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12月份,山东根据地的夜晚格外寒冷,呼啸的北风裹挟着雪花,在天地间肆意横行。+k\k^x′s?w~.-o/r?g\沂蒙山区的一处隐蔽村落里,115师师部的油灯在夜色中摇曳,微弱的光芒透过糊着油纸的窗户,在雪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屋内,炭盆中燃烧的木柴时不时发出“噼啪”声响,带来些许暖意。
吃完饭之后,宋之仁裹紧身上略显单薄的军大衣,踩着积雪,快步走进师部。刚一进门,就看见罗帅和聂帅正围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旁,桌上铺满了作战地图和文件。
“之仁来了,快坐快坐。”罗帅率先抬起头,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伸手招呼道。
宋之仁快步上前,先向两位领导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随后在一旁的木凳上坐下。“罗帅,聂帅,这次给部队带来了些物资和武器,希望能解燃眉之急。”他开门见山地说道。
罗荣桓元帅微微点头,眼神中满是欣慰:“之仁啊,你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之前那300吨粮食、60吨棉花,还有几千件工具,可真是雪中送炭。这次又带来这么多物资,部队上下都感激你啊。”
宋之仁谦逊地摆摆手:“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为抗战出份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罗帅还沉浸在下午搬运装备的兴奋中,武器清单被反复揉捏,嘴里还一遍一遍念叨着。“98k步枪5千支,子弹500万发;德国M24高爆手雷2万个;军用毛瑟手枪盒子炮1000支,子弹20万发;捷克式轻机枪200挺,子弹50万发……之仁,这些武器可都是宝贝啊!”
“是啊,之仁同志,你在上海的工作做得太出色了。?齐^盛,晓?说~蛧\ *毋*错_内¨容_”聂帅也忍不住称赞道,“能搞到这么多物资和先进武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宋之仁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在沦陷区工作,虽然危险重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抗战胜利,再难也要想办法。对了,罗帅,聂帅,我一首想问问,咱们115师现在大概有多少人?”
聂帅放下手中的茶杯,沉思片刻后说道:“具体统计起来有些困难,毕竟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在各地活动,跟随师部在一起的只有3000多人,可能会有误差。但大致估算,正规部队有1.5万人,其中主力战斗部队约1.2万。另外,还有游击队和民兵武装,加起来大概1万左右。”
罗帅补充道:“现在部队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以游击战为主,不和小鬼子硬碰硬。不过有了之仁你送来的这些武器,我有信心,明年主力作战部队的数量能翻一番。”
宋之仁听后,眉头微微皱起。他结合历史经验,深知八路军大扩军时期存在的问题,于是认真地说道:“罗帅,聂帅,我觉得兵贵精不贵多。大扩军虽然能增加部队数量,但如果训练和管理跟不上,战斗力反而会下降。”
聂帅闻言,眼前一亮,赞许地说道:“之仁,你能想到这点,很有远见啊。确实,部队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罗帅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后打趣道:“之仁,你这次亲自带队过来运输物资,不会是单单来见见领导吧?”
宋之仁神色一正,严肃地说:“罗帅,聂帅,其实我这次来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总部让我调查日军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经过多方调查,我发现日军打算从河北及河南两个方向,调集重兵围攻山西。~g,g.d!b`o`o`k\.¢n*e_t^之后,他们计划突破山西,攻入陕西,拿下西安,以此逼迫我军投降。”
聂帅听到这里,立刻起身走到地图前,借着油灯的光亮仔细查看。许久,他转过身,面色凝重地说:“之仁,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这个战略日军确实有可能实施。你能及时获取这么重要的情报,警觉性和战略分析能力都很强啊。你要是不做情报工作,来115师,我让你当个团长。”
宋之仁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聂帅,感谢您的赏识。但我深知自己在谍战工作中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还是更愿意搞后勤和情报工作,为部队提供支持。”
罗荣桓元帅笑着点点头,又问道:“之仁,之后你还有什么行程安排?”
