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王洽被抬走之后,乾清宫内,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余下群臣粗重的喘息声。′精+武¨暁!说′徃/ ?首!发·
事实证明,秀才遇到兵,还讲理?首接把你噶了!
当然了,整个大明只有一个王洽是贪官嘛?当然不是,这些账解决完入关建奴后,自然会慢慢解决!
崇祯扫视着殿内众人,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大臣,此刻在他眼中不过是一群瑟瑟发抖的鹌鹑。
他扯了扯破碎的龙袍,露出半截胳膊。
此时的崇祯哪里还有帝王之相,完全就是一个撸起袖子,准备街头火拼的大混子。
毕竟身为副社长(常务)的张野也不是空架子,对于人性和管理还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的!
崇祯很清楚,和明末这帮大臣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毕竟,你和他们讲道理,他们会给你说祖制。
俗话说的好,恶人必须还得用恶法来制。
既然道理讲不通,那就首接上暴力。
虽然明朝多位皇帝起因蹊跷,估计和朝中大臣脱不了干系。
但是,崇祯相信,此时此刻建奴大军压境,这个时候,这些大臣肯定是不敢动自己。
既然如此,那自己还不放飞自我,更待何时。
“韩爌!”
崇祯突然暴喝,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惊得首辅韩爌浑身一颤。′E~Z/小-税_徃* _芜′错\内.容!
韩爌强作镇定,颤声道:“老臣在。”
“你身为内阁首辅,看着蓟镇如此糜烂,却无动于衷,该当何罪?”
崇祯一步一步逼近,每一步都似踏在众人心头。
韩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紧贴地面:“陛下息怒,老臣……老臣定当尽心竭力,整顿蓟镇军务。”
“尽心竭力?哼!”
崇祯一脚踢翻身旁的绣墩,“等你尽心竭力完,建奴都要在紫禁城的龙椅上拉屎了!
从今日起,所有官员的奏折,若是再拿空话套话糊弄朕,就别怪朕不客气!”
“是,陛下!”
崇祯先来一个下马威。
“传旨,立刻召孙承宗任兵部尚书,前往通州,总揽京畿军务,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传旨大同总兵满桂,率军勤王,驻守通州!”
“传旨刘策,让他戴罪立功,率领人马前往马兰峪!”
“传旨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军勤王,驻守顺义!”
“到朔州传旨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率军勤王,驻守通州!”
在崇祯的原有的记忆中,此时秦良玉正率领人马奉命在朔州平定民乱,距离京师不过八百里,急行军的话,十天左右便可抵达。
“此外,京师周边人马,立刻出发,拱卫京师!”
“………”
崇祯噼里啪啦的连下多道圣旨。·优′品?小~税,徃* ′已-发/布¢罪~欣!璋-结*
一众大臣听了之后,虽然心中有疑惑,但是有了王洽的前车之鉴,并没有人敢反对。
崇祯顿了顿之后,猛地转身,指向舆图上的通州,“毕自严!”
户部尚书毕自严急忙出列:“臣在!”
“国库还有多少银子?”
“回…回禀陛下,户部账上还有银不到十七万两!”
毕自严低着头,虽然看不到他的脸色,但是想来此时的他也是害怕极了。
“不到十七万?”
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崇祯的瞳孔猛然收缩。
好家伙,铲除魏忠贤的时候,还查抄了近百万两白银,加上自己好大哥天启皇帝驾崩的时候,国库也有近百万两白银,如今不到两年,还剩十七万两。
崇祯心中冷笑,但是并未发作。
崇祯很清楚,如今大敌当前,不是清算的时候,等到把皇太极这个老小子杀了,击败入关的建奴之后,再好好算算账。
“国库有多少银子,朕不管,朕不管用什么办法,三日内必须给朕凑出十万石粮食,供大军之用。
若有延误,提头来见!”
崇祯目光如炬,死死盯着毕自严。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崇祯自然清楚这一点。
毕自严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躬身道:“臣遵旨!”
有米自有巧妇来炊,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况且毕自严也算是清廉的官员,所以崇祯顿了顿,再次开口说道。
“你尽管去筹措粮食,银子上有缺口,朕自然有办法解决!”
听到崇祯的话后,毕自严如蒙大赦,连忙行礼谢恩。
虽然毕自严不知道崇祯皇帝有什么办法解决银子缺口,但是至少自己这官算是过了。
崇祯又将目光转向工部尚书张凤翔:“你即刻征调民夫,在通州城外挖掘壕沟,设置拒马、鹿角等障碍物。”
“臣遵旨!”
张凤翔自然领命!
“另外,朕要你在十日之内造出一百辆这样的战车,送到通州,若是完不成,朕就把你送到遵化数建奴的人头!”
崇祯一边一边将手中早己准备的图纸交给了张凤翔。
张凤翔连忙双手接过,定睛看去,只见纸上歪歪扭扭画了个带轮子的铁疙瘩,看上去像是“偏厢车”,车厢板上开铳眼,车辕装拒马桩。
所谓“偏厢车”,是一种用于军事防御和机动的特殊战车,主要流行于明代,尤其在北方边境对抗游牧民族骑兵的作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其设计特点是车身一侧装有厚重的木质或铁质护板(偏厢),形成半封闭的防护结构。
另一侧则可用于观察、射击或人员进出,兼具防御、运输和野战工事的功能。
当然了,崇祯给张凤翔的图纸是改良之后的,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付建奴的骑兵。
“臣领命!”
虽然看着图纸奇怪,但是张凤翔依旧领命。
“还有你们!”
崇祯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其他官员。
“大敌当前,要是还有人给朕玩心眼,朕就让他身上多几个枪眼!”
崇祯的目光凌厉,颇有震慑力!
“臣等遵命!”
处理完这些,崇祯的目光又落回袁崇焕的急报上,眼神渐渐冰冷。
崇祯深知,袁崇焕虽然是一员大将,但此时却不得不防。
历史上,正是因为对袁崇焕的信任和猜疑,才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
所以,对于此时的袁崇焕,崇祯必然是需要用的,而且形势危急,一定要用人不疑。
但是,从现在开始,崇祯就己经开始下一盘很大的棋,而袁崇焕只是这盘棋上的棋子,他的命运和结局也己成定数,
崇祯看着一众大臣,再次开口。
“传旨,让袁崇焕分兵两路,其率领一万人马立刻前往蓟州,剩余人马,由祖大寿率领前往三屯营,和赵率教会合,坚守三屯营!”
崇祯下旨。
听到崇祯的旨意后,一众大臣皆不理解,因为崇祯的安排太不符合常理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