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延安谍影:血色宝塔山 > 第12章 悬丝三日(下)

第12章 悬丝三日(下)

关帝庙的空气,熬煮了三天三夜的血腥、草药与绝望,终于被一股微弱却真实存在的生机搅动。_j_i*n*g+w`u¢b.o?o.k!._c`o_m*顾明远熬过了老孙头预言的“三日鬼门关”。

但这生机,脆弱得如同早春冰面上的裂纹。分区派来的医生方静,用她带来的磺胺粉和强心剂,配合老孙头压箱底的草药秘方,暂时击退了汹涌的败血症高烧。伤口依旧狰狞,脓液还在渗出,但那股令人窒息的高热和濒死的腐败气息被强行压制了下去。他不再呓语,陷入一种更深沉、更耗竭的昏睡,呼吸微弱却稳定,像风中残烛,虽摇曳,却固执地亮着。

“命……暂时保住了。” 方静医生摘下听诊器,清秀的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和一丝职业性的严峻,“但情况远谈不上乐观。肺部贯穿伤引发感染,虽然磺胺压住了败血症,但肺功能受损严重,未来可能长期呼吸困难,甚至丧失重体力劳动能力。失血过多导致极度虚弱,脏器功能都在临界点。更重要的是……” 她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林岚、张书记和陈锋,“他需要绝对静养、持续的抗感染治疗和专业的康复训练。临河的条件……不可能做到。留在这里,下一次感染或者并发症,就是终点。”

方静的话像冰冷的判决,砸在每个人心头。短暂的庆幸被更沉重的现实取代。保住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分区的指示是什么?” 陈锋打破了沉默,目光锐利地看向张书记。作为分区保卫部特派员,他这三日不仅目睹了顾明远与死神的搏斗,也一首在观察着林岚的状态和所有人的反应。

张书记拿出一份刚刚收到的、带着分区首长印章的电文,声音沉重而坚定:“分区首长命令:鉴于顾明远同志伤势过重,临河条件有限,且敌特威胁未除,为确保顾明远同志生命安全及后续治疗,决定将其**秘密转移至延安中央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待其伤势稳定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 学习、休养,并接受必要的组织审查与关怀。·2?芭^墈?书+蛧? \唔_错+内!容?”

“延安?抗大?” 王铁柱惊呼出声,眼中充满了震撼与向往。那是圣地!是所有革命战士心中的灯塔!让队长去那里养伤学习,是莫大的荣誉和最好的安排!

林岚的心却猛地一沉,如同被投入冰火两重天。

**冰:** *“接受必要的组织审查”*。这冰冷的字眼提醒着她,顾明远的“过去不简单”,组织并未完全放下疑虑。延安,保卫局(社会部)的力量远非临河可比。她私藏的那张纸页……在延安的审查目光下,还能守住吗?

**火:** 延安!那里有最好的医生,最安全的环境!他活下来的希望大大增加!而且……抗大……他那样的人,如果能去那里学习,汲取信仰的力量……林岚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顾明远笔记本

上那个刻骨铭心的“共”字。也许,延安的土壤,才能真正滋养他那颗挣扎着向往光明的心?

陈锋的眼神也微微闪烁了一下。他看向林岚,语气平静却带着深意:“林岚同志,分区首长考虑到你熟悉顾明远同志的情况,且在临河工作己告一段落,决定由你**全程护送顾明远同志前往延安,并在其伤情稳定前,协助延安方面进行必要的看护与情况说明工作。** 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

信任?林岚感觉这个词此刻重若千钧。组织信任她护送和看护英雄,却不知她心中藏着一个足以颠覆这份信任的秘密。这趟归途,对她而言,是守护与救赎之路,也可能是一条通往审判的荆棘之路。

“是!保证完成任务!” 林岚挺首脊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声音清晰而坚定。她别无选择,也心甘情愿。

转移在高度保密和极其谨慎中进行。顾明远被小心地安置在一辆铺着厚厚棉被、改装过的骡车上。方静医生亲自随行,携带了分区能提供的所有珍贵药品。陈锋安排了最可靠的警卫班(由王铁柱带队)护送。林岚作为负责人,寸步不离地守在骡车旁。`狐^恋¨蚊,穴\ ~蕞.歆*漳`节*更!鑫!快^

离别关帝庙时,张书记紧紧握住林岚的手,又看了看骡车上昏睡不醒的顾明远,老泪纵横:“林特派员,柱子,我把老顾……交给你们了!一定要把他平安送到延安!告诉他,临河的父老乡亲,等他回来!” 老孙头默默地将几包精心配制的草药塞给方静,枯槁的手拍了拍骡车边缘,一切尽在不言中。

骡车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启程,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着西北,向着那座黄土高原上的红色心脏,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单调而沉重的声响,如同命运的叩击。

路途漫长而艰难。顾明远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偶尔会被颠簸或疼痛惊醒片刻,眼神涣散茫然,很快又陷入沉睡。方静医生定时检查伤口、更换敷料、注射药物。林岚则负责喂水、擦拭身体(动作极其小心,时刻警惕着心口的秘密)、观察他的状态。每一次俯身靠近,看着他苍白消瘦却依旧棱角分明的侧脸,感受着他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呼吸,林岚的心绪都复杂难言。愧疚、担忧、一丝隐秘的期盼,还有那压在心底沉甸甸的秘密,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王铁柱带着警卫班高度警惕,在队伍前后穿梭,像最忠诚的猎犬。他看向顾明远的目光充满了近乎虔诚的崇敬,看向林岚时则带着全然的信任和依赖。这种纯粹的信任,让林岚心中的负罪感更深了。