宋之仁回答道:“打算在您这里打扰几天,我这个后勤部副部长还没怎么履行职责呢。另外,也想麻烦聂帅给我上上政治课。如今我也算是正团级干部了,一首游离于体制之外可不行。”
聂荣臻元帅哈哈大笑:“你确实需要好好补补政治课,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这时,罗帅收起笑容,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之仁,上次朱治和戴小明等人的事情,虽然是被日本人逮捕的,最后还弄成了疑似军统的间谍。但这件事白区总部十分不满意,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对你这个上海负责人的看法很大。要不是聂帅从中周旋,你小子麻烦可就大了。”
宋之仁无奈地苦笑:“我也是无妄之灾啊。不过,只要总部派出的不是锄奸暗杀团就好。”
聂帅接过话头:“这次总部派出‘王牌’小组,辅助你工作,你一定要注意,这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罗帅拍拍宋之仁的肩膀,语气坚定地说:“之仁,你是我115师正式任命的正团级干部,他们还没有这个胆量动你。你就放心去干,有什么困难,随时跟师部说。”
宋之仁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坚定地点点头:“请罗帅、聂帅放心,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把工作做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想尽办法完成任务。”
宋之仁端起粗瓷碗抿了口热水,蒸腾的雾气模糊了他年轻却沉稳的眉眼。他望着地图上蜿蜒的华北防线,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桌沿,忽然开口:“罗帅、聂帅,过段时间,我打算潜伏去河北和山西。一来把日军作战计划送到副总指挥手里,二来总部说120师和129师物资告急,希望我们筹措援助。”
罗帅手中的钢笔顿了顿,抬起头时镜片泛着微光:“从山东到山西,要穿过十几道封锁线,路上全是日军据点。你是上海站负责人,非要亲自带队?”
聂帅也放下茶杯,语气里带着兄长般的关切:“之仁,你如今掌管着地下交通线的半壁江山,万一出了事,多少物资渠道都要断。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个道理你比谁都懂。”
宋之仁将地图边缘抚平,苦笑中带着决然:“这次运输的军火数量太大,光是步枪就有上万支。更要紧的是,我准备给副总指挥送一些山炮。现在日军用炮楼碉堡把根据地切成碎块,山西前线急需要重火力撕开防线。”
两位对视一眼,眼里皆是惊讶。罗帅放下钢笔,声音不自觉抬高:“山炮?这可是能轰塌城墙的家伙,你从哪搞来的?”
“租界德国军火商手里,用了三批西药和黄金换的。”宋之仁翻开随身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交易细节,“不过之前没给115师送重武器,是考虑到咱们以游击战为主,重装备不利于机动。要是哪天需要阵地战,您二位一句话,我拼了命也给弄来。”
聂帅忍不住笑出声,伸手拍了拍宋之仁肩膀:“你这小子,口气比炮声还响。真要打起阵地战,我们还真得指望你这‘军火财神爷’。”
罗帅也被逗乐,从抽屉摸出信纸:“空口无凭,你给打个欠条。就写欠115师火炮一百门,炮弹一万发。”
宋之仁接过纸笔,毫不犹豫写下承诺。墨迹未干时,他抬头认真道:“等正面作战那天,我要亲手把这些火炮送到师部,到时候咱们摆个炮阵,痛痛快快轰鬼子一回。”
玩笑归玩笑,两位领导深知这承诺背后的分量。罗帅接过欠条仔细折好,语气又恢复了严肃:“物资筹备要小心,日军在河北设了物资缉查队,最近还增派了装甲巡逻车。路上多带几个向导,尽量走山间小道。”
“放心吧罗帅,我己经联系了当地的武工队,他们熟悉地形。”宋之仁将作战计划的密件贴身藏好,“过段时间,我就带人出发。”
夜色渐深,炭盆里的火炭烧得通红。两位领导离开后,宋之仁独自坐在桌前整理文件。窗外寒风呼啸,他却浑然不觉,反复核对运输路线和联络暗号。首到更夫敲过三更,才裹着军大衣在简易行军床上躺下。
月光透过窗纸洒进来,在墙上投下斑驳的树影。宋之仁望着晃动的影子,思绪却飘向了千里之外的山西战场。那些用血肉之躯对抗钢炮的战士,那些在封锁线外挨饿受冻的百姓,都成了他无法放下的牵挂。握着藏在枕头下的勃朗宁手枪,他在心里默默发誓: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把物资和情报送到战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