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人际的奥秘 > 第二节 夫妻和谐

第二节 夫妻和谐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当中,以夫妇为基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夫妇相处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的关系。夫妇相处得好,立业、治国才能够合理有效。

中国人强调夫妻关系和谐,使用的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之类的词,从不说如胶似漆。夫妻的典范是孟光、梁鸿等人,而非画眉的张敞之流,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亲疏有别。那最亲的人是谁?很多人会想到父子,其实人际关系是从夫妻关系开始的,夫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国人把确立夫妻关系叫作“定乾坤”。只有中国人会说“家为国之本”,只要家庭不稳定,国家就会遭遇到很大的挑战。

夫妻关系是社会安定和谐、国家正常发展的根本。我一直认为,爱情是没有条件的,但是婚姻一定要有条件。我们所说的门当户对,其实是说男女双方要有合适的条件才可以结婚。

在一个家庭里,绝大多数人都有血缘关系,比如,父子、母女、兄弟,只有夫妻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并且法律规定夫妻之间不能存在血缘关系。凡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最后要分开住,而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居然住在同一个床铺上,按道理说,这应该是很奇怪的事。因为有血缘关系,两人才能安心睡在一起。而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却可以共眠,这就是夫妻关系为什么神圣的原因。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不可以等闲视之,但是现在,一些人太轻率了,结果搞得家里鸡犬不宁。

为什么把父子关系放在夫妻关系的后面?中国人讲父子的时候,往往包括母女在内,很多人都觉得,中国人老讲男的,其实中国人在讲天的时候就包括地,讲夫就包括妻,讲男就包括女,他们是一体的。所以,父子关系其实是父母跟子女的关系。夫妻之间是有爱情的,父子之间没有爱情,但有亲情。西方人把爱的范围扩大了,什么都是爱,其实亲情与爱情是不同的。

婆媳关系搞不好,其实是儿子的责任,是他没有把人际关系搞好。当婆婆教训媳妇的时候,儿子不能替媳妇讲话,只要替媳妇讲话,就是在害媳妇。婆婆会想:“我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你娶了老婆忘了娘,我教训她两句,哪怕是教训错了,也轮不到你来说。既然这样,等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欺负她。”——婆婆对媳妇不好,多半是儿子造成的。

婆婆教训媳妇的时候,儿子应该站在母亲这边。婆婆之所以老是同媳妇过不去,主要是为了测试儿子的心到底在谁身上。看到儿子还站在自己这边,她反倒不会计较了,慢慢地也会对媳妇好。

会做妻子的人,看到丈夫回来,不会上去跟他打招呼,而是回到厨房里忙自己的事。因为丈夫还有爸爸、妈妈,他们是一家人,他一回来,妻子就跑过去跟他啰唆,他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想?

千万记住亲疏有别。丈夫平常再忙,可是陪妻子回娘家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无所事事,喝喝茶、聊聊天,而是应该抓紧机会表现。这样,妻子会感觉到很有面子,做家事也不会有怨言。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安定、进步的基础,夫妻处不好,最倒霉的是他们的子女。夫妻吵架经常会连累孩子,使他们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人不安的时候是最痛苦的,人一生就是求心安而已。夫妻和谐,孩子才会安定,一家人才能和睦,家和万事兴。

俗语说得好:“妻贤夫祸少。”几乎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贤内助,使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投入他的事业。

夫妻和睦是教养子女的良方父母教养子女的方法,看起来五花八门,各有妙处,事实上归纳起来,可以总括成孟子所说的:“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意思是说,男女成家是做人的大道。夫妻能和睦相处,教养出来的子女才会身心健康。家庭生活温暖幸福,亲子关系才会良好。

夫妻和睦相处,是教养子女最有效的方法。说起来十分简单,实践起来则非常困难。夫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敬如宾孟子说:“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夫妻相爱,如果不能彼此敬重、相互看得起对方,那简直就和爱家中的宠物一样。

一般人的心理,是看不起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当丈夫的总认为儿子是自己的好,妻子是别人的好;当妻子的总会抱怨,人家的丈夫那么会赚钱,自己的丈夫却碌碌无为。

夫妇相敬如宾,才会谨慎地约束自己。如果不约束自己,反而对别人有诸多要求,就是不尊敬对方的表现。孟子休妻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

这段话是说:一个夏日的中午,天气异常炎热,孟子的妻子田氏自己在屋里织布,因酷热难耐,就脱掉了上衣。这时,孟子推门而入,见妻子衣衫不整,十分生气,认为妻子有失礼仪,便要休妻。孟母知道后呵斥孟子说:“礼制规定,进门时,要先问谁在屋里;上堂时,要发出声音;进到屋里,目光要向下。这样是为了尊重别人的隐私。而你没有按照礼制的规定去做,自己没先敲门,没出声音,就登堂而入。你要求别人守礼,首先要对别人尊重,是你失礼在先,怎么反而责怪别人呢?”

中国古时候对妇女很不尊重,就连孟子也不例外,幸好孟母比较开明,避免了孟子犯错误。一般来说,夫妻天天在一起,关系很亲昵,最容易放松自我约束。久而不敬,是常见的情况。因此夫妻必须时时约束自己,爱对方就不要惹对方生气,否则,对子女也是一种不良的示范。

意见统一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夫妻之间难免有分歧,当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夫妻之间要进行顺畅的沟通,凡事好好商量。有了子女以后,也应该扩大沟通的范围,让子女适度地参与。亲子相聚,通过彼此交谈,互相了解,并且适时加入一些文化刺激,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文化刺激是父母用来规范子女行为的一种方式,譬如孝顺值得称赞、诚实是美德、整齐清洁自然最美、儿女不嫌父母丑等正确的理念,最好能够及早灌输给子女,适时建立子女的价值观。

分工合作夫妻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扶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按照父母的兴趣和素养,分别辅导子女的课程作业和课外活动。因为对小孩来讲,爸爸和妈妈是有很大差别的,在教育小孩时,父母要分工,分工不是各自为政,而是为了合作。如果不能合作,分工完全没有价值。

通常所说的“男主外,女主内”,其实也只是男女分工不同而已,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意思。有些事情男主外,女主内,有些事情则女主外,男主内。而内外的区分,也不必硬性规定为:家庭以外的事或者对外的事,全称为外;家庭以内的事或者对内的事,都叫作内。分工的原则,也以全家人的利益为依据,不以个人的利害为考虑,相信大家也就心平气和地接受了。

夫妻的才能不一样,职责不一样,习惯也不一样。你比较擅长的你去做,我比较擅长的我来做,这样才能以最好的方式教养子女。一般来说,中国向来有严父慈母的说法,就是说,父亲对待孩子要严一些,母亲对待孩子要慈爱一些。父亲严厉是帮助母亲管教孩子,母亲一旦管不了小孩的时候就拿父亲吓唬他:“你再不乖,你父亲回来你就知道后果了!”小孩对父亲有敬畏感,这是父亲很了不起的地方。如果父亲怕得罪小孩,要讨好小孩,那他真是很可怜。

教养子女而不具有相当的权威是无效的,如果你说什么,他都不听,你就毫无办法。父母的角色可以机动调整,有时候同台演出,有时候一为主一为伴,彼此有默契,才是真正的相互扶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