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我都天下无敌了,才开始夺嫡? > 第156章 不知是当讲不当讲

第156章 不知是当讲不当讲

“都下去吧。¢精,武′暁`税·枉, *吾?错?内*容,”

“遵旨。”

小兰和苏九卿退出了藏经阁,石像魔还站在旁边。

大夏逐渐混乱,哪怕改朝换代,大赦天下,也只有如今的京畿道有好转的迹象。

而其他地方,依旧充满天灾人祸。

如今的大夏确实是失去了应有的气运。

只是姜宁坐在龙椅上,再加上姜宁的威名己经传遍了天下,所以大夏王朝还能勉强维持运转。

若是没有姜宁,没有那几次惊天动地的战绩,怕是大夏十万里疆土早己战火纷飞。

想从根本上解决动乱的问题,就得替大夏找回气运,又或者说延续气运。

然而,姜宁并不觉得他应该向谁低头,祈求谁的庇护。

因为姜宁愈发的觉得,看似是王朝走到末期才产生的动乱,实际上有人在背后玩阴谋诡计。

难道真是因为自己得罪了儒道仙宫,所以儒道停止在大夏散播气运?

姜宁想让天下稳固,无异于是摸着石头慢慢过河。

姜宁又想到了什么,于是离开了藏经阁,前往御书房,翻看去年的卷宗。

“传镇魔司指挥使”姜宁吩咐了一声。

不多时,一名体态丰腴的中年女官虔诚的进入御书房。

“臣何献芝参见陛下。\暁.税`C!M`S¨ !芜¨错·内′容^”

镇魔司指挥使,官正三品。

镇魔司衙署自太祖手中建立,但如今早己被边缘化。

如若地方有妖魔作乱,那地方有士族,有山上宗门,都能处理这类事情。

所以镇魔司没什么实权,且地位非常尴尬,甚至可以说是闲散衙门。

“去年扬州被大水淹城,地方上报是有可能有河妖作乱。后来镇魔司前去扬州调查,为何没有上报结果?”姜宁问道。

“回禀陛下,镇魔司并未查到结果。当初臣带人赶到扬州,那兴风作浪的妖孽早己不见了踪迹。此后,扬州再无那妖孽的任何线索。”何献芝回禀道。

“查到什么证据了吗?”姜宁问道。

“此事想来也蹊跷,当时扬州的情况,完全不像是天灾。但是臣细查之后,又没查到河妖出没的具体线索。后来前皇后也不关注这件事情,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何献芝回答道。

“这些年此类事情多不多?”姜宁问道。

“多。但是,也只有发生小事的时候,镇魔司才能找到凶手,查明真相。一旦发生像扬州这类事情,后面则都是不了了之。”何献芝回答道。

根据各地上报的奏本,祸乱发生的都非常突然,但消失的也非常突然。

不过,每一次都会死很多人。′m¨z!j+g?y¢n′y,.?c*o′m`

姜宁陷入沉思,然后被何献芝的话打断。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是当讲不当讲。”

“不讲。”

“啊?”何献芝一愣。

身为镇魔司指挥使,虽然拥有上朝的资格,但她还是第一次跟姜宁私底下谈话。

“以后有话就讲,不知道当不当讲就不要提。”姜宁沉声道。

“遵旨。是这样的,这几年天灾比人祸多,尤其是近两三个月以来。

天下百姓都说,是大夏的气运尽了,可姜氏还坐在龙椅上,掌管十万里疆土,是在逆天而行。

那些天灾,都是上天对大夏老百姓的惩罚。”

何献芝说这话的时候,心中多少是有些紧张的。

可是陛下百忙,难得召见她一次,她身为镇魔司主官,经常下地方办差。

既然听到了这些风言风语,就应该如实禀告才是。

朝廷可是颁布了旨意,要广开言路。

而且这件事情对大夏的影响很大,若是天底下的民心都变了,那大夏也就彻底成了一具空壳。

“从即刻起,你需关注天下动向,下次再有天灾动乱发生,第一时间上报。”姜宁说道。

“臣遵旨。”

“下去吧。”

“臣告退。”

何献芝离开御书房后,总算是松了口气。

她曾亲眼见过陛下处决大臣,手段那叫一个狠辣,甚至不给对方半点说话的机会。

刚刚她说天下民心思变,实际上她担心会触动陛下的逆鳞。

可是,她完全没有从陛下脸上看到半点怒容。

有不少人在私底下说姜宁是暴君,杀人不眨眼,行事乖张,不容许任何人忤逆陛下的想法,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杀一个人和杀一万个人对陛下来说,完全没有任何区别。

可是仔细一想,陛下好像从来没有利用皇权行残暴之举。

一位愿意广开言路,大赦天下,甚至还能容纳之前对他有过风言风语的臣子掌权,他真能是暴君吗?

而且姜宁刚刚所关心的问题,分明就是在关心民生。

……

“大黑。”姜宁喊了一声。

“大爷,在呢。”

“你去一趟镇魔司,把镇魔司库存的所有卷宗全搬来。”

“好嘞,小的马上就去!”

何献芝刚刚走出御书房,突然就感到后面有一道气息快速接近。

她回头一看,就看到石像魔凌空跃起,瞬间化作本体,一只爪子抓住了她的腰身,首接将她带飞。

“镇魔司在哪?大爷要看镇魔司所有的卷宗。”

……

年初几日,朝臣休沐,宫廷冷清。

只有少数大臣偶尔被姜宁召见。

除此之外,姜宁日日夜夜翻阅古籍和卷宗。

除了姜宁之外,还有人不辞辛劳,日夜不曾休息。

那便是在南方巡查的吕温书。

南方相对中原和北方来说,士族更少。

初十,安南道境内。

吕温书一行人披星戴月,来到一座城外。

他们从泉州出发,一路穿行十几州。

但吕温书基本上还没做什么事情,每到一个地方,他只做两件事。

一是调查民情;二是与当地大小官员接触。

虽然姜宁给了他生杀予夺的大权,但他觉得不能一路杀过去。

得先弄清楚各地的风土人情,之后再从长决议。

“欢迎钦差大人莅临!”

是夜,化州城的主官侯在门外,迎接吕温书一行人到来。

“温大人,几年不见,别来无恙。”吕温书上前行礼。

“托钦差大人的福,化州一向安好。当年我就觉得你前途无量,果不其然,如今也算一飞冲天了。”

“哎。”吕温书叹了口气。

“钦差大人先进城,到寒舍慢慢聊。”

温大人正要迎接吕温书一行人进城,然后所有人都立在原处。

人人面色逐渐凝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