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童家寨,还没等休息,总部来电,小鬼子又出来了,目标还是冀南的八路军。^兰~兰`文`茓! *首\发¨
但是这次范围明显扩大了,冀中、鲁西、豫北都是小鬼子的攻击区域。
小鬼子也变精明了,表面上看是全线进攻,实际上不想周边的八路军支援冀南。
冀中、冀南八路军对小鬼子的威胁太大,这里可是小鬼子的粮仓。
实际上,小鬼子在华北对八路军进攻,还有一个原因,支援小鬼子南下。
按照时间推测,小鬼子即将发动长沙会战。
前段时间,河西支队打了小鬼子运输线,还真把小鬼子打疼了。
河西支队主动出击,也是为了打乱小鬼子的计划。
现在120师、晋察冀军区主力都在北岳一带活动,小鬼子没机会。
其他主力部队也都在积极备战,小鬼子注定白费气力。
总部非常关注河西情况,这是最新建立的军分区,部队也不多。
特意发来了电报,要求河西支队做好应急准备。
必要时,可以北撤、西撤,跟冀南或者386旅会合。
支队几位领导商量后,认为这种情况下,不能贸然撤离。
既然小鬼子对几个根据地都发动了进攻,现在压力都很大。¢白-马/书+院- \已+发,布+最′芯,蟑~洁?0?0\晓′税+旺` *追~蕞·薪~彰-踕·
“同志们,平原地区作战,容不得一点马虎。”
“总部下令,要求各部务必坚壁清野,不给小鬼子可乘之机。”
政委提前说了两句,算是传达上级的指示。
“政委都说了,我再强调一句,各部队绝不可跟小鬼子硬拼。”
“总部指示,前期我们犯了不少错误,要吸取教训。”
“首长也说了,打小鬼子,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两人提前一说,所有干部都明白了,这是基本框架。
不能跟小鬼子硬拼,要想办法把小鬼子这次围剿应付过去。
“当然,打,肯定要打,光是躲,肯定不行。”
“参谋长,你来说。”
李云飞站了起来,来到了地图前面。
“小鬼子这次进军河西的部队,西边是新乡方向的一个联队,东边是鲁西小鬼子两个大队。”
“至于是不是还有其他小鬼子,暂时不确定。”
“支队司令部,原本有个想法,是把所有主力集中起来,分割小鬼子,择机清除一路。”
“不过,总部命令发下来,司令员、政委商量后,对作战计划进行了调整。?墈~书`屋¨小\税!惘` ~罪?芯^章!結,耕+辛?快′”
“除了黄河大队,分成若干小部队,在周边坚持,其他部队悄悄往黄河故道撤退。”
李云飞也不卖关子,这都是商讨后的事情。
“主力团、豫北大队、封兰大队,择机过河向河东出击,进入鲁西。”
说到这里,下面的几个大队长、营长、教导员都吃了一惊。
这是要离开根据地呢,要到这个程度了。
“大家别误会,也不是完全躲避,河东开打,就是要把小鬼子打回去。”
李云飞又补充了一句,要是战士们误会了,影响士气。
“我们也上报师部了,这算是一次尝试。”
司令员也解释了一句,确实不要想岔了。
“司令员,下命令吧。”
封兰大队大队长陈路站了起来,非常首接,那还讨论啥。
“是啊,参谋长,宣布吧。”
副司令员兼独立团团长徐胜也说了一句,这也是一个爽快人。
司令员、政委都笑了,本来是想着开会讨论一下计划,结果大家都急了。
河西支队成立后,实际上大部分时间在锻炼。
跟小鬼子打了几次,都是小打小闹,各部队零散作战。
“好,参谋长,那就宣布命令。”
“好,那我宣布支队司令部命令,独立团一营、二营过河后向黄集方向进军,沿着东鱼河一首向东,拿下南王店,封兰大队配合。”
“独立团三营、新兵营向考城方向进军,沿南蔡河向东进攻,拿下八里湾,豫北大队配合。”
“支队司令部跟随南路行动,北路由徐副司令员、郭副政委指挥。”
“这次各部队要做好坚持一个月的准备,所以能隐藏的尽量留在根据地。”
“伤员会全部撤到故道的芦苇荡中,非战斗人员也全部撤进去。”
“黄河支队原则上不离开故道,特殊情况下可以临机处理。”
“地方干部,同步通知,不允许隐蔽在村民中,必须在村外隐蔽,可以进入地道。”
这一点是李云飞特意提出来的,小鬼子来了,想躲在村民中,很难。
“乖乖,这是要迎着小鬼子打呢。”
陈路看着地图,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河西支队不但没撤,还跟小鬼子面对面了。
“是的,我们就是跟小鬼子面对面,但,不是违反总部命令,是迂回。”
“小鬼子以为我们会往西撤,我们反而迎着上去,让小鬼子扑空。”
司令员站了起来,走到了地图前面。
“各部队,前期进军,一定要隐蔽,黄集、考城,都不能打。”
“北路的南王店、南路的八里湾,攻打的时候,要快速,不能暴露我们的意图。”
“如果有机会,我们就拿下曹县,如果没有机会,部队向单县进军。”
司令员干脆把后面的计划也说了,不过,因为这是备选方案,只简单提了一句。
“同志们,这是河西支队成立后的第一仗,总部的首长都关注我们。”
“要打,就必须打好,还不能损失大了,我们这点兵力来之不易。”
政委再次叮嘱了一句,新部队,就担心出师不利。
河西支队别看都是新组合的部队,基本素质还行,不到半天,完成全军整备。
因为是跨区域长时间作战,各部队都做了一点精简。
特别是行动不便,伤势没有痊愈的战士都留了下来,整编到了黄河大队中。
黄河大队整编成了4个连,每个连都在200人以上,整建制留在黄河故道。
黄河改道后,故道很多地方变成了湿地,芦苇丛生,倒是一个很好的隐蔽点。
再就是军区一些地方干部,留下一部分在村里坚持。
经过这段时间根据地军民的不懈努力,各村地道己经初具规模。
当然,肯定不能像地道战里那样,那是特例。
但是,躲避、伏击能做到,再加上地雷,够小鬼子喝一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