经过数日颠簸,队伍终于进入相对安全的陕甘宁边区核心区域。气氛明显不同,沿途能看到整齐的农田、充满活力的乡村,还有背着书包唱着歌的抗大学员。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一个被延河水环绕、窑洞依山而建的宁静小村庄休整时,发生了一件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的事。

村里的交通员送来了一封“家书”,指名交给“顾明远同志”。信封是边区常见的粗糙土纸,字迹歪歪扭扭,落款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和地址。

“家书?” 王铁柱有些疑惑地接过,“队长老家不是早没人了吗?” 他下意识地想拆开。

“等等!” 林岚的心猛地一跳,一种保卫干部特有的警觉瞬间升起。顾明远的背景资料她很清楚,这个“家书”来得太突兀。她伸手接过信封,触手感觉纸张的质地似乎比边区土纸更细腻一些。她不动声色地对方静和王铁柱说:“顾队长现在昏迷,我先替他收着。等他醒了,看情况再给他。” 她将信自然地揣进自己外衣口袋,动作流畅,掩饰着内心的惊疑。

夜深人静,在分配给她的简陋窑洞里,林岚确认外面无人后,才拿出那封信。她没有拆开信封,而是小心地对着油灯,仔细观察。信封的封口处,有一道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不同于普通浆糊的**粘合痕迹**。她屏住呼吸,用一根细细的针尖,极其小心地沿着那道痕迹轻轻划开。

信封里只有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是几行看似寻常的家常问候,询问身体,叮嘱保重,落款是那个陌生的“家人”。然而,当林岚将信纸凑近油灯,让火焰的热力微微烘烤信纸背面时,几行清晰的**密写小字**,如同毒蛇般缓缓浮现出来!

**“S:**

**安抵甚慰。汝处圣地,价值非凡。速愈,深潜。**

**抗大中枢,耳目所及皆重宝。军事部署、高层动向、内部倾轧,凡有所得,速报。**

**彼处赤化甚烈,谨防移志。牢记身份,效忠党国。待机而动,为反共大业立殊勋!**

**‘渔夫’令。”**

没有署名,只有那个冰冷的代号“S”!以及落款“渔夫”——一个显然更高级别的指挥者代号。

冰冷的字句像淬毒的钢针,狠狠扎进林岚的眼中,也刺穿了顾明远用生命换来的短暂平静!军统!他们从未放弃他!他们不仅知道他还活着,知道他要去延安,进入抗大,甚至还对他寄予了巨大的、极其危险的期望!将他视为打入红色心脏最深处的钉子!

林岚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信纸在油灯的火苗旁簌簌作响,几乎要被点燃。巨大的愤怒和更深的寒意席卷了她。愤怒于敌人的阴魂不散和歹毒用心;寒意则在于,这封密信像一个残酷的提醒——顾明远,这个刚刚被组织承认为英雄、正在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男人,他的身上,还烙着无法摆脱的“S”印记!他过往的身份,像一条无形的锁链,随时可能将他拖回黑暗的深渊。

她该怎么办?立刻报告?将信交给陈锋或者延安保卫局?这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但后果呢?顾明远刚刚争取到的、在延安治疗和喘息的机会将瞬间化为泡影。保卫局会如何看待一个刚被军统激活的“S”?等待他的,恐怕不再是抗大的课堂,而是冰冷的审讯室,甚至更糟。他拼死证明的清白将再次被浓重的疑云笼罩,他那颗向往光明的心,可能就此彻底熄灭。

不报告?隐瞒这封致命的密信?这等同于包庇敌特,是她作为保卫干部最严重的背叛!一旦事发,不仅她自己万劫不复,顾明远也难逃通敌的嫌疑,百口莫辩。而且,她如何能保证顾明远在军统的持续压力下,不会动摇?如果他真的执行了指令……

心渊深处,惊涛骇浪!守护他的生命与前途,与履行对组织的绝对忠诚,在这一刻形成了尖锐的、不可调和的冲突!那张紧贴心口的纸页,此刻仿佛与这封密信产生了共鸣,共同灼烧着她的灵魂。

窑洞外,延河水在月光下静静流淌,远处传来抗大学员们隐约的歌声,朝气蓬勃,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而窑洞内,林岚紧握着那封滚烫的密信,如同握着一块烧红的烙铁,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归途的终点——延安,那座闪耀着理想光芒的圣地,对她和顾明远而言,究竟是救赎之地,还是一个布满荆棘与考验的巨大熔炉?

顾明远在骡车上无知无觉地昏睡着,他苍白的面容在油灯摇曳的光线下显得异常平静。他不知道自己己被军统的阴影再次笼罩,更不知道那个守护在他身边的女人,正因为他,独自承受着怎样撕裂灵魂的重压。淬火的征程,在抵达圣地的前夜,骤然被染上了更复杂、更危险的色彩。他的苏醒,他的选择,他与林岚之间那朦胧未明的情愫,都将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第一卷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