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第66章完结

第66章完结

谋团时已委任给他的"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从"代主任"龙云手

里拿了过来,交给了何应钦。?l?a,x!s^w¢.*c¨o,m^然而,这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名义上是蒋

介石的最高军事决策咨询机构,实际上则是蒋介石愿"问"则问,不愿"问"则不

问,不过是蒋介石用以安抚元老派的一个虚职而已。

既是虚职,虽然何应钦心中不悦,但还是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了。因为他毕竟

有了一个"公职",蒋介石毕竟还没有忘记他。6月16日,何应钦主持"黄埔军校26

周年校庆暨中央各军事学校同学会第一届大会"闭幕典礼,又在会上致词,要求人

们"服从领袖,重振黄埔革命精神,发挥革命团体力量,完成反共抗俄使命"。

为了取得蒋介石的青睐,何应钦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表现一下自己。可是,

要想让蒋介石对何重新加以重用是不可能的了。,墈_书¢屋·晓/税·罔- \更`芯·嶵?筷¢1950年8月5日,中国国民党改造委

员会正式成立。这个改造委员会,是蒋介石为"清理门户",企图重振"党威"而

设的。"改造"期间,该委员会行使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监委会职权,原中执委

和中监委职权停止使用。16名委员,陈诚、蒋经国、张道藩、谷正纲等,榜上有名,

全是蒋介石着意扶植、重用的对象。而何应钦、阎锡山、张群这些元老派则榜上无

名,自然成了"改造"的对象。曾是何应钦的手下,后来成为何的对手的陈诚,因

是黄埔系、蒋介石的同乡,而又对蒋绝对忠诚,当上了"行政院长"。陈和何曾交

恶甚深,由陈出面组阁,自然没有何的好果子吃了。

为了安抚一下这些政治上失势的党国元老,蒋介石又提名于右任、阎锡山、何

应钦、张群等48人为中央评议委员。而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常务委员全

是蒋氏父子的亲信。¢看\书^屋?暁.说′王? ·追~醉¨新+璋^踕,

在这一次重要的权力再分配中,何应钦确实被冷落在了一边。在蒋介石眼中,60

多岁的何应钦,已是垂垂老矣!何应钦呢,他深知蒋介石的为人,受到冷落是意料

中事,但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至此,何应钦渐渐远离了台湾政界的权力纷争。

虽远离了权力中心,但何应钦的反共热情却丝毫未减。朝鲜战争爆发后,为

"联日反共"展开国民外交。1951年1月4日,何应钦偕夫人王文湘同行,一方面为

夫人因患癌症赴日求医,一方面则以"私人资格访问日本朝野人士"。此行的目的,

正如他在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的《韩国战局与远东形势》一文中所表露的:"远东问

题的焦点,一是对日和约,一是台湾中国政府的地位,一是韩战战略的争执。"他

希望日本尽快与台湾签订和平条约,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并在美国的支持下,

拼凑"远东公约",把朝鲜战争变成一场持久的有限战争,拖住新中国,搞垮新中

国。

为拉拢日本,何应钦不惜出卖国格,向各方人士频送秋波。与侵华战犯,也是

他的老朋友冈村宁茨的会面,就是颇为生动的一幕。1月16日,此时已是战友会副

会长的前日本陆军大将冈村宁茨设宴款待何应钦,称赞何"多年的亲日态度,早为

日本国民所周知",是"对日本了解最深的人"。他历数何应钦是如何"爱护日本",

尤其是对蒋、何在日本战败后如何"以德报怨"而感激不已。冈村在致词中,说到

激动处,竟至失声痛哭,涕泪滂沱;何应钦出老泪盈眶,作饮泣状。

当蒋介石正在寻求国际上的合作与支持的时候,何应钦像说客一样,游说日本,

极力鼓吹和怂恿与日本右翼势力的合作,对蒋介石来说,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支持。

在蒋看来,何虽无大用,倒也是丹心一掬,遂表示对何"面予嘉勉"。

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中日双边和平条约"。何

应钦出席了签字仪式,接见了日方首席代表河田烈,并与河田烈同游乌来风景。

"和约"的签订,何应钦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何应钦所谓以"私人资格"

进行的"国民外交",为日后台湾的对外联系,创造了一种孤立状态下的新形式。

此后,加强台湾当局与日本政府之间的联系,一直是何应钦效忠蒋氏父子的一

个重要内容。1952年7月29日,何应钦又联系"总统府"秘书长张群,约集了雷震、

黄朝、邵毓麟等一帮人,成立了"中日文化经济协会",起初担任常务理事,后当

上会长,终其一生。

一番热热闹闹的访日、联日之后,何应钦便致力于"国民外交"的另一方面--

"道德重整"运动了。

何应钦和"道德重整"运动的头面人物早有接触。早在1947年在联合国安理会

军参团时,何就同简称为"MRA"的"世界道德重整运动"发生了联系,对其发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