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第4章完结

第4章完结

实现全国解放都是不利的。`p-i?n?g′f/a`n+w`x`w_.!c+o`m*中共中央决定抓住战机,将其就地予以歼灭,以加速国

民党政权在全国的总崩溃。因此,毛泽东决定马上发动平津战役,击垮华北傅作义

集团。

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早年投笔从戎,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

日战争,是驰名中外的爱国将领。他与蒋介石多有矛盾,与之貌合神离,但由于旧

观念的驱使,始终没有脱离蒋介石。傅作义集团所辖60万大军,20万是傅的嫡系部

队,另40万是蒋介石的"中央军"。根据当时全国和华北的战争形势,傅作义集团

采取"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在华北大地上,东起

北宁线的滦县,西到平绥路的柴沟堡,东西约1200多里的狭长地带,以北平、天津、

张家口、塘沽、新保安为重点,摆成一字长蛇阵,既可守又可逃,以静制动。*x/s~h·b-o?o!k/.\c?o-m′

针对傅作义集团的情况,中共中央决定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约计150万兵

力,共同投入平津战役,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负责具体指挥

。作战方针上,鉴于国民党军可随时西逃绥远或向东由天津、塘沽从海上南逃,为

了防止其跑掉,在战术上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法,决定首攻塘沽和新保安,

切断敌人逃跑之路。

1948年11月29日,杨成武率领的华野第三兵团开始包围张家口,平津战役开始

了。战役的第一阶段,解放军采取隔而不围或围而不打的方针,分东西两集团着手

分割、包围傅作义部。到12月25日,傅作义的60万部队已被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

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地区。敌人的西逃或东逃之路被阻,傅作义集团欲跑

不成,欲战不能,由"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w?o!s!h!u·c*h_e?n~g,.·c!o*m¨被围在新保安的是傅作义

的第三十五军,军长是傅的心腹干将郭景云,被围在张家口的是孙兰峰的第十兵团,

他们均为傅作义的嫡系部队。为了加快战役的进展,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华北第二兵

团杨得志部、第三兵团杨成武部分别担任攻取新保安、张家口的任务。经过激战,

解放军相继拿下了新保安和张家口,新保安守军将领郭景云战败自杀,张家口守军

将领孙兰峰被俘,傅作义的老本基本上也打光了。平绥全线获得解放,北平之敌西

逃的希望化为泡影。

这时,在军事打击的配合下,中共展开争取傅作义和平起义的工作。经过一系

列秘密接触谈判,在各方开导和形势的逼迫之下,傅作义于12月23日就起义事宜亲

自给毛泽东发去一份电报,电文如下:

毛先生

一、今后治华建国之道,应交由贵方任之,以达成共同政治目的。

二、为求人民迅即得救,拟即通电全国,停止战斗,促成全面和平统一。

三、余绝不保持军队,亦无任何政治企图。

四、在过渡阶段,为避免破坏事件及糜烂地方,通电发出后,国军即停止任何

攻击行动,暂维持现状。贵军队亦请稍向后撤,恢复交通,安定秩序,细节问题请

指派人员在平商谈解决。在此转圜时期,盼勿以缴械方式责余为难。过此阶段之后,

军队如何处理,均由先生决定。望能顾及事实,妥善处理,余相信先生之政治主张

及政治风度,谅能大有助于全国之底定。

傅作义

1月23日

毛泽东接电后,对傅作义的态度和目前的处境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新保安、

张家口之敌被歼后,傅作义在华北的地位有了明显改变,他对共产党的态度也趋向

缓和,但蒋介石一直在对他施加压力,迫其南撤,故傅作义实质上还没最后下决断,

处于动摇、犹豫之间。毛泽东从傅作义的处境设想,对他提出几条说明和建议:目

前不要发通电,这样做很危险;中共将其列入43人战犯名单,请其谅解;傅氏不应

去南京,否则有被扣留的危险;双方应进一步谈判。傅作义听了这些意见后,如释

重负,派人与中共继续会谈。

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中共又做好了进攻华北重城天津的准备,从而也争取到

了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在谈判中,中共明确要求傅作义在1月24日午夜前就和平起

义问题进行答复,否则解放军将对天津发起总攻。

这时,蒋介石已察觉傅作义正与解放军秘密谈判,有起义的可能,遂相继派要

员到北平察看,拉拢傅作义。蒋介石先派军令部长徐永昌到北平要傅作义将部队由

陆、海两路撤向青岛。接着,蒋介石又派国防部次长郑介民到北平,向傅说明其南

撤有军统和美军的配合。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也来北平游说,表示美国的支

持。傅作义内心斗争激烈,十分矛盾,他一面声言要与北平共存亡,一面对和谈抱

有希望。

1月14日午夜,人民解放军限期傅作义答复的时期已到,傅作义仍没有下最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