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 > 第33章完结

第33章完结

当然了,对那个时代,光“加官”也还不够,“进爵”也是必须的。¨6·吆′看+书\王. .罪?欣.璋*结?哽*欣~哙¢淮南之战后,谢家三人同时受封,谢安加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谢石封兴平县伯。

这真是和桓温那时候一样,一个家族的潜在力量真的强大的话,那就是根本挡不住的。不同的就是,桓温的爵位是通过吓唬朝廷要来的;谢家的爵位却是通过为国家做事儿换取的。其实要说起来,无论哪种方式,皇上的心里都不会太好受。只是现在司马曜要依靠谢安,他得指着人家给他撑住这个天下呢,所以不得不给,甚至还有那么点儿讨好的味道。还好谢安一向非常知趣儿,不会让他很难受,要说比起两位先皇,司马曜也真是运气不错了。

如果说4年前谢安录尚书事,是开启了东晋的“谢安时代”的话,那么现在,谢安为相,居中掌控国家大局;谢玄为将,在外手握重兵,作为谢安执政的有力后盾,这就已经是东晋很典型的“当轴士族与司马家共天下”的局面了。谢氏家族的辉煌和荣耀,也将接近极顶,那么这个时期,对于东晋来说,就已经是——“谢与马,共天下”。_狐?恋`闻/血, *已/发′布`最\辛~蟑!结~

第二章 道家政治,成功于无形

既然是说一位被人们赞誉了一千多年的宰相,那么我们只说他的政治手段、气度胸襟,其实还是不够。对一位宰相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这就是他到底有哪些政绩?他在任期间,到底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那么这里,我们就来说说——谢安的治国大计。

第一:为政7年

大家说起来谢安执政,可能还以为他这个宰相当了多少年呢,其实并不是这样,从他公元376年录尚书事,总理朝政开始,到淝水之战,正是7年,淝水之战后,这个“尚书事”,就是他和司马道子“共录”了,然后一年多,他又主动放弃了中枢的一切大权,出镇广陵,亲自去指挥北伐。其实,谢安执政,就是从376到383这7年。要说起他的政绩,弄清这个时间还是很重要啊。

第二:执政纲领

要说每一位成功的宰相,都有他自己的一套治国方针,而这套方针呢,又都是建立在他的执政纲领上。!w/a.n`b-e!n!t!x-t¨.!n,e¢t?想起谢安隐居时,就说他最喜欢《诗经》里的这一句,“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把宏伟规划审查制定下来,把远大的谋略传达给众人”。现在来看,他果然就是这么干的。关于谢安的治国纲领,史书上都有明确的记载,估计他肯定是在朝会上就传达给百官了,让他们接着往下贯彻,说不定就跟我们现在“发展是硬道理”“三个代表”之类差不多。

他这纲领是:镇以和靖,御以长算。不存小察,宏以大纲。

前两句是指对外政策:北方乱成那样儿,但是我们要沉得住气,不能慌乱,万事从长远打算,先把自己强大起来,不能意气用世。

后两句就说的是对内了:不实行严苛细密的法令,让百姓安心,不太多地扰乱他们,大局上要把持住,细节上要宽松。

真是十分典型的黄老政治思想啊。这一点,他和王导的思路是如出一辄。不过关于治国之道是优是劣,这一评论起来就太多啦,我们只以结果来看看:

整个东晋最安定的两个时期,一个是王导执政的时候,另一个就是谢安的这段时期。历代史学家都把王导谢安看作是东晋的顶梁柱,这也是原因之一。前有王导,后有谢安,如果不是他们俩,就不会有东晋这个百年王朝。《晋书》评谢安执政时说:“德政既行,文武用命,威怀外著”……

再引个南宋陈亮的评论:“(王)导(谢)安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简,弥缝辅赞,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

王夫之的评论:“(谢)安之宰天下,思深而道尽,复古以型今,岂一切苟简之术所可与议短长哉?”

……

史学家的评论大略如此,总之,谢安的清静宽简之政,对于当时大局刚刚稳定下来,国力仍十分虚弱的东晋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在他执政期间,官吏们也都理顺了心气,没有一个官员因为触犯条律被处死,而我们的老百姓们,也因此过上了一段安心平静的日子……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

看看这个东晋,从公元317年建国,到现在不到60年,本来一开始就不强大,中间还经历了王敦和苏峻两次内乱,又老得跟北方作战,国家穷啊,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别提了,现在能不人心惶惶,踏踏实实种地,就已经求之不得了。

谢安接手时,国家就是这个样儿,那怎么办?没得说,“发展就是硬道理”。他376年执政,当年就调整了税法。规定:第一,把以前的按田纳税,改成按口纳税;第二,王公以下,一视同仁,有户口的,全都交税;第三,服兵役劳役的,为国家作战的,就不用交。

那么就来说说这个“口税法”的作用:

==繁荣经济,增强国力==

其实,“口税法”的意思就是:从现在开始,除了封了王、公这样高爵位的,不管你是不是贵族,也不管你是干什么的,只要你是国家的公民,就要交税。

原来,国家又按土地收税,士族享受特权,不用交,而且士族家家都有大片土地(谢家也不例外),那政府又能收上多么来?再看平民这边儿,一家子人,总共就这点儿地,俩人种就行了,剩下的就闲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