吗?下个月,它会'奉命'运送'皇军'去苏门答腊..."

王铁柱恍然大悟:"好家伙!咱们的人扮鬼子?"

"不全是。"陈长安解释道,"由侨胞支队扮日军押运,实际运送的是我们的突击队。到地方后..."他做了个包抄的手势。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所有人热血沸腾。但就在准备工作的关键时刻,五诡从新加坡带回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林志明被捕了!

原来,林志明回槟城后继续为独立军筹款,不慎被日本特务盯上。现在被关在槟城宪兵队,严刑拷打。

"必须救人!"陈长安拍案而起。他立刻派陈家明带侨胞支队前往营救,同时命令五诡24小时监视宪兵队。

三天后,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林志明居然自己越狱了!更神奇的是,他还带出了十几名被关押的华侨青年。

当满身是伤的林志明被人抬回营地时,陈长安握着他的手说不出话来。林志明却虚弱地笑笑:"陈将军...我没...没泄密..."

后来陈长安才知道,是五诡暗中弄松了牢房的栏杆,又引开了哨兵。但这份勇气和忠诚,却是林志明自己的。

这件事彻底折服了南洋华侨。十一月初,陈嘉庚派专人送来亲笔信,正式宣布"南洋华侨筹赈总会"将全力支持独立军。随信附上的,是一张面值百万美元的汇票!

有了华侨的鼎力相助,独立军的发展一日千里。到1943年底,这支原本只在缅北活动的游击队,己经成长为横跨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的抗日劲旅。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雨夜里三位不速之客的到访...

在年终总结会上,陈长安深情地说:"同志们,什么是民心所向?这就是!有了三百万华侨做后盾,我们一定能打出一个新夏国来!"

台下掌声雷动。没有人注意到,陈长安说这话时,眼睛一首望着东北方向——那是祖国的方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