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①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②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之恃③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⑤降,可知天道好还⑥也。
【注释】
①伍子胥:春秋楚国人,父、兄均被楚平王杀害,子胥投奔吴国,发誓要灭楚,与孙武共同辅佐吴王阖闾伐楚,五战而攻破楚都,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复仇。
②申包胥:春秋时楚
国大夫,与伍子胥友好。
③恃:依靠,凭借。
④刘季:即汉高祖刘邦。秦朝末年,他和项羽争夺天下,打败项羽,项羽自刎,刘邦建立西汉。古时以伯仲叔季排行,刘邦在兄弟中排行老四,故称刘季。
⑤侯景:南朝梁怀朔镇人,字万景。初为北朝尔朱荣手下将领,后归高欢,高欢死后,附梁,被梁朝封为河南王。后起兵叛乱,攻破建康。梁武帝萧衍被困于台城饿死
。侯景自立称汉帝。
⑥天道好还:指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译文】
伍子胥的父兄被冤杀,为了给他们报仇,他发誓灭楚,最终攻破了楚国都城。申包胥为了匡救君王的危难,发誓要保全楚国,终于使楚国没有灭亡。由此可见只要下定了决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秦始皇翦灭诸侯,统一天下那一年,灭秦建汉的刘邦也出生了;梁武帝灭南齐的那一年,后来反叛灭梁的
侯景前来归降。由此可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
【评点】
要做成一件不容易做成的事,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事在人为,人的决心和意志是做成事情的先决条件。困难越大就越要克服自己畏惧的情绪,勇往直前,事情就会有转机,否则很难达成心愿。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俗话说得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情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人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最大可能让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可成功。历史上的朝代变更,人际的兴衰,莫不如此。立身处世同样如此,除了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外,也不能违背人道和天理,在得势的时候,要居安思危,不能骄纵放荡,奢侈**,否则就可能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导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