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蒋介石日记揭秘 > 第77章完结

第77章完结

不及抵抗。?萝?拉¢暁,说` -首`发!蒋介石以此比喻敌人之“快”。

“第二,就是‘硬’。坚守阵地,不易动摇。

“第三,就是‘锐’。惯用锥

形突击战术,勇往直前。

“第四,就是‘密’。行动保持秘密,令人莫测。”

蒋介石认为,在辽阔的中国,日本把战线

拉得过长,使其兵力与补给都到了极限。他分析道:

“敌人的弱点,也有四点:

“第一,就是‘小’。以后只有小兵力

来侵犯扰乱。

“第二,就是‘短’。只能有短时间的战斗力。

“第三,就是‘浅’。不能深入内侵,只能作近距离攻击

“第四,就是‘虚’。预备兵力用罄,其后方完全空虚。”

蒋介石根据四长四弱,定出制胜之法。¢萝-拉?晓-说! +追·罪,欣?章-踕,他概括为:

“(一)利用敌人的弱点--敌人只有小部队作战,而我们可用大部队进攻;敌人只能作短时间的进犯,而我们都用长时间来周旋;敌人

只能作浅距离的进攻,而我们可以纵深配备来击破他;敌人后方一定空虚,而我们则可全力攻击以制胜!

“(二)打破敌人的长

处--以我之稳定,足制敌之‘快速’;以我之坚韧,足克敌之‘强硬’;以我之‘纵深优兵’,可挫敌之‘锐利部队’;以我之谍报

‘严明’,可破敌之‘秘密’伎俩!”

日军当日便获取了蒋介石在柳州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的情报,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于是派出飞机对开会地点实行瞄准轰炸。

轰炸情况,蒋介石的叙述很详尽,描写得也很细腻,就连他当时的“匆促之情”也做

出蕴藻浜了形象的比喻,使人看了感到形象真实可信。

日机此次瞄准轰炸,是对上半年在中国军队发动的冬季攻势中遭到惨败

的一种报复;同时,企图炸死国民党军事统帅蒋介石。?k¢a/n/s+h.u!w^a?.·c¢o′m?

【3月1日】

共党如不安分守纪律,我政府决不能听其叛国。至于俄国是否接济,乃不在我心中。吾人决不对外有所希求,更不

可迁就外援而贻内患也。

1939年冬到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其目的就是要消灭共产党。

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将其主力用于正面战场,对国民党采取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政策。广

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发觉真正的劲敌不是国民党而是共产党,因而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政策,采取政

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从此日军一方面大举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一方面加强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

国民党副总裁汪

精卫已经“降”过去了,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资产阶级,虽然留在抗战阵营,但极为动摇。

蒋介石于是采取了趁火打劫

,助纣为虐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把其主要力量集中在以重庆和西安为中心的西南和西北部,保存实力,避战观战,加紧

打击共产党。

让共产党“安分守纪律”,任其宰割,如不顺从其打、杀,便诬其“叛国”,这就是蒋介石的伎俩。

“至

于倭国是否接济,乃不在我心中”是假也是真。要说是真,因为英美眼下援华已经开始,有了靠山,无须害怕;说它是假,他何尝不

盼着苏联出兵援华牵制日寇,以解困境。只是要“反共”必“反苏”,不“反苏”“反共”难,只好“忍痛割爱”了,坚决“反共”

,于是掀起“反共高潮”。

【3月7日】

一、不准认防地为私有,不应掩护叛军与袭击友军。

二、应言行一致,协力互助,建立共信。

三、

不应擅委官吏,更不应残杀政府官吏。

四、不应尽征民粮,断绝民食。

五、不应擅发私钞。

这是蒋介石于3月7日

夜间手拟对第十八集团军代表“训示”。

这是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业已失败的时候而下的“格杀令”。

面对国民党军

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八路军进行了自卫反击。

在陕甘宁边区,王震率领120师359旅协同留守部队,回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在晋西和晋东南的抗日决死队在薄一波的领导下击退了阎锡山军队的进攻;在绥德八路军赶走了专事摩擦“反共”的何绍南部;八路

军还在磁(县)武(安)林(县)涉(县)地区消灭了摩擦反共的朱怀冰部的三个师。

这是巩固抗日根据地,打击“反共”不抗日的顽

固派,怎能说是“认防地为私有”、“掩护叛军与袭击友军”!

蒋介石这天日记不过是国民党顽固派所大肆鼓吹的“一个主义

、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谬论的翻版,其用意是诬蔑攻击中国共产党,实行一党专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