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海:另一个未知的宇宙 > 第144章完结

第144章完结

但活跃是否意味着是活的生命呢?

人们首先预测冰层的厚度以及冰下海洋的深度,“伽利略号”与“旅行者号”太空探测器发回的数据提供了帮助。?白.马`书+院- ?首?发!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上可以确定,它的表层厚度可达 19 公里,而下面的深渊足可让地球上所有的大洋看上去就像一个鱼池。欧罗巴上的海洋深度介于 80 公里到 100 公里之间,在太阳系内的各大天体中,它的水含量是最高的。但奇怪的是,它的表面没有发现任何陨石坑,这证明了两点:第一,这个卫星比较年轻,也就是说它产生时,木星已经存在很多年了。第二,早期欧罗巴的表面应该是流动的。就在 5000 万年以前,欧罗巴上面应该还有海洋。当时的水应该比今天的水温度高一些,并且包含各种小行星和彗星所含的有机物质。

水、温度和有机物。事实上,进化女神所需的基本元素已经准备就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得欧罗巴的表面完全结冰呢?

我们的南极圈里有一片湖泊,没有人能够跳进这个湖里。.E`Z,暁^税!枉. `哽+薪!罪-哙,不是因为它太冷。沃斯托克冰湖隐藏在冰层下 4 公里处,尽管它的水温很低,仅为-3°C,但却没有完全冻结,因为冰层产生了巨大压力。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这里大片的水域(250 公里长,差不多与加拿大的安大略湖一样大)从未见过阳光,因为它的位置只能接受地面的温度。因此,在沃斯托克湖里几乎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然而根据新理论,沃斯托克湖实际上是几百万年前,甚至几十万年前才结冻的,因此人们至少可以找到某些生命的印记。经由在冰层上钻孔和取水样等科学方法,终于证实了这种说法:下面存在着生命!主要是单细胞生物,但无论如何也是生命。对泥泞的湖底进行研究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耗资巨大,但研究者猜测那里应该会有数百万年高龄的细菌培养基。

自从人们发现密封的水域中也存在着生命体以来,地外生物学家就对欧罗巴给予了更多关注。

很多著名专家都认为,木星的卫星上存在生命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方面,木星的潮汐能让欧罗巴不停地颠簸、变形,这对水域的充分搅拌是很有益的。!如^蚊,惘? !免`废/岳?独.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也逐渐升高。它们不断膨胀,最后在断裂区形成一条道路,并且向上凸起。这样,有机生命体就可以在水底生存了。

克里斯托弗·希巴是美国加州 SETI(搜寻地球外高等智慧生物计划)的教授,他认为欧罗巴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出现生命的天体。持怀疑态度的人当然会问,那些生命在漆黑一片、冰冷无比的海洋中靠什么来维持生命呢?

希巴用两个模型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一方面,位于木星磁场中的高能量微粒会不断聚集和加速,最后在欧罗巴的外壳中发生爆炸,从而导致表层的分子发生分裂,进而释放出氧气和过氧化氢,分裂所产生的物质可能会经过裂缝区进入海洋深处,从而成为初级的能量源。这种模型要求断裂层必须横越整个冰层,而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事实上,可能性更大的一种情况是,那里不断涌现一些新的糊状冰块,在表面与断裂边缘发生摩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营养成分的传输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没关系。欧罗巴上的微生物可以忍饥挨饿度过上千年的时间。据我们所知,单细胞生物的生命力强得惊人,它们可以在寒冷的季节里一连数百年僵硬不动,看起来跟死了一样——一旦生存的条件得到改善,生命又会重新复苏。

希巴指出另一种获得能量的方式。假设欧罗巴的海洋中含有特定的盐分,那么其中就会存在某种放射性的钾 40 同位素。这种射线或许足以使流动的水发生裂解,从而分离出氧气和过氧化氢。即使是在冰层中,也会发生这种反应。当然,与能量充沛的微粒发生的表面爆炸相比,这种反应肯定没那么剧烈。“但是它也足以产生大约 1 万吨的生物量。”希巴估计说。这跟我们的海洋所产生的生物量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在欧罗巴的海洋中,生物量的浓度应该会低一些。但是,希巴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性,即冰洋中释放出来的氧气要比地球上的氧气更容易沉积下来,这反而会导致生物量的浓度更高。

一般而言,我们想象中的外星生物是以能够自我复制的链式分子为基础的。但是希巴却摇头拒绝这种想法,他可不愿意去和电影上常常出现的外星异形打交道,他已经想好了第三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中,断裂区也扮演了某种角色,这一次不是作为由外而内进行传输的通道,而是由内而外的通道。水位不断升高,直到冰层表面下方很近的地方,甚至到达冰层表面。此时欧罗巴上的空气极其稀薄,就像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咖啡一样。它们当中含有一定的氧气量。当遥远的太阳发出紫外线,使冰层表面融化,并破坏那些能量充沛的微粒时,这些氧气被保留了下来。释放出来的氧气继续留在欧罗巴的引力场中,而轻一些的氢气则消失在太空里。

在几乎是真空的区域中,冰发生了汽化、液化,然后重新结冰,汽化、液化、凝固,循环往复。水的流动使得断裂层愈来愈大。所有一切都不断地重新混合,水、有机物质、表面的分子等等,都被紫外线破坏,从而产生高能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生物有可能在复杂的环境下逐渐成长,长长的根扎进冰块中,并用它们微小的叶片捕捉偶尔闪现的光子。我们应该怎样为它们命名呢?小叶片体?历史上有过比这更愚蠢的名字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