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站在容因的角度,秦家那边,包括老太太,其实全都是不咋熟悉的,不了解对面究竟是要做什么,她不习惯这样的架势,即便能感觉出来老太太没有恶意。*咸¢鱼_看^书¨ !哽·薪`醉_哙+
秦父和钱女士从头到尾都不咋搭腔,几乎没说一个字,显而易见,这场碰面他们是不情愿来的,可又迫不得已,不能不来。
秦家目前还是老太太当家作主,甭管老两口如何不愿意,都得听老太太的。
房间里的气氛微妙,容因能感受到秦父直直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以及钱女士夹杂着埋怨的打量,容因没咋看她们,而他们也注意到了她身旁的温如玉。
两边始终没啥交流,不仅是秦家父母不乐意跟容因说什么,容因也不想浪费口舌。
如今不是八年前了,那时候容因突遭秦施柔离世的打击,对秦家的纠缠便无心应付,现在终究是成长了,阅历不同了,她能挺直腰背坐在那里,可以不躲着了。
老太太这次找容因到这里还真就是为了聊聊,没别的原因,只是顺带澄清一下“误会”。.k!a~n`s\h`u+g,u?a?n′._c!o?m¨老太太明事理,秦家父母到A城给容因找事的确不占理,无论怎样,死者为大,既然当年对于案子的定论已经下了,遗嘱也是秦施柔自愿留的,而容因最终更是没把那些钱据为己有,不管从哪方面来看,秦家都不该再找她的麻烦,那不地道,也完全违背了秦施柔生前的遗愿,往重了说,秦家父母这么折腾,就是让秦施柔走了都不安宁。
老人家蛮生气,对秦家父母是恨铁不成钢,如果早知道他们这么干,肯定早就拦着不让来打扰容因了,现在局面搞成这样,老太太接连摇头,一方面觉得对不住容因,另一方面更是心疼孙女。
秦施柔活着的时候就和家里不对付,眼下竟不能入土为安,老太太气得不行,认定这是在打搅孙女,恨不得拽着两口子到秦施柔坟前认错。
容因不知道该怎么接,前几天还在做打官司的准备呢,现在又是这一出,她愈发沉默,听到秦施柔无法入土为安,心中的感受五味杂陈。·晓`说-C¨M+S? ,免~废/越`独?
桌子底下,温如玉敏锐察觉到了她的情绪变化,碰碰她的手背,挨了挨。
容因半垂下眼,一会儿,转头看了温如玉一下。
边谈话边喝茶,虽然两边都不是特别情愿,但有老太太坐镇,最终的结果还是和谐。
快结束时,老太太把秦家父母支了出去,不让俩碍事的在这里找存在感,温如玉有眼力见,看出老太太这是想单独跟容因谈谈,因而不用老人家开口,自己找了个上厕所的借口也出去了。
之后容因和老太太在房间里单独聊天,一谈就是大半个小时。
温如玉到外面的凉亭中站着,吹吹风,透两口气。
秦家父母出来了没立马离开,而是同样在外边等着,老太太还没出来,他们也不会走。
秦父和钱女士关系似乎不和睦,夫妻俩不知说了些什么,忽然就产生了口角,差点吵起来。随在他们旁边的龙凤胎被吓到了,小孩子不知所措,两个都呆愣愣的,不一会儿其中一个开始“哇”的一声,被吵架的阵仗吓得哭了出来。
秦父似乎对孩子的哭闹不太耐烦,当即拉下脸,煞神似的。
男孩儿哭得更大声了,举起手要秦父抱,一边抹眼泪一边冲秦父叫“爸爸”。秦父蛮狠心,都这样了还是不管孩子,反而是钱女士把孩子抱开了。
俩小孩儿对着钱女士叫“姨”。
钱女士不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秦父是他们的亲爸,按照龙凤胎的年纪来算,多半是秦施柔去世的那一年小孩子就有了的……旁观全过程的温如玉皱眉,这一家子的关系有够复杂的。
孩子的闹腾最终以秦父的一巴掌而终结,保姆过来把孩子带走了,秦父和钱女士的争执却并未因此停止,当着外人的面,夫妻俩也不怕闹笑话,越吵越厉害,到后面钱女士眼睛眼睛都红了,咬着牙对秦父说:“如果不是你,永远都是这个死样子,施柔当初也……”
秦父像被踩中了尾巴,一听到已逝女儿的名字就跳脚,当场质问钱女士。打断道:“我有错,你再说一遍,当初是谁把女儿赶出去的,是我吗,难道不是你?!”
不想听这对夫妻相互指责,温如玉知趣站远一点,哪怕他们都快打起来了仍不动如山,无动于衷没有半点要劝架的意思。
钱女士争不过秦父,中途出去了,转身到外面平复情绪。秦父黑脸,脾气急躁,当发现温如玉在看这边时,狠狠瞪一眼回去。
温如玉毫无触感,并不怕他,内心没有一丝波澜,眼看秦父也要跟着出去,她才把人喊住,径直与之对视,不慢不紧的,忽而问了句:“把过错归咎到一个外人头上,这样才能减轻你们的负罪感吗?”
第78章 我要的是以后,不是过去
“你说什么?”
离了四五米远,虽然听见了这话,但秦父不太确定,他其实由始至终都没咋注意到温如玉,根本没把人看在眼里,这会儿冷不丁听到她来那么一句,登时还有点子回不过神,整个人都慢了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