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第68章完结

第68章完结

蒋经国在"总统府"向何应钦颁赠了台湾当局的最高奖赏--国光勋章。\看?书′君^ ?无¨错?内_容¢授勋之后,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台北三军军官俱乐部为何应钦举行祝寿茶会。

这一天的军官俱乐部布置得富丽堂皇。进门处高悬着1927年9月龙潭战役胜利

后,国民政府颁赠给何应钦的"捍卫党国"的奖额。奖额之上是仙鹤展翅及"万寿

无疆"四个篆字;鲜花彩绸装饰一新的门墙一侧,立一高3米的寿星。参加祝寿活

动的有蒋经国、前"总统"严家淦、"副总统"谢东闵、"行政院长"孙运璇、

"资政"张群等台湾党、政、军要员千余人。何应钦身着四星一级上将戎装,如沐

春风,满面红光。

蒋经国对何应钦谦恭地执晚辈礼。他在致祝贺词中称:"今天欣逢我们敬爱的

革命前辈何敬之先生九秩大寿,看到敬公精神健旺,体气康强,我们每一个都感到

非常欢欣。~小^税-C`M/S. ?埂!辛′罪*哙,"他高度称颂何应钦"追随国父与先总统蒋公献身国民革命,不仅在军

事上、政治上贡献国家民族,勋绩崇隆,而且致力于促进民主宪政,文化复兴,道

德重整,革命外交,事功德业,树立了国人一致仰望的风范"。

听着蒋经国的颂词,何应钦一阵激动。他在致答词时连忙自谦地称:"自追随

先总统蒋公献身革命,五十年来虽然竭尽忠悃,以图上酬知遇,但以并无过人的资

质,未能对党和国家多所建树。今天以九十之年,接受国家最高荣典,缅怀先总统

蒋公的至德大业,与三军将士的忠勇风范,内心的情绪,如同万壑松涛,激荡不已

。今天已届九十,但时时谨记先总统蒋公的训示,而永远保持奋发的精神与意志,

以期无负领袖的期望。"他还对与会人员勉励一番,认为现在正是国民党"极必复,

转危为安的契机",要"强化我们的领导核心,共同在蒋总统经国先生领导之下,

团结奋斗,为突破逆境,复国建国而努力"。/r,i?z.h?a¨o¨w+e-n?x?u.e\.¢c~o+m-

茶会上,蒋经国还向何应钦赠送了寿轴,上书:"敬公九秩大庆松柏不于岁寒

晚蒋经国"。何应钦当场将寿轴展示,并在热烈的掌声中举刀切开九层生日蛋糕。

国民党的一班要人也纷纷赠何应钦以寿文,尤称赞何应钦与蒋介石的"知遇"

之交。谷正纲等"国民大会代表主席团"83人的寿文中,称何应钦与蒋介石的关系

是"蒋公知先生,先生亦以国士酬知遇",如同"管仲相齐桓,太公往周武,云龙

契合,而成不世之业"。黄埔系中的老部下顾祝同等43人的寿文,亦称何应钦之于

蒋介石国民党,"若汤有伊尹,周有吕尚"。

的确,何应钦在台湾蒋氏政治中,虽失去了权力,但并未失去荣宠,直到1987

年10月以95岁高龄在台湾省去世。

5.陈氏兄弟去养鸡、卖报

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的政治裂痕始于抗战后期。解放战争中,随着蒋介石

步入内政外交的困境,陈氏兄弟日益受到排挤。

1949年初,在蒋介石宣布下野的时候,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事实上已成定局,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开始思考失败的原因,他借鉴孙中山在每次大的失败之后,

都要从对党进行改造人手的经验,认为必须对国民党进行彻底的改造。他甚至有过

彻底抛弃原有的国民党,另组新党的想法。1948年12月23日,他指使胡轨、叶青、

徐复观等人组织"中国人民救国大同盟",该同盟发表了《对时局宣言》,制订了

一套类似党纲党章的组织章程和政纲,并成立了中央干事会。但后来蒋介石考虑到

另起炉灶费力太大,才决定中止"中国人民救国大同盟"的活动,还是采取对国民

党"改造"的办法。

1949年1月23日,蒋介石回到奉化溪口,随后,张群、陈立夫、黄少谷、郑彦

芬等人纷纷赶往奉化,在蒋介石指示下,开始筹划国民党"改造"事宜。6月,蒋

介石指定陈诚、陈立夫、蒋经国等人设计改造方案。7月14日,蒋介石亲自携带陈

立夫等人起草的《本党改造方案》到广州交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讨论。7月18日,国

民党中常会第204次会议通过《改造纲要及实施程序》。9月20日,蒋介石在重庆发

表《告全党同志书》,号召党员参加"改造"。

蒋介石此时虽然喊得震天响,实际上并没有精力和条件认真去实行。一方面,

此时战场上蒋军节节败退,蒋介石东奔西走,奔忙于奉化、南京、重庆、成都和广

州之间,指挥军事,根本静不下心来谈党的"改造";另一方面,此时国民党内部

竞争正烈,李宗仁将蒋介石赶下了台,蒋介石正以他国民党总裁的地位,以自己的

"党权"对付李宗仁代总统的"政权",蒋介石不可能有大的"改造"行动,自乱

阵脚;第三,美国此时极端厌恶蒋介石,蒋介石一方面需借"改造"之名与美国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