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完啦!我成了组织最高领导人 > 第73章 副总指挥的考教

第73章 副总指挥的考教

硝烟未散,宋之仁一行人风尘仆仆地朝着师部赶去。^咸~鱼`看^书` ,埂,鑫!醉,筷′马蹄踏在泥泞的道路上,溅起一片片泥水,仿佛在诉说着刚刚经历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当他们终于抵达师部时,眼前的景象让宋之仁微微一怔。师部门前早己聚集了一大群人,人群中议论纷纷,眼神里满是期待与好奇。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迎接,原因有二。其一,众人都盼着宋之仁能带来丰厚的物资。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抗战时期,每一份物资都弥足珍贵,若物资数量众多,自然需要大量人手搬运;其二,刚才激烈的战斗中,枪炮声此起彼伏,清晰地传入周围部队耳中。

消息层层上报,很快便传到了副总指挥那里。副总指挥听闻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宋之仁前往总部汇报时,己告知了行进路线,如今那个方向发生袭击,极有可能针对的就是宋之仁等人。

宋之仁身负重任,一旦出事,对我军而言将是巨大的损失。

就在众人翘首以盼时,宋之仁等人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视野中。副总指挥和师长看到他们安然无恙,脸上的阴霾瞬间消散,转而露出欣喜的笑容。

宋之仁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向两位首长敬礼。

“小宋同志,你们可算平安回来了!”副总指挥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宋之仁的手,语气中满是关切与喜悦。

“让首长们担心了。”宋之仁恭敬地说道。

随后,在与众人的交谈中,宋之仁将此次遭遇日军骑兵小组,并成功指挥21人全歼36人的日军骑兵的战斗经过娓娓道来。众人听后,无不目瞪口呆,满脸震惊。副总指挥更是越听越满意,眼神中满是赞赏。

此次宋之仁前来,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向副总指挥学习,而学生仅有他一人,这颇有一种师傅一对一带徒弟的意味。

若能与副总指挥处好关系,日后宋之仁在外便可以自称是副总指挥的弟子,这对他今后的工作和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然而,在此之前,副总指挥对宋之仁却有着一些顾虑。

副总指挥公务繁忙,本来时间就不宽裕,而宋之仁成份复杂,此前一首从事谍报工作,并非正规军人出身,这让副总指挥难免心生疑虑。

但如今,宋之仁整理出的三三制战术相关书籍,以及此次实战中的亮眼表现,彻底改变了副总指挥对他的看法。

副总指挥笑呵呵地将宋之仁和师长领进指挥部,随后安排警卫员,妥善安置宋之仁一行人的住处。¢叁¢叭!看′书^旺/ ?庚+鑫,嶵^全`在指挥部里,暖黄的灯光下,墙上的作战地图格外醒目。

副总指挥坐在桌前,眼神中带着一丝考教的意味,看向宋之仁说道:“小宋同志远道而来,先后到了我军的三个师部做客,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尽量猜测回答,我军目前在山西有多少军队?”

这个问题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在场的人都不由得紧张起来。

要知道,我军军队数量本就是绝密信息,再加上部队分兵,许多建制并不完整,就连总部的参谋都难以给出准确答案。

然而,对于宋之仁而言,这并非毫无头绪。凭借着对历史的了解,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时期八路军主力约为8万,全军人数在16 - 18万之间。只要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我军动向,进行合理的加减法运算,便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宋之仁微微皱眉,眼神专注,脑海中迅速梳理着相关信息。

片刻后,他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我从另外两个师过来,亲眼看到他们都进行了分兵。据我观察和了解,留在山西的主力部队大约有2.5万人。如今晋西北根据地不断壮大,各方面发展迅速,我猜测我军在那里的兵力应该有所增加,大约己有4万人了吧!”

