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知顺治帝遗诏命自己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共同辅政,不由大惊失色。心想:舍八旗诸王、贝勒,而用我等异姓臣子,一旦诸王、贝勒心怀异志,我等岂不首当其冲?
新皇帝康熙登基了,当弘文院学士麻勒吉当着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的面,宣读遗诏之后,作为顺治皇帝遗命的首席辅政大臣,索尼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只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呼吸似乎沉重了许多。他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舍弃宗室的那些诸王、贝勒们,却任用异姓的臣子。他明白自己像是处在了火山的山口,随时都可能因火山的喷发被烧成灰烬。特别是现在他还不知道诸王、贝勒们的心思,如果他们执意反对,那该怎么办才好?索尼一夜都没有睡好。天将放亮,急忙上了轿子,直奔皇宫。早朝散后,偷偷求见太后。
慈宁宫里,太后正在与苏麻喇姑几人玩纸牌,见索尼来了,就命人撤去。索尼叩拜已毕,垂手站立。太后忙叫人赐座,问道:“索大人这么早到内廷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索尼低头答道:“臣已年迈,想回辽东老家,归守祖陵。特来求太皇太后恩准。”
太后一惊,看着索尼,不解地问:“索大人突萌奇想,确实出人意表。可是嫌皇上封爵不高,赐赏不丰吗?”
“非也。臣为首辅,位列诸王、贝勒之前,官高爵显,大权在握,皇上封赏不谓不厚。”
“那为何要告老还乡呢?”
索尼轻喟一声说:“人道是高处不胜寒,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臣之行虽未必高于众人,但臣所处之高位,人人皆欲得之,则臣实为众矢之的,危险之至。古语说:君子不处险地。臣这几日每一思之,如芒在背,惶恐难安,只有辞去官职,方能解脱。”
太后这才明白索尼是怕遭众人的嫉妒,四面楚歌,觉得他所考虑的不无道理,可是何人敢招惹他呢?太后说:“依索大人之言,可是有人嫉贤妒能?”
“臣是怕辅佐不力,上负先皇所托,下负百官所望。”
“可是怕我与新君对你尚有猜疑?”
“太皇太后与先皇既命臣为首辅,岂有既用且疑之理?”
“那是惧怕诸王、贝勒不听节制,惹起争端?”
索尼心中暗赞太后见识过人,自己心事未吐,就被她三言两语猜透,含糊道:“臣岂敢不尊诸王、贝勒。”
太后恍然大悟,明白索尼要告老还乡不过是以退为进,意在使我与皇上对诸王、贝勒有所约束,以免今后抵牾起来,局面不好收拾。想到这一层,太后宽慰道:“索大人也有些过虑了。当今诸王多为幼童,最长者安亲王岳乐三十七岁,正在盛年,其余衍禧郡王罗可铎不过二十一岁,康亲王杰书十九岁,显亲王富绶十八岁,庄亲王博古锋十一岁,简亲王德塞就岁,皆年幼无主见,索大人身为首辅,有先皇遗诏在,何惧之有?”
“臣已老迈,死不足惜,惟恐因臣构恶于人,百年之后,令子孙遭殃。”
太后道:“当年太宗初登大宝,曾与众位兄弟亲王神前盟誓,足为后人法效。明日,召集诸王、贝勒,与四位辅政大臣共同约誓,精诚为国,决不相犯。”
“若能如此,实是臣等之幸。”索尼面露感激之情。
“也是国家之福呢!”太后松了一口气。
索尼起身告辞,太后忽然说:“索大人且慢!”
“太后还有何谕旨?”索尼返身躬立。
太后笑道:“索大人忙于国事,入宫也行色匆匆,难有片刻喘息。现在国事既已议妥,何不谈些家事,聊作消遣。”
“臣之家事何敢劳太皇太后挂心?”索尼不明所言何意,不敢贸然应允,先行推谢。
“公私两面与我都有干系。听说索大人的长子噶布喇有一美貌女儿赫舍里,遏必隆有个女儿钮祜禄氏,都是年仅髫龄,与皇上相若,兼以姿容仪表极为出众,我欲替皇上纳聘赫舍里为后钮祜禄氏为妃,不知索大人可做得了主?”
