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 > 第111章 毛熊拉拢

第111章 毛熊拉拢

1949年6月的一个闷热午后,陈长安正在工业部的橡胶实验室里查看新型防水材料样品,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狐¨恋^雯`茓+ `嶵,欣~章?踕\耕?辛+筷*

"大长老!"外交部长李文焕连汗都来不及擦,领带歪在一边,"毛熊大使请求紧急会面,己经在会客厅等了半小时了!说是有重要礼物要亲自交给您。"

陈长安的手指在橡胶样品上留下一道凹痕。他看了眼墙上的日历——距离收留秃子残部才过去两个月,毛熊的动作比他预计的还要快。窗外蝉鸣声此起彼伏,实验室的电扇吱呀作响,吹不散南洋特有的湿热。

"告诉大使先生,我换件衣服就到。"陈长安脱下沾满橡胶气味的工作服,心想这毛熊来得倒是时候,正好借机试探下他们的底线。

会客厅里,毛熊大使彼得罗夫正襟危坐,锃亮的皮鞋在地板上不停敲击,手里攥着个牛皮纸信封。见到陈长安进来,他立即起身,浓密的胡子随着笑容抖动,身上的伏特加酒气在闷热的会客厅里格外刺鼻。

"大长老阁下,莫斯科给您带来了礼物!"彼得罗夫的中文带着浓重的斯拉夫口音,每个字都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

他拍了拍手,随从立即抬进来三个大木箱。第一个箱子打开时,金属的冷光映亮了整个房间——是整套的拖拉机设计图纸,纸张上还带着新鲜的油墨味。

"斯大林同志特别指示,"彼得罗夫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要帮助南洋兄弟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第二个箱子里是炼钢厂的关键设备清单,第三个..."他神秘地眨眨眼,"是你们急需的石油钻探技术。"

陈长安接过图纸,指尖在蓝图上轻轻摩挲。这些确实是好东西,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不动声色地问:"莫斯科需要我们做什么?"

彼得罗夫的大手突然按住图纸,指关节处的毛发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只要一份小小的声明...关于不加入某些军事集团的承诺..."他的眼神飘向窗外飘扬的南洋国旗,"当然,我们理解南洋的中立立场,所以措辞可以...灵活处理。?顽*夲¨榊\栈? ¨首^发+"

正说着,秘书突然慌张地进来耳语。陈长安挑了挑眉:"大使先生,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鹰酱的威廉姆斯大使也来了,说是有紧急事务,不如一起喝杯茶?"

彼得罗夫的脸色顿时变得像他的领带一样红,胡子都翘了起来:"这...恐怕不太方便..."

"没关系,"陈长安己经起身,"正好我也想听听鹰酱那边的报价。"他故意把"报价"二字咬得很重。

会客厅里的气氛比南洋的雨季还闷。两个大使分别坐在长桌两端,像两门对准的炮。威廉姆斯一身笔挺的白色西装,金丝眼镜后的蓝眼睛不停在彼得罗夫和图纸箱之间游移;彼得罗夫则死死盯着自己的茶杯,仿佛要在茉莉花茶里盯出个伏特加酒厂来。

陈长安慢条斯理地沏着第二壶茶,任由沉默发酵。窗外的知了声突然变得格外刺耳。

"先生们,"他终于开口,茶壶在两人之间划出一道弧线,"南洋是个小国,只想过安稳日子。"他给两人各递上一杯茶,"我们不需要选边站,但欢迎所有真诚的朋友。"

威廉姆斯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射的光遮住了他的眼神:"我国可以提供比拖拉机更实用的技术,比如..."

"比如炼油设备?"陈长安突然接话,看到对方惊讶的表情,他笑了,"猜的。不过我们确实需要这个。"他转向彼得罗夫,"当然,毛熊同志的拖拉机技术也很重要,我们的水稻田正需要机械化。"

彼得罗夫急得首搓手,胡子上的汗珠闪闪发亮:"我们还有机床厂的全套图纸!比鹰酱的更适合热带气候!"

"两位,"陈长安举起茶杯,让阳光透过琥珀色的茶汤,"不如这样。_兰¨兰.蚊.血. !冕~费?悦!渎!南洋愿意用橡胶和稻米换取工业技术,至于其他事情..."他故意让茶水在杯子里转了个圈,"我们保持中立对大家都好,不是吗?"

茶杯相碰的清脆声响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暂时休战。

一周后,三十名毛熊工程师抵达金州港。领队的科瓦廖夫是个红鼻子大汉,衬衫扣子崩开了两颗,露出浓密的胸毛。刚下船就嚷嚷着要喝最烈的酒,声音大得吓飞了码头上一群海鸥。

工业部长林志强亲自接待,悄悄吩咐人去准备高度椰子酒。这个文质彬彬的书生站在科瓦廖夫旁边,活像只小鸡崽。

"同志!"科瓦廖夫拍着林志强的背,差点把他拍进海里,"带我们去看工厂!现在!马上!斯大林同志说要在三个月内看到成果!"

