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今天好像早了很多呢,山晴。¢萝-拉?晓-说! +追·罪,欣?章-踕,”她的声音带着刚从笔墨世界抽离的氤氲水汽,目光落在许山晴身上时,眼角都盛着笑意。
她面前的花梨木书案是去年在苏州古玩市场淘来的,木纹里沉淀着岁月的包浆,此刻铺着一张半生熟的宣纸,狼毫笔斜搁在笔山之上,笔杆上刻着“山高月小”的隶书,墨汁在砚台里凝着温润的光泽,像一块被精心打磨过的黑曜石,写了一半的小楷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米黄色,每一个笔画都像是用尺子量过般工整,却又在转折处透着不经意的灵动,风骨里藏着柔情。
许山晴走近,高跟鞋的鞋跟踩在地板上发出“嗒、嗒”的轻响,与萧秋笔下的沙沙声形成奇妙的和声。她俯身看那纸上的字,发梢不经意间扫过萧秋的手背,带来一阵细微的痒意。是秦少游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几个字写得极工整,“巧”字的竖弯钩如新月出岫,“恨”字的竖心旁两点似泪滴悬垂,笔锋婉转处似有千言万语暗藏其中。+小`税^C?M·S- ^首`发^
“又在练字?”她伸手去碰萧秋的手背,指尖触到她皮肤的温度,那暖意并非灼热,而是像冬日午后晒了许久太阳的棉被,带着沉静的熨帖感,“文联副主席日理万机,还有空临帖?”她的指尖划过萧秋手背上淡淡的青筋,那里有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触感粗糙却让人心安。
萧秋放下笔,墨汁在笔尖悬了一瞬,终究还是滴回砚台,荡开一圈微小的涟漪。她转过身握住许山晴的手,那只手保养得宜,指尖带着常年弹筝留下的薄茧,与自己的正好相扣。她将许山晴拉到自己身边坐下,花梨木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再忙也要偷闲。”
她看着许山晴,目光柔和得像浸在温水里的墨,
“而且,今天突然想写点什么。′r`a?x~s_w_.¢c!o-m,”阳光从侧面照过来,萧秋鼻梁的轮廓被勾勒得格外清晰,曾经婴儿肥的脸颊早已在岁月中蜕变成清隽的线条,唯有眼底的温柔从未改变。
许山晴的目光落在书案上,除了宣纸砚台,还放着一个小小的青瓷笔洗,里面盛着清水,水面上漂浮着几根细小的狼毫。旁边压着一枚刻着“秋”字的闲章,印泥盒是朱红色的,边缘描着金漆,已经有些磨损。她从小习古筝,对书画虽不精通,却也能从笔墨的浓淡干湿中品出韵味。“你这小楷越发精进了,”她用指尖轻轻点了点“飞星传恨”的“恨”字,“笔力沉稳,又不失灵动,这‘心’字底的三点,像是落进玉盘的珍珠。”
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案几边缘的木纹,那木纹呈山水状,摸上去光滑细腻,
“不像我,除了弹筝,对这些笔墨之事总是不得要领。”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懊恼。
“你想学?”萧秋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笑意,像投入湖心的石子,荡开层层涟漪,
“我教你。”她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却又透着温柔的邀请。
许山晴抬眼看她,阳光勾勒着萧秋的侧脸,鼻梁高挺,唇线清晰,曾经微胖的轮廓早已在岁月和自律中蜕变成如今清隽雅致的模样。她是文联最年轻的副主席,是出版过数本散文集的作家,是在各种场合都能从容应对的萧副主席,也是此刻在自己面前,眼神里带着期待的妻子。
“好啊,”许山晴忽然来了兴致,嘴角扬起一抹俏皮的笑,
“那萧老师可要耐心些,学生很笨的。”
萧秋起身,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种碑帖,《灵飞经》《黄庭经》《汲黯传》,她的手指在书脊上划过,最终取下一张新的宣纸,那宣纸质地绵韧,展开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她又从笔筒里换了一支稍粗些的兼毫笔,笔杆是湘妃竹的,上面有天然的斑点,像落了一身的烟雨。
“学小楷先从笔画开始,”她将宣纸铺好,用镇纸压平四角,镇纸是一对黄铜铸成的瑞兽,
“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今天先学‘点’。”她握住许山晴的手,将毛笔塞进她掌心,“握笔要稳,指实掌虚,像手里握着一只小鸟,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许山晴的手被她包裹着,能清晰地感受到她指腹的薄茧,那是常年与笔墨为伴的证明。她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鼻尖萦绕着萧秋身上淡淡的墨香和雪松香水的味道,墨香是沉静的,雪松是清冽的,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让她安心的气息,像冬日里围在身上的羊绒围巾。
“这样?”她微微调整姿势,手腕却有些僵硬,毛笔在指间微微颤抖。
“对,放松些,”萧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廓,带来一阵细微的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