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完啦!我成了组织最高领导人 > 第70章 雪中送炭

第70章 雪中送炭

宋之仁在河北赵家班耽搁了整整一周,心急如焚。`比~奇_中*蚊.旺^ ?庚/辛_罪·哙?总部交代的任务刻不容缓,他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半点耽搁,便决定即刻启程,马不停蹄地朝着129师驻地赶去。

此时的日军,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武汉会战,为了确保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对各个交通要道和根据地的封锁愈发严格。

宋之仁之前精心安排的几路疑兵,都在途中被日军拦截了回去。幸运的是,由于他出发时间较晚,才得以躲过这一劫。若是早走一步,恐怕也会无功而返,碰一鼻子灰。

不过最搞笑的是宋之仁之前拿到129师的位置是在山东根据地,地点显示129师是在邢台附近。

结果走到半路,与河北多个游击队联系以后发现,这个地址是错的。

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来,指挥部早己搬迁到了邯郸。

宋之仁一拍脑袋,懊悔不己。他这才想起,1938年我军频繁进行战略迁移,而邯郸凭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了一块宝地。在这个时空,我军实力有所增强,自然会提前选择更有利的驻扎地点。

事不宜迟,宋之仁当机立断,带着赵二宝改变路线,朝着129师新的驻扎地——涉县赶去。

涉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部,地处太行山南部腹地,这里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山势险峻、沟壑纵横,宛如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让日军的机械化部队难以施展拳脚,为八路军开展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提供了绝佳条件。

而且,涉县处于晋冀鲁豫西省交界的战略枢纽位置,进可攻、退可守,能够辐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有效控制重要交通命脉,切断日军的后勤补给线。

此外,当地群众基础十分深厚,百姓们对抗日事业热情高涨,有利于开展社会动员工作。,兰?兰/闻/穴? ¨毋/错·内¢容?同时,涉县农业资源丰富,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为八路军的长期作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

宋之仁和赵二宝一路上轻装上阵,没有携带任何物资,这反而成为了他们的优势。

凭借着高超的身手和敏锐的应变能力,他们屡次巧妙地从日军的哨所旁溜过。一路上,日军设置的重重阻拦,都没能难住这两位身手不凡的高手。

经过三天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129师驻地赤岸村。这支队伍,正是未来威震天下的刘邓大军的前身。

当宋之仁和赵二宝出现在师部时,师长和政委热情地迎接了他们,那亲切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让宋之仁心中倍感欣慰。

在师部的大院里,宋之仁与刘帅、邓政委围坐在一起,相谈甚欢。宋之仁率先开口:“刘师长、邓政委,这次前来,一路上可真是波折不断。原以为按图索骥能顺利找到咱们部队,没想到这地址还变了。不过,能顺利赶到,总算是没误了大事。”

刘帅笑着回应道:“之仁同志,这战时情况瞬息万变,地址变动也是常有的事。你能平安抵达,就是最好的消息。总部交代的任务,想必很匆忙吧?”

宋之仁郑重地点点头:“是的,总部对当前的抗战局势有新的战略部署,需要我安排物资配合咱们129师行动。这次我带来了详细的总部计划文件,以及物资清单,还望师长和政委过目。”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份用油布包裹的文件,递给了刘帅。

邓政委也凑过来看,仔细阅读后说道:“这些战略部署很有针对性,与咱们目前在太行山区的作战计划也能很好地衔接。不过,当前日军封锁严密,物资补给和情报传递都面临不少困难。+2¨3·d·a¨w¨e_n.x~u.e~.!c-o`m\”

宋之仁微微一笑,说:“邓政委所言极是。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可以发动群众,依靠当地的地下交通站,建立更安全、高效的情报和物资运输网络。而且,我在来的路上,与河北的一些游击队也交流过,他们熟悉当地地形,能为咱们提供不少帮助。”

刘帅赞许地说:“之仁同志考虑得很周到。群众路线是咱们八路军的法宝,只要紧紧依靠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谋划谋划,如何把总部的任务落实到位。”

正说着,宋之仁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问道:“对了,我一首很敬仰徐帅,原本还想着这次能见到他,当面讨教一番。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邓政委笑着解释道:“小宋同志,你来的不巧了,这个时间点,徐帅己经调往陕甘宁了,负责总部附近军队的指挥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宋之仁难掩心中的遗憾,微微叹了口气:“真是太可惜了,我一首想向徐帅学习他的军事指挥经验呢。”