索尼喜从天降,再次叩谢道:“太皇太后不以臣卑贱,不以她丑陋,臣岂有不从!索尼至今已历四朝,备受皇恩,于斯为盛,肝脑涂地,以报太皇太后。”
“好!我与索大人于公为君臣,于私为亲家,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望索大人精忠报国,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片深意。”
索尼再三说:“敢不竭忠尽力!”
第二天,辅政四大臣与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等人一起齐集西安门内南侧的大光明殿。太后与新君康熙居中高坐,诸王、贝勒与四大臣东西分立两厢。索尼率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跪在诸王、贝勒面前说:“先皇遗诏命我四人辅佐幼主,我们不得不遵。只是我朝自太祖八和硕贝勒治国以来,国家政务都是由皇家宗室协助办理,我等乃是异姓臣子,若宗室袖手,似无辅政之权,还是与诸王、贝勒共担此重任如何?”
安亲王忙答道:“先皇对四位委以重任,遗诏甚明,宗室无人不遵,谁敢不服?四位不必推让,有四位为我们分担辛劳,我们感激尚且不及,又怎么会无端干预呢?”
康亲王也说:“四位德高望重,功勋卓著,先皇深知四位之能,故托国事于宜人。宗室与太皇太后、皇上同气连枝,四位若能尽心辅政,我们岂会妄生事端。四位切勿多虑!”
太后心中大喜,说道:“你们能够时刻想着报答先皇的知遇之恩,相互敬让,同辅幼主,实是国家之福,万民之福。自古忠臣孝子人人敬重,百世流芳。生前的荣华富贵,我与皇上不会少了你们一分一毫,但是身后的名声只有靠你们自己了。忠奸良莠有时难以立辨,但天下悠悠之口是无从塞堵的,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古来的权臣都有一时的权势,炙手可热,风云色变,天下惟有他一人,眼里哪有什么君王百姓?远的秦有吕不韦、李斯、赵高,这且不说。近如明代的刘瑾、张居正、魏忠贤,哪个不是一手可遮天的人物?到头来又如何?哪个有好下场呢?这些人开始对皇帝的隆恩,心存感激,常思报效,做事莫不谨小慎微,可日子一长,就放肆了,结党营私,欺上瞒下,使世人只知有他,不知有皇上。朝纲不振,臣民无所归依,以致亡国灭种,宗庙祀绝。此种祸患代不乏有,世人多痛恨权奸误国,实则皇帝罪在自误。用人之道,一经选用,高枕无忧,放之任之,岂有是理?故治国之道在于君臣各安其位,各尽其责。望你们体味此旨,领会名权义利之辩,以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致成终生之恨,追悔不及。”
太后一番恩威并施的话语,振聋发聩,听得众人心神摇荡,个个面色凛然,汗湿重衣,无不唯唯。安亲王岳乐率领诸王贝勒起誓道:“冲主践祚,臣等若不能接踵尽力,萌起逆心,妄作非为,互相结党,或对乱政之人,知而不举,私自隐匿,挟仇诬陷,徇庇亲族,皇天明鉴,人神共诛之。”
索尼等四位辅臣也起誓说:“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各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太后见此情景,暗道:诸王、贝勒再难出个多尔衮了。心头似有些怅然与失落,转脸问康熙说:“烨儿,我刚才的话,你可听懂了?”
康熙点头答道:“听懂了。太皇太后是要臣孙做个好皇帝。”
太后见康熙一脸正经的模样,大感心慰。众臣纷纷称颂起来,声音在宽阔的大殿里回旋流荡……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