在破旧的临时厂房里,毛熊专家们看到南洋自制的简易机床时,表情从轻蔑变成了惊讶。一个年轻工程师蹲下身,摸着机床底座:"这减震设计...很独特!用的是橡胶垫片?"

角落里,几个南洋技术员交换了下眼神。这些改良方案,正是来自那些"意外"留在南洋的日本工程师。其中一个小个子技术员悄悄退到后面,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什么。

三个月后,长安郊外的工业区立起了一排新厂房。红砖墙上"自力更生"的标语还散发着油漆味。深夜的办公室里,陈长安正在审阅一份特殊报告。五个模糊的身影在月光下显现——是他用招魂术召唤的几位机械专家诡异。

"确认过了吗?"陈长安轻声问,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钢笔。

为首的诡异飘到图纸上方,身影在月光中时隐时现:"毛熊的变速箱设计有缺陷...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变形...日本人的热处理技术更优...建议在这里结合..."诡异的手指划过图纸某处,虽然触碰不到实物,但陈长安仿佛能看到那里泛起的微光。

陈长安迅速记下要点,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技术精华,正在南洋悄悄融合创新。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凌晨三点,法力值还剩下120点,足够再召唤一个专业诡异咨询细节。

第二天一早,他把修改过的图纸交给秘密实验室的负责人周工。这个戴厚眼镜的中年人看完后,镜片后的眼睛瞪得老大,手里的茶杯差点打翻:"这、这比原设计效率提高了15%!而且解决了热带气候下的散热问题!"

"就叫它南洋1型吧。"陈长安轻描淡写地说,掸了掸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尘,"记住,把毛熊和日本的技术特征都模糊化。专利申请时注明是南洋自主创新。"

周工扶了扶眼镜,突然压低声音:"大长老,那些毛熊工程师最近总在打听我们的橡胶配方..."

"给他们错误的温度参数。"陈长安微微一笑,"顺便问问他们对椰子酒的评价。"

与此同时,鹰酱也没闲着。威廉姆斯大使送来了一份"礼物"——十辆最新款吉普车,代价是橡胶价格要打九折。送货那天,整个总统府前广场都挤满了看热闹的民众。

"告诉威廉姆斯先生,"陈长安对送货的武官说,手指轻轻敲击着吉普车的引擎盖,"我们很感谢,不过下次能不能送些炼油设备?吉普车在雨林里容易抛锚。"他故意看了眼车上崭新的油漆,"这么漂亮的车,刮花了多可惜。"

武官的脸顿时比车漆还红,支支吾吾地说会"转达建议"。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南洋的工业发展像按了快进键。拖拉机厂生产的"南洋1型"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悄悄卖给了兔子;橡胶加工厂用毛熊技术提炼出的新产品,强度提高了20%;连最落后的纺织厂都换上了结合日本和英国技术的混纺机,工人们再也不用在西十度的高温里守着老式织布机挥汗如雨。

一天夜里,陈长安独自在新建的水电站视察。涡轮机的轰鸣声中,他突然问陪同的毛熊总工程师:"谢尔盖同志,您觉得南洋怎么样?"

谢尔盖望着灯火通明的工厂区,难得地说了句真心话:"像...像年轻的毛熊。不过..."他指了指远处飘来香味的工人食堂,"你们的伙食好多了。在莫斯科,我们现在连黑面包都要配额。"

陈长安大笑,拍了拍这个两米高的巨汉的肩膀:"那就多吃点,明天还要调试新机组呢。"他知道,在这些工程师心里,意识形态有时比不上一碗热腾腾的海南鸡饭。

1950年元旦,南洋举办了盛大的工业成就展。各国使节惊讶地发现,这个曾经的农业国,己经能自主生产从拖拉机到精密仪器等各种产品。而展台最中央的牌子上写着:"南洋共和国坚持和平中立政策,愿与所有国家友好合作"——这句话被翻译成六国语言,在镁光灯下闪闪发光。

当晚的宴会上,威廉姆斯和彼得罗夫不约而同地凑到陈长安身边。香槟塔折射的水晶光芒里,两人的表情都很精彩。

"大长老,"威廉姆斯压低声音,金丝眼镜上沾了点酱汁,"关于那个炼油厂...我们国会刚通过了新的援助法案..."

"我们刚研发了新型钻头!"彼得罗夫急忙插话,胡子上的鱼子酱还没擦干净,"可以在花岗岩层作业!"

陈长安举杯致意,香槟杯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先生们,明天我的工业部长会分别与二位详谈。"他眨眨眼,"当然,是在不同的会客室。"

宴会结束后,陈长安站在阳台上远眺。工业区的灯火像星辰般闪烁,而他的五诡正穿梭其间,将各国最新的技术细节源源不断地带回。夜风吹拂中,他想起二十年前初到南洋时,这里连个像样的螺丝钉都要进口。现在...

"大长老,"秘书轻声提醒,"长老们还在等您讨论钢铁厂二期工程。"

陈长安收回思绪,整了整衣领。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南洋这颗棋子,正在悄悄变成棋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