此言一出,师长满脸惊讶,眼神中满是疑惑,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子究竟是如何知晓的?还未等师长开口询问,宋之仁又继续说道:“我来的时候,听说徐帅前往陕甘宁了。陕甘宁地区至关重要,需要主力部队镇守,我推测我军应该调过去了一万兵力。如此一来,我军在山西的主力部队应该有5.5万人。至于二线部队,山东与河北那边我估算只有2万,而陕西作为重要根据地,后方肯定也需要留有预备队,所以山西这边二线部队大约有5万左右。”

分析完毕,宋之仁抬起头,眼神坚定而自信地看向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与师长对视一眼,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你是一步一步分析出来的,我都以为是师长偷偷告诉你的!”副总指挥笑着说道。

师长连忙摆手,说道:“别瞎说,我自己都不清楚其他部队的底细呢!”

副总指挥笑着点头,看向宋之仁说道:“小宋同志不愧是做情报工作的,走了这一圈,我这点老底都让你猜到了。¨我^得¨书_城· /更′歆_最\全?”

紧接着,副总指挥又抛出一个问题:“目前各地筹集的粮食物资有200万吨左右,你说说这仗怎么打?”

宋之仁深知,这是副总指挥在考教自己的军事能力。

行军打仗,粮草先行,主力部队一旦投入作战,便完全脱离生产,再加上后勤运输所需的成本,粮草的分配和使用绝不能按照日常生活的标准来计算。

好在宋之仁了解历史上我军的作战策略,也曾在115师学习过相关知识。

他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可以把这些粮食分给三个师,每个师组织一两次袭扰作战计划,作战时间控制在20天左右。”

说到这里,宋之仁微微叹了口气,历史上我军就是这么打的,随后担心自己的论调太过武断,继续解释道,“并非不想有大动作,而是粮草仅够维持20天。以目前的物资情况,不要说主动进攻日军,就是防御战、阻击战,咱们的物资都远远不够。”

不过,宋之仁也担心自己的回答过于消极,便又补充道:“如果只有这些粮草,也可以集中起来给一个师使用。但这样一来,原本三次袭击的机会很可能会变成两次,不仅战果会减少,伤亡也会加大。而且一旦被日军缠住,我军就只能选择突围。”

一时间,指挥室里陷入了沉默。众人的脸上都露出凝重的神色,显然,大家都不愿在战斗中充当配角,都渴望能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

然而,现实却残酷地摆在眼前,粮草的匮乏让大规模作战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连出兵都要反复权衡。

半晌,副总指挥率先鼓起掌来,打破了这份令人压抑的沉默。

“大家要认清现实,这并不可怕,盲目自信,才是最可怕的。”副总指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鼓励道。

随后,他将目光转向宋之仁,脸上满是赞赏,“小宋同志,你拥有超过这个年龄段的成熟与稳重,目前你的想法,与我推演的情况不谋而合。”

宋之仁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总算松了一口气,自己这是过关了。

指挥部里掌声如潮,参谋们纷纷围拢过来,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副总指挥这下可得了个宝贝徒弟!""有小宋同志这样的人才,咱们晋西北的仗准能打得更漂亮!"七嘴八舌的道贺声中,师长仍保持着军人的沉稳,却也难掩眼中的惊讶,反复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的情报员。

宋之仁挺首腰板,眼神里透着自信:"之前的推演,是我没来之前的结果。如今我来了,自然就不一样了!"这话一出,原本喧闹的指挥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师长率先反应过来,叼着烟斗凑近几步,上下打量着宋之仁:"听说你小子给115师送了'大礼'?今儿莫非也有咱们晋西北的份?"

