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八大盐商之首徐家当晚被仇都尉查抄。*k~a¢n^s_h^u^j`u~n·.?c^c\官府登记造册家产,不过百万银子。至少两千万巨额家产,应该是被仇都尉截留,准备献给王爷,但也一同不知去向。”
忠顺王脸色阴沉,咆哮起来:“钱!都是孤王的钱!”
“谁,到底是谁?”
“破坏本王计划,屠戮本王鹰犬,截胡本王钱财?”
“难道是···”
他面有惧色,一指上面。
整个帝国,有能力办到此事的,只有那位至尊。
周长史摇摇头:“陛下宠信王爷,不然不会将血滴子交给您。锦衣府陆指挥行事谨慎,不敢得罪王爷,也不会通报给陛下。”
锦衣府指挥使陆英,虽然不是忠顺王一党,但对忠顺王之事也始终保持沉默。
“属下还听说,本已病故的林如海夫人,竟在下葬路上起死回生,被人所救,连神京都传遍了。”
“何人所为?”
忠顺王眼神一凛。
“甄家公子甄钰。”
忠顺王气急败坏:“甄家?甄家早已失去圣眷,摇摇欲坠,还敢掺和本王之事?真是不知死活!”
这一波,他损失了心腹仇都尉,一半血滴子,更损失至少两千万真金白银!
可谓损失惨重、痛彻心扉。
“王爷,如今该怎么办?”
“哼,再派牛斗二组,潜入林府,查看仇都尉下落!”
忠顺王面容抽搐,恶狠狠道:“掘地三尺,也要把本王的人和钱找到!”
“只怕不妥。?x,k¢s·w~x¨.`c~o!m¢”
周长史摇头:“扬州官府、江南大营唯恐受牵连,早已派重兵防守林府。潜伏在林府的血滴子都死绝了。林府又大办丧事,内外隔绝,里面消息透不出来,外面探子派不进去。到底发生何事,我们竟是两眼一抹黑!”
忠顺王冷哼:“大不了,拼着被皇兄责骂,本王也要灭了林家。”
周长史脸色古怪:“林家对外大肆宣扬林如海之死,是扬州官府勾结盐商所为,绝口不提王爷。”
“哦?林家真这么说?”
忠顺王眼前一亮:“那林如海不告状?”
他生怕林家找皇帝告御状,虽然能压下去,但也会引起皇兄不满。
周长史拿出一份手抄奏折:“这是林如海最后上的奏折。我请通政司眷抄出来一份。王爷请看。若是不妥,可令通政司扣下或伪造。”
连皇帝都没批阅的奏折,都能通风报信,还敢篡改伪造,可见忠顺王权倾朝野,通政司被其渗透成筛子。
忠顺王仔细看了林如海的遗折,发现果然没有提及他之事,却将矛头对准当地官府、盐商,讲的都是整饬盐务。
忠顺王放下心来。
“哼,这林如海果然不敢告本王的状。·E\Z`小\说/网. ¨更*新*最′快.”
“还写了首绝命诗,像条临死的狗,摇尾乞怜。”
“算他识相!”
“这遗折让他上吧。”
“好。还有那甄钰一口咬定,事发当晚他亲眼看到扬州知府与林如海争吵。”
周长史阴笑:“那林如海应是仇都尉假扮。可见,林府之人并不知道底细。退一万步说,林府没实力能神不知鬼不觉,杀光血滴子。对我们出手者,另有其人。”
忠顺王满腹狐疑:“另有其人?会是谁呢?是盐商?还是浙党?还是楚王的人?”
忠顺王和周长史机关算尽,将江南大势力数了个遍,但愣是没怀疑到林府本身。
不怪他们思维盲区,实在是林府只剩孤女寡母,外加一未及弱冠甄钰,太弱了。
谁能想到甄钰弱冠少年,竟能巧妙以曼陀罗放毒,逆天屠戮仇都尉、血滴子。
忠顺王随口道:“既然林如海死了,只剩孤儿寡母,又不知内情,倒也不急于收拾!”
“我进皇宫一趟,探一探陛下对林如海之死口风。”
崇华宫。
雨夜。
崇平帝正批阅奏折。
大周国祚百年,至今已传六帝。
崇平被公认为最勤勉帝王,他朝乾夕惕,夙兴夜寐,为国事日夜操劳。
但勤勉不等于圣君。
崇平御极十五年,却国事多难,东虏入侵,江河日下,天步维艰。
崇平拿起一份奏折,批阅起来。
那,便是林如海的遗折。
崇平帝看地眼眶渐湿,鼻头一酸。
特别是看到最后,林如海绝命诗【病起书怀】,崇平帝情不自禁,念诵出声。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他反复吟诵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眼前出现了林如海那瘦弱背影···潜邸时,他还只是无人搭理的雍王,被人笑称冷面王。
林如海却是炙手可热的清贵探花郎。
双方在小酒楼偶遇。
也是这样的雨夜。
皇子探花郎,畅谈天下,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他拒绝了诸多皇子抛来橄榄枝,义无反顾投入自己门下,为自己大业奔走,在士林中摇旗呐喊,在朝堂上大声疾呼,在新政变法中挺身而出。
最后一次陛见,自己看他骨瘦如柴,还劝他不要过分操劳,他反倒劝自己保重龙体。
如今,他已远去,再也不会回首叫自己一声陛下。
却还留下了这首七律绝笔。
冷面冷心的崇平帝,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林如海···朕之诸葛武侯也!”
“只可惜,朕知道地太晚了!”
“如此肱骨心腹,忠直之士,未能善终,千古奇冤,朕之大过也!”
吧嗒,吧嗒。
崇平帝惊觉。
林如海遗折竟然被自己眼泪浸湿了。
他急忙去擦拭,但越擦眼泪越多。
不得不说,甄钰已经读懂了崇平帝。
这首【病起书怀】,加上林如海的死,彻底打中了崇平帝心底最深处的柔软。
越是多疑帝王,越是欣赏忠直之臣。
比如,雍正对田文镜,嘉靖对海瑞。
对方过于简单,反而最容易破解帝王心术。
崇平帝对林如海才华和忠诚的欣赏、化为愧疚、化为悔恨,再化为万丈怒火。
是谁,杀了朕的忠臣!?
御前太监高庸看地心惊肉跳。
他乃是潜邸太监,伺候崇平二十多年,从来没见过崇平哭成这样!
但他不敢出去。
崇平最爱面子,要是被他看到,只怕恼羞成怒。
“林大人,真当世奇才也。”
“一首绝笔诗,写哭了陛下!”
“有人要倒大霉了。”
砰!
崇平索性不擦了。
他直欲择人而噬的猛虎,却城府极深不肯发作,一字一句道:“宣锦衣卫指挥使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