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络的人,没什么野心,还总对皇帝表着忠心。?新.完,本·神?站¢ ?首¢发·
“陛下,病已过来的路上瞧见长公主殿下了,公主殿下她……是否为了京兆尹身亡一事而来?”病已入座后直言。
刘弗陵横眉一挑:“是也,非也。京兆尹的事不过是个由头,她是来弹劾大将军的,病已,你认为呢,大将军是否擅权?”
“臣一向未涉朝堂之事,实在不知。”刘弗陵的目光敏锐,而病已却表现得十分平静:“臣昨日听闻京兆尹之事大为震惊,今晨又听说昨日有县令带兵在公主府抓人,心中更是大骇,方才看见公主愤然离去,故有此一问,是臣问多了。”
“无妨,你来找朕是为何事?”
“前几日臣曾向陛下禀告过东市集会上出现过一个妖媚男子,不知陛下可有此人线索?”
刘弗陵的目光转而看向桌上的铜锅,透过热气,病已甚至看到了他眼中些许意味不明的怒意:“朕正想同你说此事,你不是说记得那人的长相吗,朕已经命人找了一名画师,此画师名毛三秋,最善人物画,你让秦内侍带你去寻他,先将此人的画像画好,回头再布置缉拿之事。*搜!搜¨小~说?网¢ _无-错.内.容?”
病已恭敬应下,刘弗陵的回答虽没否认,但也绝口不提鄂邑公主与张千秋,而他脸上那丝一闪而过的怒意着实让病已在意。
待病已找到毛三秋画成了画像,他再去了一趟鄂邑公主府,公主府外有府兵戒严,他没寻到张千秋的踪影。
病已想,张千秋今日没有回公主府周边值守,想是已与皇帝汇报过的,而既然今日公主从温室殿得到的结果并不满意,说明皇帝与霍光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只是这共识达成的前因他并不清楚,但这样一来,霍光与鄂邑公主势必形同水火。
皇帝呢,他是否乐意见到这样一个结果,有人在明处成为他的掩护,开始与鄂邑公主的势力周旋?
病已曾听张贺说过先帝与卫太子的一些往事。!咸_鱼-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先帝是一个雄韬伟略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大汉终于摆脱了自高祖起对匈奴的畏惧,他开疆扩土,任用酷吏,废除丞相,加强中央集权,独尊儒术。
但这样的君主,却有一个事事讲求仁义礼信的太子,这曾是许多依附先帝嫔妃李夫人及外戚李广利将军的大臣攻击卫太子的点,但先帝却总说,他与太子性格互补,太子正适合守住他打下来的江山。
病已是相信先帝这些想法的,他相信先帝曾认真地将卫太子* 当做接班人来培养,他们因为行事风格的不同反而十分合拍,默契配合着处理朝堂上的纷争。
但是,人心和朝中局势都是会变的,当先帝真正有了对自己年老死亡的恐惧,而太子的气势却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就会变,他会想要剥夺太子的权力,会想要一个温顺而服从的接班人,但那时的太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父亲心态的变化,才最终承担了巫蛊之祸的恶果。
今日的刘弗陵,或许也具有这样一种君主的心态,他需要霍光帮他稳定朝堂,甚至去除鄂邑公主的势力,所以他会与霍光在一定场合下达成共识,但事实是,霍光不会是他永远的伙伴。
而作为一步步在先帝手下成长起来的辅政大臣,霍光更应是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病已不知道刘弗陵知晓多少事,又有多少目的,但他今日隔着那冬日铜锅上的氤氲,分明看到了皇帝温和外表之下的另一面。
【作者有话说】
刘弗陵在皇位上这么多年是有自己的思考的,后来的病已也会逐渐体会上位者的心态。
21 再提婚事
◎如果生在掖庭自保已是不易◎
病已回宫时,正巧遇到了行色匆匆往外边去的平君。
平君的神色有些憔悴,手上还拿着一些布料,上面的纹样他见过,有茱萸草,也有衔尾锦鲤……
“平君。”他先打了招呼:“云青还好么?”
平君这才看见他,便朝他靠近几步,轻轻叹一口气:“吃了药睡下了。”
欧侯云青被他们从长安狱接出来的时候正是高烧,他外伤未愈又有内毒,回到家中也是好一番折腾,张贺请了数名医者前来为他诊治,开了药,又将伤口都敷药包扎了,众人才有所消停。
平君也折腾了许久,欧侯夫人看事情忙的差不多,便让她回去休息。
可她哪里有休息的时间,回去后就赶忙将昨晚没绣完的绣样赶出来,需得今日送给霍成君过目。
这倒没什么,只是她见病已在身旁,却又红了眼:“医者说……云青的腿恐怕要留下些瑕疵。”
其实她挺不想红眼睛,但往往看见病已的时候,她才好将心中的苦痛委屈说出来。
“你别担心,我会请陛下帮忙,看能否多叫些医者来诊治。”病已柔声安慰:“你这又是要去哪里?”
平君听言自觉失态,吸了吸鼻子,说:“就是霍家小姐在西市的布坊。”
“我同你一起去。”病已说着,伸手接过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