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在院子里洗红薯:“你去哪儿野了?到处都没找到你。¢微¨趣*晓,税,网! /已?发+布,罪~芯-璋,截/”
“我到处逛逛啊。”
唐国兴背起小背篓,背篓里放着镰刀,出来的时候,从奶奶桶里拿了两个红薯,撒腿就跑了,一边跑她还能一边啃红薯。
“等一哈!”
“奶奶!我去割牛草!”
唐国兴跑出去了,声音传了过来。
唐国兴这么大的孩子,多多少少都要承担一些家务,这个时节,大人们要做田里地里的活,给地里除草,收稻谷,割红薯藤,挖红薯。
她们这么大的孩子,就是负责家里的牲畜,割牛草喂牛,喂鸡,早上把鸭子赶出去,晚上把鸭子赶回来。
孩子们在山上到处找野草,分辨着哪些是牛喜欢吃的,偶尔看到了绿油油的一丛,几个小伙伴一拥而上,三下五除二就割完了。
唐国兴和小春开始往那些山里跑,只有她们两个人的时候,小春小声说道:“唐国兴,我跟你说个事情。”
唐国兴本来以为又是她家里的事情。~兰?兰¢文*穴\ ~耕+鑫,罪·筷?
小春一边割牛草,一边说道:“我决定了,我以后也要去粮仓工作。”
她之前一直都是听妈妈的话,以后当个裁缝,给人做衣裳。
可她现在越来越不想听妈妈的话了,她也不想过妈妈的那种生活。
“啊?”唐国兴回过头,看着自己的好朋友,她问道:“你不害怕了吗?”
小孩子总是希望能够跟朋友一辈子都在一起,之前唐国兴就想要小春长大以后也去粮仓。
可那个时候小春总是说她不行。
“还是有一点点害怕。”小春说道:“我们是最好的好朋友,我不想让你一个人去打土匪,我想了一下,我现在多吃一点,长大以后长得像秦阿姨那么高那么壮,肯定就不害怕了。”
镇上有一个秦阿姨,是杀猪的,孩子们特别怕她,每次从她那里过,都要跑快一些。
唐国兴听到小春这么说,开心坏了,眼睛亮晶晶地望着自己的好朋友,说道:“小春!你肯定能够长那么高那么壮!”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小春是唐国兴见过最能找吃的人。¢n′e-w!t¢i^a′n.x_i!.!o·r-g·
因为这份高兴,唐国兴回家的时候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到家以后她立马就把背篓放在地上,风风火火地去拿竹竿,然后喊旁边的小春。
有了共同理想的共同目标的两个人更加亲近了。
“小春,我们去赶鸭子吧!”
小春也拿了竹竿出来,都不顾后面妈妈在喊她,立马跑了过来,两个孩子举着竹竿朝着另一边的大田跑去。
大田里,鸭子们还不准备回家,两个孩子先吆喝了两声,然后下了田。
鸭子在前面跑,嘎嘎嘎嘎嘎……
孩子们在后面追,嘴里说着从明天开始要多吃点饭的事情。
两个小同志经过烈士纪念碑的时候停了下来。
鸭子在前面飞快的跑着,见最后没有人追了,也跟着停了下来。
晚风拂过纪念碑,也拂过了两个孩子的脸。
那上面一个又一个人名,仿佛也在看着这两个小同志 。
两个人学着清明节来祭拜的时候那样,认真地鞠了一躬,紧接着又继续去追鸭子。
远处,太阳慢慢落下,山上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也要背着满满一背篓红薯,扛着锄头回来了。
家家户户升起了炊烟,远处的山慢慢褪去了颜色,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明天。
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来。
明天,孩子们又会长大一点。
作者有话说:
这章留言还是有红包。
第26章 关于做主任这件事(十八)
◎(1953年)未来总归是会好起来的。◎
第二十六章
这段日子里, 唐国兴的木工活也没有拉下。
正好镇口在修晒谷坝,爷爷把那些不用了的废料都拿了回来,让唐国兴练练手。
爷爷那一个暴脾气——
“你这个搞的是什么玩意儿?你这能做成木桶吗?水都要漏出去了。” 爷爷看了她削的木块越看越生气, 教了这么几遍了, 还弄不清楚。
“我就是按照你说的做的。”唐国兴也不乐意了。
“胡说八道,我哪有这样教过你?重新做!每一块木板都要对齐!”
唐国兴心说,爷爷果然不是一个好师傅,难怪她爸爸不肯学木工,八成是因为爷爷教得不好脾气还大。
唐国兴只能又重新做,她坐在自己做的小板凳上,手上带着的是布手套, 开始重新打磨木块。
“把手套摘了!”爷爷又开口说道:“哪有匠人还戴着手套干活?”
“有木渣子。”
唐国兴不摘,她现在刚开始学, 不是很熟练, 总是会有木渣子扎进她的手里,非常疼。
“谁学手艺没受点伤,我小时候还不小心削掉了一块肉, 我都没哭一下,怕师傅看到了觉得我不适合木工, 不让我学了。”
唐国兴抬起头:“你师傅不是我祖爷爷吗?”
手套更不能摘了, 万一削掉一坨肉怎么办?
“你以为你爷爷能有你这么享福, 我还要求着你学, 我们那个时候是五个兄弟, 你祖爷爷只教他觉得聪明的儿子,就是你大爷爷二爷爷, 女儿更是不能学。”爷爷说起来都生气:“你祖爷爷觉得我笨手笨脚, 根本不想教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爱上中文 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