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有预谋的
吴承安一行人离开文渊阁后,径直前往翰林院报名。*k^u¨a?i\d,u\b′o?o/k..,c?o¨m+
翰林院坐落于皇城东侧,朱红大门高耸,门前两尊石狮威严矗立,象征着朝廷对文治的尊崇。
门楣上悬挂着金漆匾额,上书“翰林院”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据传是先帝亲笔所题,笔锋如刀,气势磅礴。
此时,翰林院外早已人山人海。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排成数条长龙,有的身着儒衫,手持折扇,神情自若。
有的则穿着朴素,面露紧张之色,时不时翻看手中的文书,生怕遗漏了什么。
队伍蜿蜒数十丈,几乎占据了整条街道,嘈杂的交谈声、书童的吆喝声、差役维持秩序的呼喝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这么多人?”王宏发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咂舌:“这得排到什么时候去?”
赵温书苦笑道:“大乾王朝重文轻武,每次科举报名都是如此。,况且今年朝廷放宽了举人名额,各地学子更是蜂拥而至。”
吴承安环顾四周,发现翰林院大门两侧设有数张案桌,每张桌前都坐着一名翰林院官员,正在逐一审核报名者的材料。
报名流程极为繁琐,学子们需先递交户籍证明,再提交院试成绩文书,最后还需提供当地官员或名士的担保文书。
审核通过后,才能领取考牌,正式获得会试资格。*x~z?h+a-i!s+h,u!.~c¨o_m-
“看来一时半会儿是排不完了。”
马子晋叹了口气:“咱们还是赶紧去排队吧,免得耽误了时辰。”
王宏发拍了拍吴承安的肩膀,笑道:“吴兄,你还要去兵部报名武举,别在这儿耽搁了。”
韩若薇点头道:“是啊,武举那边虽然人少,但流程也不简单,师弟,我陪你先去兵部报名,免得耽误了正事。”
赵温书赞同道:“理应如此,别因为我们耽误了吴兄的报名。”
王宏发挥了挥手,爽快地说道:“你们先去,若是弄好之后时间还早,就回来找我们。”
“若是晚了,你们先回客栈,我和马子晋、谢绍元自己回去就行。”
吴承安点头:“也好,那我们就分头行事。”
就在吴承安和韩若薇离开翰林院,前往兵部报名之际。
距离文渊阁仅一街之隔的一座茶馆内,二楼雅间里,周飞章正满脸怒火地拍案而起,对着眼前的少年怒吼道:
“你不是说他们的文采还不如你吗?为何我的问题会被他们答上来?”
坐在他对面的少年约莫二十岁上下,面容阴鸷,眼神锐利,嘴角挂着一丝冷笑。
此人正是礼部尚书朱文成的第三子——朱文山!若吴承安等人在此,必定能认出他,因为此人正是此次幽州文举院试的案首!
朱文山这个名字,本身就透着古怪。/t^a+y′u¢e/d_u·.·c/o-m-
按照大乾礼制,儿子与父亲的名字仅差一字,乃是大忌讳,可朱文成却执意给儿子取了这个名字,足见他对这个儿子的期望之高。
朱文山也确实不负所望,自幼聪慧过人,在幽州院试中一举夺魁,如今更是被视作此次会试的热门人选。
而今日文渊阁的刁难,正是朱文山在背后指使。
他仗着父亲升任礼部尚书,权势滔天,便暗中挑唆周飞章去找吴承安等人的麻烦。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周飞章不仅没能羞辱对方,反而被吴承安当众驳倒,颜面尽失。
“哼,幽州院试案首是我,他们有多少才华,难道我还不知道?”
朱文山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你将刚才发生在文渊阁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一遍!”
周飞章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将自己在文渊阁如何出题刁难赵温书等人,又如何被吴承安反将一军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说到最后,他的脸色愈发难看:“那吴承安的问题极为刁钻,我一时竟答不上来,被迫认输!”
朱文山听完,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想不到这吴承安一介武夫,才华居然如此出众,倒是我小看他了!”
周飞章咬牙切齿道:“现在怎么办?若是不找回颜面,我今后怕是无法在洛阳立足!”
朱文山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必紧张,吴承安自有我父亲收拾他!”
“至于赵温书那些人……哼,只要不让他们考上举人就行!”
“你的意思是……”周飞章眼中闪过一丝惊色。
朱文山压低声音,冷笑道:“这次会试,必须将他们全部挤下去!”
周飞章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好!我这就回去温习功课,绝不能让这些人有机会出头!”
朱文山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中寒光闪烁:“吴承安……我倒要看看,你能得意到几时!”
而此刻的吴承安,已经来到了兵部衙门外。
韩若薇陪着吴承安来到兵部衙门时,已是申时。
与翰林院门前的人山人海相比,兵部门前显得冷清许多,只有稀稀落落几十个武生在排队报名。
尽管如此,由于武举报名流程同样繁琐,吴承安还是排了整整一个时辰才轮到他。
兵部衙门虽不如翰林院那般富丽堂皇,却也庄严肃穆。
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两侧站着身穿铠甲的卫兵,腰间的佩刀在阳光下泛着寒光。
门前的石阶上,几名身着戎装的武官正在低声交谈,不时朝排队的人群投来审视的目光。
“终于到我们了。”韩若薇揉了揉发酸的腿,小声抱怨道:“这武举报名怎么也这么麻烦?”
吴承安微微一笑:“毕竟是朝廷大事,马虎不得。”
说着,他上前一步,将准备好的材料递给负责登记的官员。
那官员约莫四十来岁,面容严肃,正低头翻看文书。
当他看到吴承安的名字时,突然抬起头,仔细打量了眼前的年轻人一番:
“你是吴承安?此次幽州大捷的那名考生?”
吴承安微微一怔,拱手道:“正是在下。”
官员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合上文书:“那你先等一等。”
他站起身,对旁边的同僚交代了几句,便匆匆转身往兵部内院走去,留下吴承安和韩若薇面面相觑。
“这是怎么回事?“韩若薇压低声音问道:“难道你的名字有什么问题?”
吴承安摇摇头,眉头微皱:“我也不清楚,幽州一战虽有些功劳,但也不至于让兵部官员如此重视把?”
两人正低声交谈间,周围排队的武生们也开始窃窃私语。
有人认出了吴承安,小声议论道:“这就是吴承安啊,听说他此次幽州大捷有他的功劳。”
“听说他一人斩杀数十敌兵,武艺超群!”
“可不是嘛,他还听说他斩杀了不少大坤偏将和千户!”
韩若薇听到这些议论,忍不住凑近吴承安耳边:“看来你在军中的名声比想象中要大啊。”
吴承安刚要回答,就见方才那位官员快步返回,身后还跟着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中年男子。
那官员正色对吴承安说道:“吴公子,兵部侍郎唐大人要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