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 > 第24章完结

第24章完结

Key Words:Tang Dynasty;the Emperor;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 * *

[1]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唐后期以皇权为主导的制度变迁研究”(批准号14YJA770017)以及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7至16世纪的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的成果。?精,武′暁?说!徃¨ -耕?欣¨醉\哙-

[2] 施米特:《关于权力的对话——对卡尔·施米特的一个访谈》,吴增定译,见舒炜编《施米特:政治的剩余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313、316页。

[3] 关于武则天置匦的时间、地点,史料记载略有差异,学者有所探讨。参见马俊民《唐代匦使院制考论》,《天津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毛蕾《唐“铜匦”设置地点小考》,《唐史论丛》第11辑,三秦出版社,2009。

[4] (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九《中书省》“匦使院”条,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92,第282页。^零¨点_看_书- !已¨发?布/最`辛*章+节_

[5] 《唐大诏令集》卷八二,中宗神龙元年《申冤制》,“其官人、百姓等,有冤未申、或狱讼失职、或贤才不举、或进献谋猷,如此之流,任其投匦”,见(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商务印书馆,1959,第473页。《唐会要》卷三六《蕃夷请经史》记玄宗开元十九年,正九品下阶秘书正字“于休烈上表,投招谏匦言曰”,见(宋)王溥《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778页。《陈子昂集校注》卷五《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千余人复连表诣阙投匦,乞君以墨缞从事”,见彭庆生校注《陈子昂集校注》,黄山书社,2015,第802页。

[6] 杜佑《通典》卷二一《职官三》“谏议大夫”条注,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徐庭云、谢方点校,中华书局,1988,第555页。(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五○《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第2143页。

[7] 《册府元龟》卷六八《帝王部·求贤二》,玄宗开元七年敕“诸投匦献书上策人,其中或有怀才抱器者,不能自达,宜令理匦使料简,随事探赜,仍加考试,如有可采,具状奏闻”,见(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第762页。*兰,兰·闻·血! ?追,蕞,薪?蟑,洁_

[8] 《唐会要》卷五五《省号下·匦》,第1123页。

[9] (宋)李昉:《文苑英华》卷四六二《诏天下搜贤俊制》,中华书局,1966,第2354页。

[10] 《唐大诏令集》卷二《代宗即位赦》,第9页。

[11] 《旧唐书》卷一一《代宗纪》,第270页。

[12] 分见《唐大诏令集》卷一○五《令百官言事诏》,第536页;《唐会要》卷五五《省号下·匦》,第1123页。

[13] 独孤及撰,刘鹏、李桃校注《毘陵集校注》卷四《谏表》,辽海出版社,2007,第84页。

[14] (宋)宋祁等:《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中华书局,1975,第1207页。

[15] 《唐会要》卷五五《省号下·匦》,第1123页。

[16] 《旧唐书》卷一七一《李中敏传》,第4451页。

[17]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第1207页。《唐会要》卷五五《省号下·匦》,第1125页。

[18] 《唐大诏令集》卷九九《厘革匦函进状诏》,第503页。

[19] 《唐会要》卷五五《省号下·匦》,第1126页。

[20]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吏部郎中员外郎”条,第33页。又见《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礼部郎中员外郎”条,第114页。《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作“两省自侍中、中书令已下,尽名供奉官”,第1819页。

[21] 《册府元龟》卷一○二《帝王部·招谏一》,第1224页。

[22] 唐代官员向皇帝的口头汇报不一定是面奏,也可以请人代为口奏。如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六月,中书舍人崔祐甫打算将自己的意见请中使吴承倩转奏,“祐甫将附中使口奏,承倩不受,乃抗疏曰:……”。见《册府元龟》卷五五一《词臣部·器识》,第6617页。

[23] 《新唐书》卷一六一《庾敬休传》,第4986页。

[24] 较为系统的研究,请参松本保宣《唐王朝の宮城と御前会議——唐代聴證制度の展開》第三章“唐代常朝制度試論”,晃洋書房,2006;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唐史论丛》第10辑,三秦出版社,2008。

[25] 《唐会要》卷二五《百官奏事》,第556页。

[26] 《唐六典》卷九《中书省》“起居舍人”条注,“自永徽已后,起居唯得对仗承旨,仗下之后,谋议皆不得预闻”,第278页。《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门下省起居郎”条,“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第1208页。

[27] 《唐会要》卷二五《百官奏事》,第556页。

[28] 《唐会要》卷六一《御史台·知班》,第1256页。

[29]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程毅中点校,中华书局,1979,第44页。《通典》卷二四《职官六·御史台》及两唐书宗楚客传均记弹劾者为监察御史崔琬,弹劾名目略有差别。

[30] 《唐六典》卷一三《御史台》,第379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