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 > 第24章完结

第24章完结

[69] 杨丽丽:《一位明代翰林官员的工作履历:〈徐显卿宦迹图〉图像简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4期,第63页。/武¨4,墈-书? ¢嶵^歆′蟑*踕?哽-辛′快¨关于此图的讨论,尚有朱鸿《〈徐显卿宦迹图〉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2期,第47~80页。毛文芳也提到康熙文人的行乐图类型有标示个人功业、编年画像与行迹图等,参见毛文芳《图成行乐:明清文人画像题咏析论》,台湾学生书局,2008,第27~41页。明代以前关于个人事迹图绘的文字记录几乎未见,留存下来的也极少,与明代中叶之后的大量文集条目,形成显著对比。如《十咏图(送丁秀才赴举)》、《送郝玄明使秦图》,参见Ann Clapp,Commemorative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Princeton,New Jersey:P.Y. and Kinmay W. Tang Center for East Asian Art,2012),15-40。以及可能是描绘元初官员事迹的传金代《赵遹泸南平夷图》卷,见傅熹年《访美所见中国古代名画札记(下)》;Maxwell K. Hearn,“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under the Mongols,” 211-213。*咸′鱼!看_书!枉* .蕪_错.内^容.

[70] 例如《云衡履历图》,见边贡《华泉集》卷九《文集·云衡履历后序》,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4册,第8页a~9页a;刘春:《东川刘文简公集》卷七《都宪王公履历图序》,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3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刘起宗刻本影印,第2页a~3页a;“《蒲州集》二本……系明陈绾撰……卷八杨南海履历图序”,见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四种》,《抽毁书目》,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9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年(1884)刻咫进斋丛书第三集本影印,第20页b。又,晚清唐鹪安题《孙峰溪佥宪云山履历图》,不知是否依据孙氏所著《云山履历稿》,抑或另有他据。葛嗣浵:《爱日吟庐书画续录》卷八《乡先哲遗墨》,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08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据清宣统二年(1910)葛氏刻本影印,第1页a。!g+u+g+e\y/u_e!d?u·.?c.o?m·

[71] 例如《宦途履历图诗》,见邱浚《琼台会稿》卷十《宦途履历图诗序》,收入《丛书集成三编》文学类第38~39册,新文丰出版社,1996年据丘文庄公丛书本影印,第30页b~32页a。

[72] 例如《题王显宗巡历图》,见贝琼《清江诗集》卷八《题王显宗巡历图》,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8册,第15页b。

[73] 例如《少保雨川葛翁行历图像序》,见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六十九《文部·少保雨川葛翁行历图像序》,第8页a~10页b。另有康熙时张贞《丁野鹤先生行历图记》记载丁耀亢(1599~1669)自写“行历一卷”,应亦是沿袭明代的用法。见张贞《杞田集》卷四《丁野鹤先生行历图记》,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第28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据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春岑阁刻本影印,第1页a~2页b。

[74] 邹守益:《王阳明先生图谱》,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四辑第1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据清钞本影印,第468~485页。

[75] 此与年谱形式的传记亦有关系,尤其是依照个人生涯时序的自叙年谱。自叙年谱的讨论参见Pei-yi Wu,The Confucian’s Progress:Autobiographical Writings in Traditional China(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1989),32-41。自个人生涯选择重要事件描绘为图的做法,若是应用于过去不平凡的人物如释迦牟尼、孔子等,则有《释氏源流》、《圣迹图》等模式。关于《圣迹图》的讨论,参见许瑜翎《明代孔子“圣迹图”研究:以传世正统九年本〈圣迹图〉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中国美术史组,2010;Julia Murray,Mirror of Morality:Chinese Narrative Illustration and Confucian Ideology(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7)。

[76] 骆徒宇:《澹然斋存稿》卷一《咏徐大夫素履十二图》,第34页a~37页b。

[77] 刘伯燮:《鹤鸣集》卷十三《七言杂体·江陵刘侍御四美册》,第9页a~10页b。

[78] 吴玄应:《雁荡山樵诗集》卷十一《宦游纪胜杂题为唐大参赋》,台北故宫博物院,1997年据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乐清吴氏家刊本摄制微卷,第9~11页。这种宦游图和清代如张宝(1763~1832)《泛槎图》或麟庆(1791~1846)《鸿雪因缘图记》主要描绘仕宦游历风景的方式不太相同。张宝:《泛槎图》,北京古籍出版社,1988;范白丁:《〈鸿雪因缘图记〉成书考》,《新美术》2008年第29期,第44~48页。不过,清代亦有如《阿克敦奉使图》的首幅图式为下文将述及之金门待漏像者,亦有描绘其奉使至朝鲜之风景者。图版参见阿克敦《奉使图》,黄有福、千和淑校注,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79] 黄彭年:《陶楼文钞》卷十一《题明范文忠公画像并宦迹图》,第2页a~8页b。

[80] 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卷二十二《张恭懿公宦迹图卷》,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08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据清光绪十七年(1891)吴兴陆氏家塾刻本影印,第12页a~21页b。

[81] 李濂:《嵩渚文集》卷十四《七言古诗三·题储御使四图》,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0~71册,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据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影印,第12页b~13页b。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