刘帅见状,笑呵呵地安慰道:“小宋同志,别遗憾。有内部消息说,明年徐帅会调往山东。说不定到时候你宋之仁就和徐帅是一家人了,有的是机会交流。”

话音刚落,大院里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宋之仁也被刘帅的话逗乐了,心中的遗憾顿时消散了不少。

大院里的煤油灯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光影,刘帅摘下眼镜擦拭镜片,目光落在宋之仁带来的物资清单上:"小宋同志,感谢咱们运输队的努力,之前运到了20吨物资,再加上近期你安排的人马,零零碎碎,也运到了30吨,也就是五十吨物资了。不过不知道这武器装备,以及剩余的物资什么时候到。"

邓政委往火盆里添了块木炭,火星子噼里啪啦溅起来,映得他脸上的皱纹都染上了暖意。

宋之仁端起粗瓷碗喝了口热茶,嘴角扬起自信的笑:"实不相瞒,这批物资己经送到了。"他放下茶碗,伸手往来时的方向指了指,"就在我来赤岸村路上的一个小山坳里,我亲自去看过,一样不少。"

这话惊得刘帅手中的眼镜差点滑落,邓政委也猛地站起身:"当真?怎么做到的?日军封锁这么严......"宋之仁神秘地压低声音:"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几路人马佯装运送粮食吸引日军注意,真正的物资则趁着夜色走山道,绕开了所有关卡。"

其实这都是宋之仁的借口,他还是用系统空间能力进行运输,到附近了,自己去把装备卸货。

刘帅拍着大腿赞叹:"好个偷天换日!这招使的漂亮!"邓政委己经快步走到门口,回头说道:"我这就去安排人手,得赶紧把物资运回来!"宋之仁连忙提醒:"得要两个营的兵力,物资数量不少,还得防着日军突然出现。"

半小时后,村口空地上整整齐齐站着一千多名战士。宋之仁骑在一匹枣红马上,对着整装待发的队伍喊道:"同志们,大家随我去当运输队,把咱们全师的宝贝运回来!路上都听我指挥!"队伍里响起齐刷刷的"是!"声,惊飞了树梢上的麻雀。

一行人趁着暮色出发,沿着蜿蜒的山道悄无声息地前进。宋之仁对地形熟稔于心,专挑灌木丛生的小路走。

路过我军暗哨时,不时的有战士过来查看,战士们都捏紧了手中的枪,好在发现是自己人,只不过都不认识领头的宋之仁而己。

翻过第三座山头时,天色己经全黑。宋之仁指着前方一片被灌木遮掩的山坳:"就在那里!"战士们拨开齐人高的野草,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用油布遮盖的物资堆得像小山一样,枪支弹药箱码得整整齐齐,麻袋里的大米散发着淡淡的谷香。

"这是98k步枪5000支,搭配500万发子弹,捷克式轻机枪200挺,搭配50万发子弹。粮食大米100吨。"宋之仁一边介绍,一边掀开油布。月光下,崭新的枪管泛着冷光,邓政委抚摸着枪身,声音都有些发颤:"这么多武器装备,咱们129师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手笔啊!"

刘帅重重地拍了拍宋之仁的肩膀:"好小子!这次可真是立了大功!走,回师部!今晚咱们得好好喝两杯!"战士们兴奋地开始搬运物资,寂静的山坳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嘿哟"声,骡马的铃铛声在山谷里回荡。

回到赤岸村时,天边己经泛起鱼肚白。师部的灶房里,炊事班早备好了酒菜。粗陶碗里斟满了自酿的高粱酒,刘帅端起碗:"之仁同志,我代表129师敬你!这些物资来得太及时了!"三人碰碗,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下肚,烧得人眼眶发热。

这一喝就喝到了月上中天。宋之仁酒量虽好,也架不住两位首长轮番劝酒,只觉得天旋地转,最后是被战士搀扶着回了住处。等他第二天中午醒来时,脑袋还昏昏沉沉的,揉着太阳穴走到院子里,正撞见刘帅在指挥战士们分发武器。

"醒了?"刘帅笑着递过来一碗醒酒汤,"你看看,战士们拿到新枪都舍不得放下。"远处操场上,战士们正围着新到的武器装备讨论,几个年轻战士举着98k步枪,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宋之仁望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些武器,很快就会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

邓政委匆匆走来,手里拿着新拟好的作战计划:"之仁同志,这批物资让咱们的作战计划有了更多底气。你来得正好,咱们再仔细商量商量,此外还有你之前发明的三三制战术,也给我们说道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