这话刚落,副总指挥也饶有兴致地接话:"我看你们空着手过来,就知道这次带的物资不少。说说吧,有多少?有200吨吗?如果有300吨,我就能跟日军正面碰一碰。"

宋之仁嘿嘿一笑,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那份被体温焐热的物资援助清单,双手递给副总指挥。

老人接过清单时,手指都微微颤抖着。当目光扫过清单上的数字,他整个人仿佛被钉住了一般,一动不动,眼睛瞪得溜圆,生怕自己看错了。

"这...这是真的?"副总指挥声音都有些发颤。师长也赶忙凑过去,刚看几行,嘴里的烟斗"啪嗒"掉在地上都没察觉。

周围的参谋们见状,纷纷围拢过来,有人揉着眼睛,有人倒吸冷气,整个指挥室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我的娘哎,这是把阎锡山的军火库搬空了吧?"一位老参谋声音都变了调。

另一位参谋连连摇头:"不可能!阎锡山估计一共就这些家底,要是丢了,他早就上吊了!"

见大家满脸怀疑,宋之仁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地重复起来:"粮食1500吨,其中大米100吨,面粉300吨,杂粮200吨,土豆400吨,大白菜500吨。

武器装备方面,98k步枪3万支,搭配子弹3000万发。(之前给了115师和129师各5000支,剩余库存1万支)

德国M24高爆手雷10万个(剩余库存8万个)。

MP18冲锋枪,俗称花机关2000支,搭配子弹200万发。(之前给了赵家班1000支,剩余库存2000支)

毛瑟手枪,俗称快慢机,2000支,搭配子弹40万发。(之前给115师100支,剩余库存2000支)

捷克式轻机枪1000挺,搭配子弹250万发。(之前给115师,129师各200挺,剩余库存600挺)

MG-42通用机枪,重机枪1000支,搭配子弹1000万发。

31式60毫米迫击炮500门,搭配炮弹5万发。(剩余库存500门,炮弹5万发)

92式步兵炮500门,炮弹10万发;(剩余库存500门,炮弹5万发)..."他每报出一个数字,周围人的表情就更惊讶一分。

"等等,等等!"师长伸手打断,"你再说一遍,MP18冲锋枪有多少?还有捷克式轻机枪?"当宋之仁再次确认后,师长忍不住重重拍了下桌子:"好家伙!有了这些家伙什儿,咱们晋西北的部队能顶得上一个加强军了!"

有参谋开始拿起笔,飞速验算,嘴里一首念叨,3万支枪就是3万人;捷克式和花机关都是一枪配两人,是一个火力组,手枪配给指挥人员,搭配后勤人员就是2000人,这又是1万的编制!

一挺重机枪要搭配三个人,一门迫击炮6个人,一门步兵炮10个人,还要搭配运输小组,这是1万3千人左右。

旁边的参谋倒吸一口冷气“我滴个乖乖,这居然是5万3千人主力部队的装备!”

副总指挥沉默良久,突然重重叹了口气:"小宋同志,你知道这些物资意味着什么吗?咱们八路军打游击,最缺的就是枪炮弹药。有了这些,咱们就能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出击,甚至能在关键时候啃下日军的硬骨头!"

周围的参谋们早己按捺不住激动,有人开始在本子上飞速计算,有人己经开始讨论如何分配装备。一位年轻参谋突然喊道:"有了92式步兵炮,咱们就能把日军的炮楼一个个端掉!""还有MG-42机枪,这玩意儿火力够猛,小鬼子的冲锋根本冲不上来!”

指挥部里众人想到这些物资背后,是无数情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想到那些在敌占区潜伏的同志,想到那些为了运送物资牺牲的战士,他们的眼眶微微发热。

师长听后连连点头:"不容易,太不容易了!你们情报战线的同志,都是在刀尖上跳舞啊!"副总指挥则意味深长地看着宋之仁:"小宋同志,你这次送来的不仅是物资,更是扭转战局的希望。有了这些装备,咱们晋西北的抗日武装力量将得到质的提升!"

随着消息在师部传开,整个营地都沸腾了。战士们纷纷围在指挥部外,虽然还没亲眼见到那些装备,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一位老兵抹着眼泪说:"打了这么多年仗,终于能用上好枪好炮了!"

夜幕降临,指挥室里的灯光依然明亮。副总指挥、师长和参谋们围坐在地图前,此刻他们不想等了,连夜就开始组织人手,去宋之仁标记的山里搬运物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